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南通市、栟茶中学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分封制又叫“分土封侯制”,是古代中国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由此推断

A.分封制产生于东周

B.古代历朝都实行分封制

C.分封的核心是土地

D.封侯有义务保护周天子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观察下面漫画,它具体反映了先秦时期某一政治制度,该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礼乐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记载,只涉及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A.巩固君主专制皇权的需要

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

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其目的在于

A.实现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B.表明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C.确立皇权世袭,传至万世 D.显示皇权至上,不可僭越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评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贞观初,唐太宗下敕征兵年十八以下之体壮者,但门下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魏征拒之,遂无果。此事说明:

A. 兵部隶属门下省

B. 君权受相权制约

C. 唐太宗大权旁落

D. 门下省独掌大权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如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 秦朝御史大夫 B. 汉朝丞相

C. 唐朝六部尚书 D. 明朝内阁大学士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

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B.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C.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

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这说明军机处

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

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

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

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据《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这样做的结果是

A. 军机处变为行政机构

B. 军机处取代了内阁和六部

C. 内阁的权力得到加强

D. 推动皇帝更加专制独断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698年,一位西班牙外交官说:“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的条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国王行政权丧失

B.英国进入法制社会

C.责任内阁制形成

D.议会主权地位强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8世纪以来,英国国王的活动总原则之一是“国王不能为非”,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这一原则

A. 违背了《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

B. 表明国王已经失去自由权利

C. 实质是对国王行使权力的限制

D. 意在为国王的行为开脱责任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经常召集内阁会议,行政权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家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项法规

A.扩大了国王的政治权利 B.使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C.有利于责任内阁制建立 D.破坏了光荣革命的果实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据有关资料显示,19世纪初,英格型的202个选邑(城镇选区)中,有40~50个人口在100~200人之间,14个在50~100人之间,20个在20~50人之间,4个在10~19人之间,有1个镇只有5名臣民,有2个镇根本没有人居住。上述现象表明

A.英国代议制民主形同虚设

B.英国各地人口在大量的减少

C.英国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D.英国迫切需要进行议会改革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有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

A. 三权分立制

B. 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

C. 国会两院制

D. 联邦制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史学界认为:“这个新的国家(美国)以史无前例的深度,确立了民众控制、个人自由和形式宽容等原则。”在1787年宪法中,最能体现“民众控制”原则的规定是

A.建立联邦政府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C.实行三权分立

D.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在清政府签订某一条约后,梁章钜致信福建巡抚:“以富强论,福建不能胜于江南、浙江、广东也。乃江南、浙江、广东每省只准设一码头,而福建一省独必添一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该条约的签订,使得

A.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为《资政新篇》

A.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C.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

D.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据图分析列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 能让外国人到长江流域游历、经商和传教

B. 使战争中获得的部分权益能得以落实

C. 确保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航行

D. 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为北洋海军制定了保全军舰、保护海上运输线、寻机袭击日军运兵船队等作战原则;日本在战前拟定的侵略计划的重点是:日本海军寻机消灭北洋舰队,为陆军登陆华北创造条件。据此可知,影响这场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是

A. 陆军实力强弱

B. 海军作战战略

C. 陆海攻防配合

D. 综合国力强弱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如图为中国同盟会会员黄景南的入会誓词。该誓词反映出

 

A. 广东成为同盟会大本营

B. 同盟会员奋斗目标明确

C. 民国建立激发入会热情

D. 三民主义拥有民众基础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就要被人民抛弃。”这是因为

A. 戊戌变法使君主立宪的思潮广泛传播

B. 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思想

C. 新文化运动广泛宣传了民主科学精神

D. 五四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推向更高阶段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毛泽东说:“五四运动带有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这种“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指的是

A. 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 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C. 工人阶级是运动的主力军

D.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D. 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927年12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符合材料中“特点”的是

A.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

B.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

C.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

D.纠正“左”倾错误,迎接革命高潮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下面是中共党员中工人党员所占比重变化的示意图

如图中所示的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农民的政治觉悟得到了全面提高

C.工人阶级已经失去了领导地位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毛泽东的这段话阐述了

A. 国共第一次合作面临的严重困境

B. 创建人民军队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C. 农村革命根据地得以存在的条件

D. 抗日根据地能发展壮大的必然性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批评了教条主义错误,肯定了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战略战术。在中共历史上首次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民主革命面对的问题。这次会议

A.彻底纠正党内存在的右倾主义错误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C.制定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1938年,蒋介石发表声明:“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于武汉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量”,并同时下令设在武汉的政府各机关,中央党部,各大学等向重庆、昆明转移,最后完成以西南为大后方的战略部署。这反映出蒋介石(      )

A.准备放弃对日本的抵抗 B.将作战的主要目标转向中共

C.准备实施持久抗战策略 D.认为靠英美支持能迅速取胜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如图是张乐平发表在《抗战漫画》(1938年1月创刊于武汉,同年6月停刊)第9期的题为《候敌深入,一鼓歼灭》的漫画。该漫画从侧面体现了

A.抗战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B.中日战争胜负的前景明朗

C.国民政府全面抗战的决心 D.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

A.解放军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解放军拉开战略决战的序幕

D.解放军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详细信息
35. 难度:困难

中共中央军委电文:“整个形势即将改变,你们及陈邓即有可能向徐蚌线迫进,那时蒋介石可能将徐州及其附近的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果敌人不撤,我们即可打第二仗,歼灭黄维、孙元良,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起来。”这次战役实施

A.为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B.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C.标志着长江以北战事的结束 D.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在秦及西汉初年,皇帝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诏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宋代下诏书需经中书、门下之制度更加完备,因而反对内批,反对君主独裁专行的理由,也就更加充足。或从制度上、道理上批评滥用内批是违反“礼”“正”“道”;或从历史经验教训上批评滥用内批会导致“祸”“乱”;或从道德上批评滥用内批是出于“私”心。明代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权利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左右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

——摘编自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

(1)据材料一,概括从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君主行使权力的变化。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官僚制度与皇权专制的关系。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邦联条例》的规定,征税权属于各州。如果要修改这一条款,让各州把征收关税的权力让与全国性政府,需要得到全部13个州的同意。

材料二  独立战争结束,邦联国会没有充足的资金安抚和遣散军队。1783年,军队为了寻求公正的待遇,在纽堡发生兵变。同年春,国会初步估计,国家所欠内债约34115290美元,外债约为7885985美元。

材料三  1783年4月,邦联国会提出《1783年关税修正案》,各州迅速对《1783年关税修正案》做出反应。截至1786年,除纽约州以外的其他12个州都批准了该修正案。最终在1786年春,纽约州立法机关同意授予国会征收关税的权力,但必须由州政府来负责征收税收。邦联国会不能接受这一附加条件。修正案最后因为一个州的阻挠而夭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雷芳《邦联国会争取关税权的努力及其意义》

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邦联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不利影响。

(2)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纽约州为批准修正案而向国会提出的要求,说明该要求所反映的实质问题。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为改变上述状况而做的努力。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选取了抗日战争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主题1)抗日战争的起点时间

材料一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春李教材将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杭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略罪行,强调“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村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

——2017年1月12日《人民日报》

(主题2)卢沟桥事变的真相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平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据(日)扶桑版《新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在军事演习中失踪求进入桥东宛平县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中日双方正在交涉期间,日军于次日凌晨突然向宛平城开枪射击,接着又炮轰卢沟桥,挑起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主题3)抗日战争胜利影响

材料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完成下列任务:

(1)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战”开始于哪一年的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2)比较材料二、三对“卢沟桥事变”叙述的不同之处,并据此指出影响历史叙述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胜利的大历史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