1. 难度:中等 | |
商汤得三千诸侯支持健立了商,文王、武王父子得到八百诸候支持而建立了問。许悼云先生在具없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许先生对“封建”的评价主要是基于 A.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 B.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权力 C.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 D.王权无力伸至诸候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
|
2. 难度:中等 | |
稷下学宫是齐国著名的高等学府。齐国君主对稷下学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这表明稷下学宫 A. 促成了学术百家争鸣局面 B. 适应了诸侯变法需要 C. 实现了诸子百家平等共存 D. 兼具学术和政治功能
|
3.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总结了汉初的经济政策,如下表所示。这些政策
A.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确立 B. 以.促进了盐铁官营的实施 C. 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 D. 协调了农工商业的关系
|
4. 难度:简单 | |
全唐诗卷86长安中鬼有首《秋夜吟》,“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衙茫茫空有月。九衙生人何劳劳,长安土尽槐根高。”诗中反映出 A. 长安打破坊市限制 B. 城市政治功能明显 C.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 重农抑商政策弱化
|
5. 难度:困难 | |
据统计,明朝监察御史共209人,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充任六科给事中的人选,一般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这表明当时 A. 我国监察制度走向完备 B. 注重考查监察官员素质 C.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D. 科举是官员的主要来源
|
6. 难度:简单 |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海国”这一概念,其实他已经清楚许多国家在陆地上与中国是连在一起的,只好又把“海国”分为“海岸之国”与“海岛之国”,将在地域上与中国相连的国家称为海岸之国,将真正的“海外之国”称为海岛之国。这种划分表明魏源 A.对当时世界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 B.冲破了传统夷夏观的认知局限性 C.初步形成中国是世界一部分的观念 D.没有根本摆脱传统夷夏观的影响
|
7.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清朝晚期中国茶山产销情況统计表,这反映的实质是
A.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近代中国対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C.晚清中国茶叶生产深受世界市场影响 D.晚清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
8. 难度:中等 | |
1938年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恢复政治部,下设三个厅,其中第三厅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动员民众、抗击外敌入侵;同年3月,国民党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明确指出要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这表明 A. 国民党重视民众力量 B. 国共两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C. 国民党重视敌后作战 D. 国共两党抗战路线趋向一致
|
9. 难度:困难 | |
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哪一选项与之最为符合
A. 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 B. 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 C. 反映了新中国生产力快速提升 D. 反映了新中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
10. 难度:中等 | |
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指出: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凡是皇帝的批复中的命令,在审理案件时的裁决,在诏令中的规定,当然都是法律,所有这些统称宪令。由于它们是普遍的,无疑地对于一切人都有约束力。材料信息反映了罗马 A. 法官按照皇帝的批复审理案件 B. 君主权力的逐渐加强 C. 法官判案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 D. 法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
11. 难度:中等 | |
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职后,敦促国会出台了一系列紧急立法,就社会经济中的紧急情况制定对策。在美国经济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任何原则、规矩都不得不向美国政府的紧急应对危机权力让步,联邦最高法院也不例外。这反映了 A.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已失效 C. 经济危机助长极权主义统治 D. 美国民主政治的机动灵活性
|
12. 难度:困难 | |
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很早就建立起包括救济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孟子认为要使百姓接受统治,先从救济老幼、鳏寡孤独开始。朱熹主张设“社仓”救济百姓,还强调赈济要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汉代光武帝曾命“郡国有谷者,给禀(官府供给粮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宋代将坊郭十等户中的下五等户作为“贫弱之家”予以救助。元代延续前代的基本规定,并在《刑法志》“户婚”项目下,有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的制度,明清大致沿袭。 ——摘编自王文素《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 材料二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犄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城市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发展的承载者和见证者。英国学者吉姆・安特尼奥在《世界历史名城》一书中呈现了近20个世界历史名城的过去和现在,这些城市包括: 耶路撒冷罗马西安巴黎伊斯坦布尔佛罗伦萨巴寒罗那布拉格阿姆斯特丹墨西哥城伦敦悉尼莫斯科东京旧金山雅典华盛顿特区香港纽约 请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名单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城市来设计一份世界历史名城旅行方案,须确定旅行的具体主题,并对城市的入选理由分别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具体、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入选理由与主题相关联)
|
15. 难度:困难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
16. 难度:困难 |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英国政府再也不能利用中国来扼制俄国在东北亚的扩张了,因此英国转而加强对日本的支持。俄国策划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使日俄矛盾迅速激化。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俄国极力主张各国尽快撤兵,而自己却企图永远霸占中国东北,并进一步控制新疆、蒙古,拒不撤兵。之后,英日之间走上了订立同盟之路。经反复磋商,1902年1月,英日在伦敦签署了《英日同盟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两国相互承认在中国和朝鲜的特殊权益,若两国中任何一国的利益在中朝受到侵犯或与第三者发生战争时,另一国严守中立。如有第四国或更多国家帮助交战对方作战时,缔约国一方应出兵援助。在此情况下,俄国为摆脱外交困境,与法国在1902年3月发表联合声明,“如其他列强的侵略行为或中国国内再度发生动乱,并对俄法两国政府的利益构成威胁时,将就保卫此等利益的手段进行磋商。” ——摘编自马建标《“英日同盟”的阴影与一战时期的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日同盟条约》签署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日同盟条约)的实质及影响
|
17.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祯,《元史》中无传,只知他是山东东平县人。元初编写的《农桑辑要》有很大局限性,所记载总结的农业科技知识主要是北方黄河流域旱地农业的。王祯的《农书》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农书》综合了黄河流域早地农业和江南水田农业两方面的实践经验。《农书・自序》开头就说:“农,天下之大本也。”《农书》还说:“古先圣哲敬民事也,首重农,其教民耕、织、种植、富养,至纤至悉。”王祯在《农书》写作过程中,推荐民间使用新创可兼磨、砻、碾三用的水转轮轴。他提出“劝农”エ作必须”加实意,行实忠,验实事,课实功”;“以身率先于下”“亲执未耜,躬务农桑”,这样农民才能“恳恳然劳之哉”。他还提出:“今夫在上者,不知衣食之所自,唯以骄奢为事,不思己之日用,寸丝ロ饭,皆出于野夫田妇之手…胶削脂膏以肥己。”王祯自元贞元年(1295年)至大德四年(1300年)任宣州旌德县(今安徽旌德县)尹。在任期间,他生活俭朴,曾捐出薪俸兴修当地的学校、桥梁、道路,教农民种植树艺,施合医药鈴有病的穷苦人。六年后,王祯调任信州永丰县(今江西广丰县)尹。由于王祯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所以颇有好评,人们称他“忠民有为”。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祯在《农书》中体现的思想品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们称王祯“惠民有为”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