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陕西省延安市(重点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如图是英军随军画师绘的《1860年中国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武装侵略中国的国家除英国外,还有

A. 俄国

B. 美国

C. 法国

D. 日本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表:1820~1879年广东某地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下表反映出这一地区在鸦片战争以后

 

时期

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1850-1879

72

15

49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宗法社会遭到破坏

C.农业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图漫画是1845年伦敦出版的《“复仇神”号轮舰航行作战记》的插图。对该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A.作者希望再现火烧圆明园的场景

B.该漫画反映了《南京条约》前的战况

C.作者对侵略者的暴行有所反思

D.英国军人的上述罪行当时由英国驻华公使审判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某学者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

A.金田起义仓促举事

B.《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

C.定都天京斗志松懈

D.《资政新篇》因故未能实行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有人指出:明清以来,商人总是或热衷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这主要反映了

A.商人积累财富主要用来买地

B.商人以入仕来推动商业发展

C.中国古代商业长期停滞不前

D.传统经济影响商人的价值观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皇帝干脆长期不上朝了。这表明

A.内阁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 B.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一些约束

C.君主专制的观念越来越淡化 D.内阁体制是朝政混乱的根源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

A. 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

B. 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

C. 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

D. 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八国联军惊醒了中国这头“沉睡的巨人”,……让中国人向世界看齐,不自觉的参与世界近代化进程”。对作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B. 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惊醒中国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C. 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开始认识世界

D. 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造成深重灾难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A.随斗争形势需要从使用到排斥外来文明

B.放弃“扶清灭洋”的初衷

C.认清了清政府本质而转移斗争主要矛头

D.对清政府并未放松警惕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在罗马共和国初期,平民和贵族展开长期的斗争,推动了一部被后世誉为“欧洲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渊源”的成文法颁布。这部成文法是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689年,某国外交官提及英国当时政治状况是说,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签署的条约不过是一纸空文。这种状况的形成是因为当时英国

A. 王权的神圣性没有改变

B. 限制王权法案的实施

C. 国王已经成为虚君

D. 议会的权力来源于国王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英、法、美、德等国的代议制各有特点,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资产阶级通过设立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下列对近代西方议会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 B.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首脑

C.法国总统没有实权 D.德意志帝国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     )

A.天赋人权 B.自由平等

C.民主、分权制衡原则 D.联邦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某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这里战争应该是指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汉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而到明清时大臣奏事必须跪着。上述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

A.礼仪制度不断完善

B.地方权力不断加强

C.官僚制度不断完善

D.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它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这一机构应该是( )

A.内阁 B.中书省 C.六部 D.军机处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包括中央、地方甚至是基层)的分离,中央、地方的监察机构与政府机构的相对分离,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这确保了监察权力的

A.分散行使

B.法制化

C.独立运作

D.世袭化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B.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古希腊著名学者伊索克拉底曾这样形象地评价雅典民主:“我们进入公民大会时所谴责的事情,却恰恰是我们投票表决时赞成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在离开公民大会回家的途中,我们又不赞成在这里表决的议案。”这体现了雅典

A.民主原则的不统一

B.民主程序的不完善

C.民主决策的非理性

D.民主监督的不健全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华夏之域初仅限于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及行周礼的宋、陈等中原诸国。到战国晚期,魏国人托名大禹而作《尚书·禹贡》,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企望能够实现的政治区划。“九州”的出现说明

A.中华文明的不断扩展

B.走向统一是民心所向

C.魏国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

D.宗法制度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之一是

A.世袭制替代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皇帝制代替郡县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六部制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汉武帝时,中央对降附或内属的少数民族,均设属国以处之,其最高军政长官为属国都尉。同时,中央还派出临时性武官“持节都护”,地位相当于内地的太守,构成独特的地方军事领导机构。“持节都护”的设立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B.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C.有利于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D.易形成军政合一的割据势力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表为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入仕

方式

唐德宗

公元779

—804年

唐宪宗

公元805

—820年

唐文宗

公元826

—840年

唐宣宗

公元845

—859年

门荫入仕者

10人

4人

3人

1人

进士入仕者

13人

17人

19人

20人

 

 

A.科举制度的影响 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分散相权的需要 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侵略、民主的历史,解读以下四段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中国对中国的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拒绝支持以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反对政府的政策。

材料二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理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唐吉·坷德了。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三  进行了近三十年的自强运动,中国在海、陆两方面却落得这种耻辱的失败,使李鸿章面临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他辩解说,但靠他的北洋舰队和淮军来对抗日本全国的力量,在国内没有强大背景的支持下,自然无法取胜。尽管如此辩解,李鸿章还是遭到辞职,贬谪,还被削去了象征皇帝特殊恩宠的黄马褂;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反对派”为何反对政府的政策?(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概括莫克·维卡表达的主要观点。

(3)综合两段材料,分析“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以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目的。

(4)根据材料三及其所学知识,为什么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在“未战之前,就胜负已定”?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7)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6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是什么?它产生了哪些积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在以后的十年国共对峙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关注农村及农民问题的?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民谚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商业是连接国民经济各部分的重要纽带,而政府的决策则直接影响着商业的发展命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京诸市: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两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令农衣、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令农夫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六十七《舆服志三》

材料三  (清代)承办洋商业务的行商(注:十三行华商)对洋船负全面的责任,他安排洋商住进合适的商馆,向他们推荐买办、通事、银师和仆役。……一当他们的商务办完,洋人就须立即离开广州,或是回国,或是去澳门过冬。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述唐代“市”的管理制度,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局面最早什么时候被完全改变。

(2)材料二反映了古代哪一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的首倡者,分析其经济根源。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行商”产生的政策背景,并分析该政策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