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类型为主的遗址,确切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间,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和气势恢宏的宫殿,根据发掘的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形成了特权阶层。据此可知,当时

A.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B.开始产生贫富差别

C.进入奴隶社会鼎盛时期 D.已进入传统农耕社会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土人颇受重用,当时出现了众多学说和学派,这些学派代表不同阶层的利益,其中代表下层平民利益的学派是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桑弘羊曾向汉武帝提出一个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一)将煮盐、冶铁业之事均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二)“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三)“收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据此可知,这一计划的执行

A.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 B.反映了汉代国力衰退

C.有利于减轻百姓负担 D.说明政府对商业禁止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三国时期是中国的一个分裂时期,涌现了一批在历史和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人物。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A.孙权 B.诸葛亮 C.曹操 D.刘备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一个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境内曾经并存许多政权,同时也曾经短暂统一。下列图中政权先后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唐太宗生擒突厥颉利可汗后,拜其二子为小可汗,外示优崇,实欲分其势也。唐高宗分别册立西突厥的阿史那弥射为兴昔亡可汗,阿史那步真为继往绝可汗,并令他们各领所部,“赤心向国”。这些举措

A.消除了西北部游牧政权的威胁 B.是唐朝国力不足下的被迫选择

C.利于分化突厥势力以加强控制 D.确保了突厥不再与唐政府为敌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绍兴和议》签订后,宋金结束了长达十多年的战争生活,开始走上了和平相处的道路维持了20余年的和平,两国通过權场贸易,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这说明《绍兴和议》

A.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 B.使南宋与金实现永久和平

C.使南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D.促进了宋金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观察如图,图中所示的信息可用来说明

A.印刷术的传播 B.印刷术的进步 C.造纸术的推广 D.指南针的演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唐代后期,宰相常常担任一些重要的使职。如因战争造成军事问题的凸显,致使宰相掌兵权;因战争、灾荒造成财政问题的凸显,致使财政使职的膨胀以及宰相掌财权。宋代统治者为改变这一现象而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B.设置通判加强监督

C.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D.设中书省总领百司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明太祖“乾纲独断”,不仅掌握最高决策权,而且还成为领导政府日常工作的行政首脑。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枢机构效率低 B.明太祖勤于政事

C.内阁制度的建立 D.丞相制度的废除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随着新航路开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高产农作物品种传入中国,这些农作物在中国的种植,极大提高了粮食总产量,养活了众多人口.下列属于明清时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是

A. B.葡萄 C.玉米 D.胡萝卜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后,中国一些开明士大夫如林则徐、魏源等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开始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醒悟过来,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当时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

A.军事技术 B.政治制度 C.民主思想 D.经济思想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英国人赫德承认义和团运动是“一个纯粹爱国的志愿运动,其目的是使中国强盛起来,以实现中国人的计划”,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

A.排斥外来文明 B.具有民族救亡色彩

C.行为过于激进 D.得到英国政府支持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避免了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有学者说,辛亥革命势如暴风骤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根本没能深入中国社会底层,皇权思想也阴魂不散,国人迫切需要补上思想启蒙一课。为补上这一课,后来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

A. 掀起了尊孔复古思潮

B. 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C. 进行了新文化运动

D. 继续宣扬维新思想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19年6月,天津总商会于罢市之后理直气壮地致电北京政府:“外交失败,以致各地骚然,沪镇等埠相继罢市,民气蒸腾已达极点,中央不惩罚卖国贼,不保护爱国学生,视民气如草芥,甘愿违反民意,惟有以罢市为最后要求。”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

A.北洋军阀的卖国政策不得人心 B.学生运动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

C.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无产阶级的斗争逐步走向联合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描述道,长征使中国共产党“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斯诺意在强调,长征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C.提升了党员政治觉悟 D.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38年7月6日,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在汉口召开。中共中央对此予以评论:“显然表示着我国的政治生活向着民主制度的一个进步;显然表示着我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地域的团结统一的一个进展。”可见,这次会议

A.促使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 B.标志着中国抗战进入反攻阶段

C.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表明国民政府属性已发生变化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在豫皖苏地区,只有国民党整编五十八师零两个旅及地方保安团队担任守备,蒋介石这样部署兵力,正便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中间突破’.”为实现“中间突破”,中国人民解放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C.发动辽沈大决战 D.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周恩来在出某次国际会议前夕曾说”这次我们是第一次参加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国际舞台,要同苏联,朝鲜和越南等兄弟国家代表团相互配合好,我们一定要争取有收获而归。”这次会议

A.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B.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解决

C.推动了亚非国家的精诚团结 D.发展了“一边倒”外交思维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面是有关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总产值分布情况统计表(单位:%),与图中变化相关的是国家资本主义工业

A.改革开放的实行 B.“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64年10月17日,英国的《泰晤士报》发表社论,认为中国的这一爆炸及随之发表的声明会“使世界风向改变”;其他媒体建议工党新政府首先将中国拉进联合国,并进而使中国参加裁军谈判。由此可知,这一爆炸

A.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B.加速了美苏冷战的结束

C.促使英国政府与我国建交 D.引发了英国国内剧烈恐慌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78年11月14日,邓小平在同缅甸总统领导人的会谈中谈到台湾问题时说:“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在此,邓小平

A.首次提出“和平统一”方针

B.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全面实现三通

C.初步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

D.为国际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范例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文革”结束后,中央政府提出对国有企业可以“放权让利”,就是给企业一些自主权,一点经济利益,并在四川开始搞扩权试点。“放权让利”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增强企业活力 C.扩大对外开放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99年,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2000年,中国科学家按照人类基因组计划部署,如期完成测定。材料表明中国

A.在生命科学研究被边缘化 B.积极参与生命科学研究

C.逐步跨入生命科学大国 D.大力提倡生命健康意识

 

二、多选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派与政治主张对应正确的有

A.儒家——克已复礼 B.道家——无为而治

C.墨家——尚贤 D.法家——法治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宋太祖时,开始在枢密院中兼用文武,以相互牵制。北宋中叶后,进一步以文臣取代武官南宋时期也大致如此,文官大臣往往出任重要战区的统帅。这反映了两宋

A.重视权力制衡 B.科举制度成熟 C.地方势力强大 D.君主专制加强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下面是1912~1918年中国民营工矿企业数量和资本额统计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有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提倡国货,抵制日货”运动的推动 D.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阻碍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971年,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问题上,尼克松、基辛格心里也明白:“到最后,反正我们无论采取什么立场总归是要失败的。”这一认识

A.反映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

B.推动了美国政府调整对华政策

C.表明美国已放弃遏制中国政策

D.表明中美之间的分歧基本化解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四大思想理论成果共同的特点有

A.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B.与时代发展同进步

C.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D.谋求实现民族独立

 

三、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匈奴越过阴山、夺取河套等地,迫使汉界退至陕北、陇东一线.统治者不得不以防御姿态应对西北边疆。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增强,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匈奴的强大和不断侵扰,崇尚积极有为的汉武帝实施了有力的回击,重新占据了对北方和西北方的统治权,通过修筑边塞,派兵戍守,对当地进行了有效的经营。

——摘编自郑承燕《汉武帝对北方地区的经营及其影响》

材料二  通过三次大规模战争,汉武帝先后收复河南地、河西走廊及漠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汉朝长期以来的威胁.西汉加强边塞建设,构建了多层次的防御体系。与之相配合,朝廷组织田和徙民实边,“皆与犁牛”,调发数万人至西北挖渠饮水,兴修水利灌溉工程。还设置使者校尉等官职保护商旅往来和为过往使节提供食宿,由此架起了西北地区对内对外的桥梁。西汉经营西北的方针为以后历代政权开发边疆提供了基本模式

——摘编自钟银梅《论汉武帝时期的西北开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影响。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分配土地。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高举反封建的战斗旗帜,为在全国消灭封建削的土地制度提供了一个基本纲领。同时,它在国民党统治区产生了广泛的政治影响,对随后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和巩圆发挥了推进作用。

——摘编自李佑新、高文学《土地改革对新中国制度建设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解放区和即将解放的地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以改变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做法,确立了“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土改总路线。中央和地方政府派遣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指导土改运动.1952年年底,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外,大陆土改取得了巨大胜利,约3亿农民分得7亿亩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及其他财产,最终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一项最基本的历史任务。

——摘编自新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推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