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天津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礼记》中说:“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孝悌)。”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孝悌以尊长为前提 B.孝是儒学核心内容

C.儒学强调三纲五常 D.儒学维护封建等级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社会思潮的历史叙述。据此能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相关记载

文献出处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

《礼记·表记》

“以天为尊,以德为本”

《庄子·天下》

“昊天不惠”“昊天不平”“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诗经》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左传》

 

 

A.周礼文化与儒家思想决定社会习俗

B.先秦王权专制的倾向在不断加强

C.神权政治式微,世俗政治不断加强

D.先秦重礼轻法中央集权逐步形成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意在强调

A.“天人合一”思想

B.“弃恶从善”思想

C.“天人感应”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A. 对近代民主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B.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主体地位

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者他们不存在,也不敢说他们是什么样子;因为有许多事物妨碍了我们确切的知识,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促”。其强调了

A. 人文主义精神缺失

B. 古希腊人否定神的存在

C. 对人类自身的关注

D. 世俗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517 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否定信仰上帝

B.主张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

C.挑战教会权威

D.极力宣扬《圣经》的至高无上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启蒙学者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他们从“理性”“天赋人权”出发,对未来新国家进行设想,其中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建立奠定理论基础是

A. 自然神论理性崇拜

B. 三权分立相互监督

C. 自然赋予人类权利

D. 人性解放思想自由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1922年,梁启超认为,楚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属于南方的蛮夷之邦,之后才逐渐融入华夏。楚国贵族屈原接触到当时新输入的中原文化,又出使齐国,受到稷下学派的影响,后来放逐到南方,南方的山水与屈原的精神相互激发,最后产生了《楚辞》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梁启超关于屈原的研究

A. 与维新变法的政治理念相符

B. 隐含着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

C. 影射了军阀割据的社会现实

D. 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时代精神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吾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据此表明新文化运动

A.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

B. 力图挽救民族危亡

C. 有遵循进化论全盘西化的倾向

D. 主张改造传统文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A.调节社会财富,解决民生问题

B.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

C.通过政治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D.进行民族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关于毛泽东在各个时期撰写的著作及其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著作

解释

(1)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著作

(2)

《新民主主义论》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

(3)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4)

《论十大关系》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A.(1)

B.(2)

C.(3)

D.(4)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力图在削弱和肢解德国的同时,积极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以防止德国的东山再起。下列史实符合题干要求的是

①收复阿尔萨斯—洛林

②同中东欧国家签订同盟条约

③占领鲁尔地区

④《洛迦诺公约》的签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图是在1921年在美国召开的一次会议,会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这是因为

《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五国海军条约》使美国海军得以与英国海军并驾齐驱华盛顿会议剥夺了日本在大战期间夺得的德国的殖民地通过《九国公约》,美国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争夺中国的过程中占得先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间范围

中国

世界(欧洲)

1000年—1500年

宋朝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出现罗盘针(指南针)突火枪,《清明上河图》、宋明理学逐渐形成、明成祖设立内阁制

欧洲文艺复兴、西方近代科技兴起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500年—1700年

意大利人利玛窦抵达中国,并与徐光启翻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英国光荣革命

1700年—1800年

雍正帝设军机处

欧洲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北美独立、法国大革命

1800年—1900年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

《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崛起,第二次是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法里德·扎卡里亚《美国.新闻周刊》

请回答:

(1)11—16世纪是世界近代历史社会转型的酝酿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在“历史机遇”面前有利于社会转型的表现和结果并分析原因(原因按角度归纳特点、只答四点)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崛起”的表现。归纳概括11至19世纪欧洲的时代特征。(时代特征按角度归纳从三个方面思考)

(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展开,结合所学给予说明。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孙中山和戴季陶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依据材料提取信息概括)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材料二表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依据材料提取信息概括)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指出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

(4)分析上述材料中三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美国独立和德国统一是世界近代史上的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美国

近代德国

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国独立;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向丹麦发动战争,第一次王朝战争;1866年,普鲁士对奥地利开战,第二次王朝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第三次王朝战争;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称帝,宣告德意志帝国成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整理自乔明顺《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德国统一后,俾斯麦致力于把德国的精力限制在欧洲大陆,并通过精心建立一个制约性的同盟体系来维护帝国的安全。……俾斯麦在1890年因与德皇意见不合被罢免后,德皇威廉二世认为德国“领土太小”,“缺乏空间”。他说:“巨浪在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国门,并且催促着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维持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盛顿会议通过国际协议实现了英美海上霸权的转移。

——节选自朱东来《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说明美国、德国建立近代国家的不同道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政治制度的差异。以及两种政体构建中借鉴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思想。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阐述①19世纪末德国外交政策发生转变的内容以及英国应对这一转变所采取的具体外交行动。②英美海上霸权转移的“协议”的具体内容以及这一协议签订的国际背景。(要求:明确写出选择阐述方向,主要阐述问题、阐述问题至少须有两个史实依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