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济南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宋代司法体系从中央到地方都设鞫司(专掌审问案情)谳司(专管检法断刑)两套平行系统,实行“鞫谳司”的司法制度。地方政府法院的左右推官、左右军巡使、左右军判官都属于鞫司系统,司法参军则属于谳司系统。由此可知,宋代司法体系

A.机构庞杂导致审判效率低下 B.分权审判追求司法程序正义

C.突出了加强君主专制的意图 D.有效防止了司法腐败的产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朱元璋手定三十一项关于地方主官的《到任须知》,耳提面命:“志人未官,不可不知受任应行之事。但肯于间中,先知到任须知明白。为官之道,更有何加……若能善读勤观,则永保禄位。”朱元璋手定《到任须知》的主要意图是

A.推动各级政务有效运转

B.规范官员职权范围

C.从严考核地方主官政绩

D.稳定地方管理秩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在古代雅典,一个人职位再高、权力再大,没有笼络党羽的时间(因其今年为官,明年就是民),是没办法垄断权力的。这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之一是

A.轮番而治 B.直接民主 C.公民意识 D.权力制约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早期罗马法规定,父母是自由人,出生的子女也是自由人,若父母有一方不是自由人的,罗马法采取“子女身份从母”的原则来确定,即出生时母亲是奴隶的子女就是奴隶而到了哈德良皇帝时期,罗马法规定:“凡胎儿至怀孕至出生生母曾一度取得自由权的出生婴儿即为自由人”这一变化

A.体现了自然法对罗马法的影响

B.反映出罗马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C.表明了罗马注重保护平民利益

D.说明罗马法由宗亲向血亲体系转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875年初,共和派认为议会的当务之急是完成制宪工作以确立共和制和建立宪政,并提交在宪法条文中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却数度被尚未完全抛弃复辟幻想的君主派议员否决。这表明当时法国

A.政治派别间斗争激烈 B.践行伏尔泰的政治主张

C.共和制得到法律保障 D.民主政治进程曲折反复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边为甲午战争中中日实际支出的军费总数。预测推知

国家

军费支出(亿日元)

中国

3.5836

日本

≤1.25

 

 

A.清军装备远胜于日军 B.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

C.清军战败是历史偶然 D.清政府大力支持战争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面为1908年《安徽白话报》第四期刊登的反帝宣传画—《铜官山之险象》。画中一个洋人同六个中国人在争夺铜官(安徽铜陵境内一地名,盛产铜矿),洋人抱着铜官的头说“你们可知兵轮利害”,而中国人抓住铜官的脚说“你可知道公理利害、你可知道民气更利害”。该漫画说明(   )

A.公理战胜强权成为现实

B.民众的民族意识增强

C.中国遭受列强的瓜分

D.革新与守旧的斗争激烈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抗战时期,蒋介石在日记中说:“(共党)唯一阴谋,在激怒我向匪进攻;如我进攻时迁延不决,则匪势更张,国际舆论对我更劣;如果速战速胜……而我国内战既起,复不能根本解决,则国家威信仍有损失。无论胜与不胜,而一经用兵追剿,则彼之目的达矣!”据此可推知,当时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名存实亡

B.国民政府对国共冲突被迫以政治解决为主

C.国民政府失去美国等国际支援

D.国共两党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巴黎公社成立后,在其对委员的文告中说,“我们过去是劳动者,今天仍将是劳动者,将来也还是劳动者”“一切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却只付给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公社所曾付过的最高薪金是6000法郎”。这些做法表明巴黎公社

A.实行包容各党派的协商民主

B.具有社会主义政权的性质

C.努力构建服务型的责任政府

D.主张彻底废除财产私有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表是一位中国法学专家的建言。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该专家主张

1

新时代社会矛盾发生变化,农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需求要求强化村庄内部管理和监督

2

建设法治国家要求强化法律权威和推行依法行政,以制约行政对村民治理的不当影响

 

 

A.深化基层民主 B.制定村民自治法规

C.提升官员素养 D.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香港回归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原有法律进行了一次性审查。对于普通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在适用时,应做出必要的变更、适应、限制或例外,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香港的地位和《基本法》的有关规定”。这一规定

A.改变了香港原有的政治制度

B.奠定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基础

C.加快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步伐

D.彰显了中央维护统一的智慧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82年9月,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决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对于一切国际问题,中国将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这说明中国

A.积极引进外资建设社会主义

B.利用美国对抗苏联的霸权主义

C.外交政策调整为不结盟政策

D.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与结盟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56年,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说:“苏联要注意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体系之间的和平共处问题、现代防止战争的可能性问题、不同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问题。”这三个问题后来被概括为“三和”,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苏联“三和”政策的提出

A.表明苏联要与美国和平竞争

B.得到了各国共产党的支持

C.反映出美苏对第三世界争夺

D.说明苏联放弃了争霸政策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接纳的76个新会员国中,除两个德国外,全部是第三世界国家。1980年,联合国拥有154个会员国,其中78%是第三世界国家。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世界多极化趋势有所加强 B.世界政治的基本格局发生改变

C.国际政治民主化逐步实现 D.第三世界国家主导联合国决议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年”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由“禾”“千”两个字上下组合而成,表示谷物累累,丰收之意。在卜辞中,常见“求年”及“求雨”、“宁雨”等内容。这说明殷商时期

A.政权与神权相结合 B.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C.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D.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实行两税法。其中规定: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据此可推知,唐代两税制改革

A.承认了土地兼并现实 B.导致藩镇割据形成

C.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D.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明嘉靖年间,“景德镇人口有十万余,其中瓷业佣工就有万余人”;到万历年间,“镇上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人”“公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据此可知,明朝中后期景德镇

A.城市发展摆脱了政府控制 B.工商业获得了显著发展

C.社会环境制约制瓷业发展 D.雇工生存状况严重恶化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1539~1563年,葡萄牙学者巴洛斯写成《亚洲史》,书中提道:“我现在画出了一种航海家所不知道的海岸和中国庞大领土的内部地图,插入我所著的地理书中,这都是从中国地舆书中录下的中国全部情况,均以游记体裁加以详载,此书由中国带回。”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葡萄牙是入侵中国最早的西方国家

B.葡萄牙人已能绘制出完整的世界地图

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葡萄牙人开辟了欧洲通往东方的航线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出现“无纱可以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现象;福建漳州、同安一带的土布原畅销于台湾、辽宁等地,此时也是“壅滞不能出口”的情况。这些现象(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B.西方经济势力的入侵

C.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D.跨区域的商路被阻断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面是1904—1920年近代中国民间资本在新式工业及新式金融业中所占比重的统计表。据表可推知这时期

类别

1904年

1912年

1920年

在新式工业中所占比重

38.2%

70.9%

79.8%

在新式金融业中所占比重

0

27.5%

51.4%

 

 

A.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B.民间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

C.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D.列强对华侵略受到有效抵制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从1961年初到1963年6月,国有企业共精简职工约2000万,减少城镇人口两千六百万。周恩来曾说,下去这么多人,等于一个中等国家搬家。中共中央这一措施的实施

A.加剧了国民经济的困难 B.改变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局面

C.推动了建设重心的转移 D.折射出干部群众较高的政治觉悟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据统计,截至1895年,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已有77种之多。其中,《点石斋画报》是影响较大的一种。有人曾这样评价:“中国知识分子以至市井平民,获得国内外时事要闻、创新发明、海外风俗民情,除同时代《申报》《万国公报》外,《点石斋画报》当为第三个重要来源。”据此可知,此时我国

A.教育在城乡逐步普及 B.市民阶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

C.报刊业竞争日趋激烈 D.政府引导民众全面向西方学习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33年美国农民净收入从1932年的192800美元增至1935年的460000美元。这一成效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政府补贴及农产品价格的提高 B.国家鼓励农民积极垦荒种植

C.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D.国家对工农业比例进行调整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60年,肯尼迪发表竞选演说,指出在经济上将奉行灵活的货币政策、非强制性工资和物价指导线、人力投资,以达到5%的经济增长率、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A.联邦政府经济职能弱化

B.经济深陷“滞胀”泥潭

C.经济模式发生根本变化

D.凯恩斯主义较为盛行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庙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宗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的昭穆制度与宗庙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礼记·中庸》谓:“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这里既有宗统关系的宗族亲属远近的亲疏之序,又有君统关系的君臣等级之别。周朝就是依靠宗庙昭穆秩序的排列法,用血缘亲属关系维系着等级尊卑关系,以达到巩固周天子君临天下的统治地位的目的。

——摘编自刘海文《西周昭穆制度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唐太宗对于宗庙建制的认识和态度与以往的君主有所不同。他认为“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比较重视现实功业而不追求宗法传承。唐太宗时期对宗庙的态度是比较淡漠的,究其原因,恐怕是宗庙(制度)讲究的是维持宗法继承关系的隆重仪式。故其有意忽视讲究严格的宗法程式,而重视现实功绩的思想就很自然地占据了主要地位。

——摘编自盖金伟、董理《论东都太庙与唐代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宗庙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周宗庙制度(观念)相比,唐太宗宗庙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议会可以修改甚至废除具有宪法性的法律而无特别的程序予以限制;在行政和财政方面,下议院是行政权力的来源,议会如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或否决政府的重要方案时,内阁必须辞职。下议院控制着国家的财政。根据1911年的议会法,所有财政法案都必须由下议院提出……在美国政体中,总统是核心人物,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力量中使命于一身,享有广泛的立法倡议和重要的立法否决权。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所有机构都直接对总统负责。

——摘编自肖继、王微《英、美、法三国议会制度之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

材料二  在孙中山的坚持下,根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南京临时政府采用了总统制,基本上按照美国模式建立起中央政权。临时大总统在国家政权中负有实际的政治责任……同时,根据《组织大纲》第六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得临时参议院同意,有设立临时中央审判所之权。”孙中山早在1906年就曾认为:“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立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那五权除刚才所说的三权之外,尚有两权:一是考选权……一为纠察权。”他认为西方以议会掌握纠察权,容易造成“挟制行政机关”“议院专制”的局面,故此主张这种权利“也要独立”。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美两国议会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美相比孙中山政体方案的新发展,并说明其方案未能实现的原因。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中外政治文明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为了保护棉纺织业者的利益,英国国会通过法令,禁止东印度公司从印度输入棉织品。这一政策的变化对东印度公司冲击很大,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公司不得不对其经营方向作出相应的调整。17世纪,茶叶最初输入英国的时候,只有公贵族才能享用。18世纪中叶以后,在伯克郡斯特雷特利一个年收入约46英镑的六口之家,每周固定消费2盎司茶叶。

18世纪中叶以前,尽管英国东印度公司对中国的贸易尤其是茶叶贸易有所发展,但公司在东方的贸易重心并不是中国,而是印度。印度的棉纺织品是公司经营的最主要的商品。18世纪60年代以后,公司逐渐将其亚洲贸易的重心转向中国,茶叶贸易成为公司最大宗的业务

——摘编自谢瑞育《1834年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茶叶贸易研究》

材料二  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饮茶成为了英国人享受悠闲的慢节奏生活的一种方式。英国著名的茶叶研究学者艾伦·麦克法兰甚至说:“中国的茶叶缔造了大英帝国,没有茶叶,就没有英国的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英国的现代文明。”

18世纪中叶,当英国东印度公司大力发展对华茶叶贸易的时候,清朝政府却实行严格的限制贸易政策。为了打破贸易地点和对象的限制,东印度公司汉文翻译洪仁辉就决定上京告御状,状告广州贸易制度的不合理。为安抚英人,清政府宣布各种规费一概删除,合并征收,但广州一口通商制度和行商、保商制度维持不变。1793年,当马戛尔尼首次以英国大使的身份访华,马戛尔尼使团的目标不仅仅是为英商排除贸易障碍,以便利英国对华贸易尤其是茶叶贸易的发展,而是要在国家主权平等的基础上彻底改变中英关系,但被清政府当作贡使接待。到19世纪30年代,很多英国商人都主张以炮舰对付“野蛮”的中国人。

——据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中叶前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亚洲贸易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30年代英国对华茶叶贸易产生的历史影响。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我国自踏上现代化道路起,乡村即出现凋敝衰败之势,由此引发了乡村往何处去、中国经济走何种道路的争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乡村的争论,大致形成四种主要意见:一派主张复兴农村,振兴农业以引发工业,如章士钊提出“业治与农”,主张“以农立国,文化治制,一切使基于农”。一派主张发展工业,认为振兴都市工业才能救济农村,如孙倬章认为“国计民生之病源,咸在于农业太盛,工业不振之故”,恽代英认为“中国亦必化为工业国然后乃可以自存”。第三种意见是先农后工,主张首先使农业工业化,在农村培植小规模农村工业作为向工业社会的过渡。第四种是调和论点,主张农工并重,提出发展民族工业和实行民主主义的计划经济。这场论战前后持续二十余年,直至人民政权的建立才一时终结。

——摘编自吴理财《近一百年来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乡村——兼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结合近现代中国史实予以评析,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