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长春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古代雅典法律明确规定,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这一规定

A.限制了雅典人的生活自由 B.宣扬了平等意识

C.致力于增强公民参政意识 D.强调法治的理念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它)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它”指

A. 《共产党宣言》

B. 《资政新篇》

C. 《天朝田亩制度》

D. 《四月提纲》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英国在“教训”了这个“国家”后获得的特权是

A.割占香港 B.协定关税 C.开设工厂 D.设使馆界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859年洪仁玕总理太平天国政事,他主张,迅速兴办近代交通运输业,提倡机器生产,鼓励创造发明,实行专利制度保护开矿,开厂,办银行,积极采取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和奖励私人资本。这表明( )

A.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渴望 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C.农民财富归公的圣库制 D.先进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使向来多有不识为主人,不敢为主人,不能为主人者而今皆为主人矣。这主要表明辛亥革命

A.使民众地位得到根本提高 B.激发了人们的参政热情

C.建立了平等的社会制度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每周评论》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制裁的精神'、‘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是民意与正气的表示,也是中国国民的创举。该事件

A.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推翻了清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材料中“中国化命运”指的是

A.国共合作

B.秋收起义

C.“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董保存《走进怀仁堂》中记叙了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定新四军编制后,遂即拨发71000元及五架无线电报机,一下就解决了南方游击队的燃眉之急。这一事例说明

A.国共两党始终团结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建立

C.中日军事实力对比悬殊

D.国共双方合作抗日一致对外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毛泽东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讲到:“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员……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A.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会议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建国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毛主席指出:“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这段话反映了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求同存异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图是1972年2月6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封面标题是:尼克松的“长征”。封面上一个大大的“友”字,将封面分割为四个区域,主题凸显得相当明确。该图反映了

A.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 中国开始迈入国际舞台

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十二铜表法》规定了民事和刑事的审理程序及处理案件的原则,这些规定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的利益,主要是因为

A.审理程序和原则均由平民起草

B.审理程序和原则均以维护平民利益为出发点

C.成文法的问世改变了司法本质

D.成文法问世抑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行为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从此西方侵略者纷至沓来,穷凶极恶地发动一次又一次对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妥协就范,把中国一步一步地推入半殖民地的深渊。”这一认识

A.违逆历史事实

B.符合唯物史观

C.夸大历史影响

D.强调民族抗争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专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D.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试验场"、“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这个国家应是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居住及租地权 D. “门户开放政策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挡,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里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可见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49年4月毛泽东写了一首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中描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挺进中原 B.战略决战 C.北平和谈 D.解放南京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图中历史文件的发表,表明

A.对台政策转变为和平统一

B.“一国两制”构想正式提出

C.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冷战”结束两岸关系缓和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引起热烈反响。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 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D. 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日军侵华罪行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日军侵华罪行的描写

C.侵华日军老兵撰写的回忆录

D.日军进行屠杀的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井田制 D. 宗法制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史书记载,秦的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副丞相”。有学者认为“副”在古代有剖开、分割之意,据此意解“副丞相”者,有分割丞相权力的作用。该学者认为,设置御史大夫的目的为

A. 制约丞相权力,维护君主专制

B. 强化思想控制,防止地方分权

C. 扩大丞相权力,提高行政效率

D. 担任侍从顾问,协助批阅奏章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甲说、乙说 B.甲说、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宪法

A. 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B. 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

C. 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D. 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进入现代化的常规路径,走得是最顺利的。英国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是

A. 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B. “光荣革命”的胜利

C. 《权利法案》的颁布

D. 两党制的形成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德国和美国都是联邦制国家,但两种联邦有所不同。美国的各个州,更像是一个个独立的国家,自主性比较强,中央政府并不干涉各州的内部事务。德国的联邦制不像美国的那样“自由”,中央权力更大。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统一或者建国的方式差别较大。在这方面与美国比较,德国的突出特点是

A.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

B.各州平等联合进行

C.内部联合与外援结合

D.由一个邦进行主导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如图是英国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塑造的一尊林则徐夫妇蜡像。关于英国人塑造蜡像原因,清政府驻英副使刘锡鸿参观后认为英国人非常敬重林则徐“忠正勇毅,不以苟且图息肩”的品格:王韬认为大清帝国钦差大臣林则徐放在蜡像馆门旁显眼处,竟然成了一个门卫!感到莫大耻辱。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刘锡鸿站在清政府立场上看问题,不足为信

B. 王韬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大,缺乏现代气息

C. 评价历史易受研究角度的影响,有一定主观

D. 历史本就“横看成岭侧成峰”,任由后人评说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社会政治制度几经演变。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美国的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有人据此认为,中国在唐朝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二中“英国的民主模式”、“美国的新体制”分别是什么?就两国政治中政府首脑和议会的关系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你有何认识?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揭开了东北抗日战争的序幕。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和满洲省委揭露日本的侵略阴谋,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工农民众行动起来进行抗争。党对义勇军的支持,除派员到各地直接组建义勇军队伍外,还协助义勇军组建和参与领导武装反日斗争。直到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武装坚持14年抗战,为中国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摘编自王连捷《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十四年抗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政府所采取的不同抗战政策,并说明“14年抗战”这一提法的合理性。

材料二1945年9月2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中国的抗日战争发动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的抗战,大量消耗和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实力,从而减轻了苏联和美、英等国的压力。同样,苏联、美国、英国等盟国给中国抗战以人力、物力的援助。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抗战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及历史作用。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美发表建交公报4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美贸易争端,又称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2018年3月2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备忘录,宣布将对中国1300多种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涉及金额500亿美元。……9月24日美又拟对华2000亿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如此激烈的贸易摩擦,不禁让人担心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美国对华贸易战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平衡。

——摘编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