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通化市2019年高三11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辟雍是周天子进行祭祀祖先、布政、施教等活动的综合性场所。周天子在开放空间通过礼乐仪式将传统风俗习惯和国家治理规范传递给无数受众。由此可见,辟雍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 聚集宗室功臣,巩固集权政治

B. 调和贵族关系,促进社会和睦

C. 区分血缘亲疏,维护等级秩序

D. 传递知识信仰,增强文化认同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A.削弱了诸侯实力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加强了货币管理 D.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宋代政府在物品采购上建立了“书市买牌”制度,即官府将要采购的物品和价格书写在牌上,公之于市,有愿意交易的商人就和官府到市场买处按牌交易。这说明宋代

A.民间手工业成为主导 B.注重市场秩序的规范

C.市场经济已非常成熟 D.抑商政策已完全崩溃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由此可见,徐光启

A.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有力推广了棉花的种植技术

C.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 D.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867年,在讨论修约问题时,李鸿章说,此“系条约而非议和”,修约是双方的权利,“有一勉强,即难更改”“其有互相争较,不能允从之处,尽可从容辩论,逐细商酌,不能以一言不合,而遂责其违约”。李鸿章这一认识

A. 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想法

B. 争取到了对外交往的平等

C. 具有了一定的近代外交观

D. 提高了清朝的国际地位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据记载,1912年中华民国国会选举所登记的选民共有4000多万人,比1909年清末新政时咨议局选举时的170多万人增加了24倍以上。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国人对民主范式认同提高 B.民众的民主权力得到保障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A.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B.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C.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

D.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53年我国第一次宣布“一五”计划,规定粮食生产年平均增长5.3%,但当年实际粮产量仅增长1.8%,棉花产量则下降9%;1954年粮食增长仅1.6%,棉花再次减产9%。这反映出

A.计划经济的政策不符合国情 B.变革农村生产关系势在必行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刻不容缓 D.仿效苏联经济模式成效甚微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古罗马法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经历了习惯法中的刑罚制裁(如“同态复仇”)到《十二铜表法》定额罚金、《阿奎利亚法》最高市价赔偿,最后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估价损失赔偿的复杂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

A.侵权行为认识的理性化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罗马法的体系走向完善 D.贵族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工业革命广泛开展以后,英国企业家在开办棉纺工厂的同时,继续与手工生产保持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手工织布的报酬急剧下降时,企业主为了成本着想,宁肯长期使用手工而不愿采纳新技术,该现象反映了当时

A. 技术的推广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B. 落后的观念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C. 技术革新并没有满足生产的需要

D. 传统手工业依然占据了优势地位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如图是19世纪末美国公司化运动中被合并公司的数量统计图。这一现象

A.导致了美国经济走向衰退 B.表明了政府支持公司重组

C.推动了美国工业化的完成 D.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斯大林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

A.注意调动农民的奉献热情

B.大力效仿西方工业化道路

C.努力完善工业化建设理论

D.急于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满族贵族入关之后,使清代婚姻礼俗深层次受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影响,在其全面继承明朝婚姻礼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清承明制,规定男十六岁,女十四岁为法定结婚年龄。封建包办婚姻依然是清朝婚姻的基本特征,尊亲长掌握卑幼的主婚权是清朝法律的规定,并且强调婚姻双方的门当户对。婚约、婚书与聘财是婚姻成立的条件,婚约一经成就,男女无论任何一方均不得反悔。由于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清律允许男子婚后可娶多名妾室,却要求女子在丈夫死后,为丈夫守节一辈子,并且在夫妻关系离异问题上,男子始终占据主动权……。

——摘编自陈顾远.《中国婚姻史》

材料二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变革剧烈,加之受欧风美雨的冲击,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婚礼俗尚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男女缔姻逐渐摆脱传统婚介形式的束缚,允许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已带有现代婚姻色彩,甚至还有报刊广告征婚的创举。随着婚姻主权的转移,婚姻已不完全是两个家族的事,而是婚姻主体即当事人的事,因而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缔结更多考虑的是婚姻对象的才情、品性、相貌等个人素质。其次在结婚礼俗出现了新的风尚,更加简朴快捷,仪式西洋化,还具备了婚姻的法律化效应。由于近代女子教育的兴起,结婚年龄后延,女性在婚姻中有了一定自主权,既有自由结婚的权利,也有自由离婚的权利……。

——摘编自美国罗斯:《变化中的中国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婚姻礼俗形成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江南地区婚姻礼俗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技术引进的演变

历史阶段

技术

来源国

16世纪

眼镜技术

意大利

17世纪

机械表

德国

1760年代—1930年代

棉纺织、钢铁、船舶、军工

西方各国

1950年代

钢铁、矿冶、电力、内燃机

苏联及东欧国家

1960年代

冶金、化纤、化工设备

日本和西欧

1970年代

轧机、化肥、数据处理、采煤机等

日本、美国、西欧

1980年代至今

多种技术、多种设备、多种渠道

全方位

 

——据姜辉《美国出口管制政策与我国技术引进路径演变》整理

我国历史上技术引进的路径发生了多次变化,综合表格中的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为摆脱贫困,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指出:许多干部一讲到包产到户,就心有余悸,可以说谈“包”色变,但农民普遍希望包产到户,这是矛盾,必须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会议强调试点不宣传、不报道、不推广。1979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认为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一般不加以提倡。1980年9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指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1980年11月,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为15%;到1983年初,这一比例达到93%。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们“谈‘包’色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推进的特点及改革的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现象。1941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谈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1943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

1945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道: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1949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摘编自(俄)亚 维 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材料:“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国外,醉心于西方的科学与政理,极力主张“将世界学说为无限制的尽量输入”,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将“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标为民族竞争公理,鼓吹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甚至对社会主义也有空泛的赞美;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则更多地持批评态度。但是一战粉碎了西方科技、物质文明的光环,欧洲列强彼此相残的现实,摧毁了国人心中西方现代化强国楷模印象。梁启超直言“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中国固有之基础亦最合世界新潮”,由此对民族文化的信心提高了,着力探讨人类精神与道德改造问题,更以儒家传统为观照鼓吹互助互爱和世界主义,调和东西文化,并预言在未来世界秩序重建中,中华民族必将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他还预言社会革命是“没有一国能免,不过争早晚罢了”,不过他认为“农民最富于保守性,欲倚之为改造社会之先驱,殆不可能。”

——摘编自董增刚《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梁启超的思想影响》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在一战前后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梁启超的思想变化。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