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淮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等级

乐队

乐舞

四面

八佾

诸侯

三面(缺北面)

六佾

卿大夫

二面(缺北和东)

四佾

一面(只有南面)

二佾

 

 

A. 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

B. 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

C. 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

D. 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一项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思想。”由此可知,这项“改革”

A.以贵族政治取代了官僚政治 B.构建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

C.有效调整了君权和相权关系 D.开启了废除分封制度的先河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学者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清代军机大臣每日清晨五、六时之际便要晋见皇帝,依次长跪,陈述和商讨军国大事,对呈文进行复核、审定,撰拟谕旨下达。由此可见,建立军机处的根本且的是

A.剥夺军机处的军务处置权 B.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的失误

C.确保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 D.增强保密性并提高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其各篇目的标题如下表。据此,对《十二铜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传唤

审理

索债(债务赔偿)

家长权

继承及监护

所有权及占有

十一

十二

房屋及土地

私犯(侵犯他人)

公法

宗教法

前五表的追补

后五表的追补

 

 

A. 涉及内容广泛庞杂

B. 重视诉讼的程序

C. 注重保护私人财产

D. 强调维护平民利益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学者陈国刚问道:“为什么以民主著称的雅典会将苏格拉底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判处死刑?换句话说,苏格拉底为什么会死于民主的审判?”最能回答他的疑问的是

A.苏格拉底反对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B.雅典陪审法庭的审判程序混乱违法

C.雅典直接民主带来偏激的暴民政治

D.苏格拉底坚持以死亡唤醒城邦民众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无为而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北宋士人根据政治发展的需要,对儒家学说原有内容进行全面反思与批判,并大胆地从佛教、道教学说中汲取思想精华。这做法对儒学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A.使儒学进入思辨化、哲理化的新阶段

B.出现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C.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D.儒学在北宋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观点与提出该观点的思想家对应正确的是

①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

②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③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④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A.王阳明孟子顾炎武朱熹 B.李贽孟子董仲舒陆九渊

C.王夫之董仲舒二程孟子 D.李贽朱熹顾炎武黄宗羲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以下各项属于《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议论的是

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B.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C.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D.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对于科技史家来说,唐代不如宋代那样有意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者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以下能印证其观点的是宋代

①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②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④雕版印刷术黄金时代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

A. 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B. 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

C. 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

D. 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图的书法作品是苏轼《寒食帖》的局部,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下列对其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行云流水,飘逸易识

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

C.随意挥洒,任情纵性

D.笔画圆匀,庄严厚重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问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就创作而言,虽然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婕美的大家,但它的意义在于民众喜闻乐见,能寓教于乐。这里的“它“应是指

A. 宋词

B. 元曲

C. 明清小说

D. 京剧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普朗克曾回忆说:“当时,我已经为辐射和物质的问题奋斗了6年,但无所获,但我知道这个问题对于整个物理学来说至关重要,我也已经找到了确定能量分布的那个公式,所以不论付出什么代价,我必须找到它在理论上的解释。”最终普朗克的“解释”

A.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B.完善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C.成功建立了量子力学体系 D.可以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物种起源》的发表在欧洲思想界引起了轰动,宗教势力强烈反对,叫嚣“打倒进化论”,而支持者却称达尔文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下列有关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改变了当时所有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地位的看法

②有力挑战了教会宣扬的封建神学创世说

③打破封建神学的禁锢,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④肯定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率先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大原则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12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使用电灯照明 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航线经过地 中海 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魏源在《海国图志》主张“奏仿钦天监用西洋历官之例,行取弥利坚、佛兰西、葡萄牙三国各遣头目一二人,赴粤司造船局,而择内地巧匠精兵以传习之”,“并延西洋陀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据此可知魏源

A. 形成了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

B. 是近代化运动实践的先驱

C. 改变了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

D. 为洋务思想形成奠定基础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18年8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偶像破坏论》一文,文中指出:“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他呼吁:“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该言论在当时

A.启发民众探寻社会真理

B.动摇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

C.开创了民主革命新阶段

D.标志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地透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刘大白在民国八年写的《红色的新年》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南昌起义爆发 B.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孙中山在谈到民族问题时说:“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到民族自决。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使中华民族与世界所有各民族同立于自由平等之地。”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

A. 强调普遍平等民权

B. 极力宣传反清排满主张

C. 主张推翻封建帝制

D. 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以下著作反映了毛泽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的是

 

著作

主要内容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提出了民主革命领导的重大问题

B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探索了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科学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D

《新民主主义论》

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A.A B.B C.C D.D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92年2月5日,美国全国公共电台早间新闻在《邓小平从封闭中重新出现》的报道中指出:“邓小平的再次露面和及其支持改革的承诺让一些分析家非常疑惑,……这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中国是怎么回事”。让美国人“摸不着头脑”源于邓小平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C.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

A.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研制银河系列计算机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文学作品中以张扬个性和自我为己任,在艺术上致力于探索新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和表现手法。它不屑干表面的客观真实的表现,而志在表现意识以下的深沉情感,以冷峻严肃的笔调达到心理深处的客观真实。以下美术作品与该风格相似的是

A. B.

C. D.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选官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隋朝)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  科举之善良,在能破明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直至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实际上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挑选“全国优秀青年”的标准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九品中正制实行的原因,并指出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的方式。

(3)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的特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4)综合上述材料,从选官方式和标准两个方面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趋势。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路德的思想主张。如何理解宗教改革是一场社会运动?

(4)材料四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精神有哪些新的发展?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仁人志士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人的思想也不断走向解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摘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严复被派遣到英国留学……他认为:中国应当向欧洲学习的东西,比“坚船利炮”和工业科技以及自然科学更重要也更为根本的是欧洲的“人文典章”。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

——据纪坡民《“误译”和“误读”,把“伦理学”丢了——从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到严复<天演论>》整理

材料三  (1896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竟成”》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也因为“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在于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

——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为应对“变局”提出了怎样的策略?为此他们采取了怎样的实践活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严复“误读”、“误译”进化论的目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主张社会革命的原因。为此,他先后提出过哪些具体举措?

(4)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严厉批判儒家思想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推动“下层文化”发展的主要举措。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安民、富民、解决民生问题是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日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实现人民“殷盛”,商鞅采取了哪些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核心,从三次改革的成效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