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陕西省延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公元前634年,齐国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起先祖?齐君下令退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封制渐趋瓦解

B.齐鲁始封君都是王室成员

C.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

D.旧制度仍有一定作用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近年来,修族谱、立宗祠、祭祖宗、寻亲会祖,甚至宗族械斗在农村蔓延开来,各种家族组织不断涌现。在当前的一些地方,农村社区文化的宗族色彩日益浓厚,利用祭祀祖先、唱族戏、婚丧嫁娶等礼仪、风俗将村民族人联结起来。这表明

A. 宗法制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B. 宗法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C. 封建迷信思想在某些地区愈演愈烈

D. 宗族势力及宗法观念的影响仍存在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  )

A.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标志着选官制度的成熟完善

C.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 D.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公元前213年的一天,秦朝某官的马匹受惊踩死了农家孩子,出事后扬长而去。孩子的父母想告这位官吏。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们应该找(    )

A.太尉 B.御史大夫 C.丞相 D.郡守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德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这样说:“科举制度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做法垄断所有的官俸。”他的意思是

A.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好的选官制度

B.君主用科举制度这只“看不见的手”维护统治

C.科举制度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D.科举制度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崇儒重学的风气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宋史》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宋朝政治机构改革

A. 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 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专制

C. 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D.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面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

地方行政区划

秦朝

郡一县

汉朝

州一郡(国)一县

唐朝

道一州一县

宋朝

道(路)一府、州、军、监一县

元朝

行省一路、府一州一县

明朝

省一府一州一县

清朝

省一府、直隶州一县、散州

 

 

A.一级行政单位变化较小

B.州的行政地位不断提升

C.划界原则依据山川形便

D.县的行政地位十分稳定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自己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 与皇帝“共治国事”

B.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 “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列强对中国侵略进入新的阶段,支持该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A.“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B.“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

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话:“1900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法国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有一次集体亮相,他们充分展示着各自的工业实力和创造发明……1900年,还是这些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某一学者评论甲午中日战争说:“起初中国完全有打败日本的实力,在当时,中国守军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日本的军粮和子弹根本没有跟中国抗衡的能力。”据此推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实力超过中国

B.中国洋务运动失败

C.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D.中国军事实力落后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中国近代的诗歌所反映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

②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③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④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 ,再跟大清闹。

A.②①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盲目排外

D.是地主阶级在诬蔑诽谤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机密。……(五)无论从消耗敌人实力或击破敌人主力着眼,武汉必须坚守到底,并应疏散武汉人口,以期减少因敌机轰炸而发生之损失。”对这一文件理解正确的是

A.属于淮海战役期间

B.出现在抗战初期

C.体现全面抗战略线

D.作战任务如期实现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 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 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C.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D. 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从如图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军队一直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D.抗战前期国民党军队抗战比较积极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全城都会拉响警笛,警策世人,以史为鉴,珍惜和平,永远不让悲剧重演。当年那幕悲剧发生于(   )

A.1927年 B.1937年 C.1947年 D.1949年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学习西方以实现富国强民,一直是近代中国史的主旋律。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的文献是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资政新篇》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其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隧问其国籍。戴季陶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季陶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也。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B.老农非常惧怕日本人

C.辛亥革命在人民群众中影响有限 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有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剧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剧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中五四运动是中国

A. 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开始

B. 由民主共和走向社会主义的开始

C. 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同年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这正是当年洪秀全的太平军通过的路线,而该军速度是太平军的数倍。材料中涉及的“军队”和事件指的是

A. 湖北新军和武昌起义

B.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C.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它“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搞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材料中的“它”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直接配合了延安保卫战

C.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D.改变了国共军力的差距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如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中国大趋势》载:“(新)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里“独特”的民主指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村民选举制度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唐朝在西北边疆设羁縻府州,元明在西南地区采用土司制度,延至清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同时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便形成了苗疆、回疆、蒙古、西藏几大自治区域。新中国成立前后,逐步建立起系统完备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材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

B.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的成功结合

C.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历史的传承性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这些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 文化大革命已全面发动

B.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C. 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 国家政治体制的倒退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召开会议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中共一大:明确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B.遵义会议:明确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

C.瓦窑堡会议:明确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学者俞可平曾指出: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推断,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一“增量”的是

A.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辞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祖国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国两制”原则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二十二年,弹指一挥间,香港历程不同凡响。从回归之初的亚洲金融危机,到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风暴;从经济一度负增长,到股市及楼价的大跌,香港社会经受的冲击和考验从没间断。香港连续21年获评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排名,香港由2012年起一直位列前十。这充分说明

A.中国结束了被西方列强占领的局面

B.“一国两制”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基石

C.新中国终于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D.香港回归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缅性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材料二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三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3)抗战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

材料二、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1920年前后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

材料二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据《历史·必修一》等整理

材料三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起来。

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八十年代初,政治体制改革也本着“发扬民主,加强法制”的精神迈出新的步伐。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的措施是哪个皇帝开始实施的?其后,为了解决皇帝政务繁杂的问题,又建立了什么制度?这些措施起了怎样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南京临时政府共和制政体的变化,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意义。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列举改革开放后体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两件大事。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