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重庆市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夏朝的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那么夏朝开始于

A. 公元前20世纪初期

B. 公元前20世纪末期

C. 公元前21世纪初期

D. 公元前21世纪末期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可以印证西周推行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 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代赵遂认为:“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以至于移诈,谓非封建之弊乎?”作者认为“周衰”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心离散天下大乱

B. 分封割据上下失序

C. 封建集权国家动荡

D. 天子昏庸欺诈渐起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这主要表明秦朝

A.等级制度日趋固化 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

C.郡国并行体制终结 D.政治管理体系严密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史载:“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五年„„初置东郡。”这说明

A.郡县制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在先秦已出现

B.秦国在战国时期率先设立了郡县制

C.秦国通过郡县制把全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中

D.秦对新征服的领土全部采用郡县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西汉初年,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这一举措

A. 推行于“推恩令”颁布后

B. 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C. 直接导致“七国之乱”

D. 意在防范封国的势力壮大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太平御览》卷二一四引《晋阳秋》曰:“陈群为吏部尚书,制九格登用,皆由于中正。考之簿世,然后授任。”材料中所述的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该制度下

A.三省长官皆宰相,相权被分散 B.中书省负责草拟,下辖六部

C.门下省地位最高,掌握决策权 D.尚书省有封驳权,权力最大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宋朝建立后采取改革措施,让三司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务,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宋朝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

A. 转移宰相的权力

B. 提高三司的地位

C. 加强君主的权力

D. 消除地方的割据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明成祖时期,阁臣不得直接管理六部诸司事物,诸司奏事也不得通告阁臣,但阁臣“禅益不在尚书下”,“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陈”。据此可知,明代内阁

A.化解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B.阁臣的参政权不断扩大

C.逐渐控制国家决策大权 D.逐步成为法定行政中枢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想法的是

A.叙说清朝的民族政策

B.论中央集权的加强

C.试析封建专制的强化

D.论丞相制度的废除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前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

B.后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诩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

C.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原因是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的需要

D.后一个“不公正”的出现主要是由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英国首相巴麦尊训令侵华将领义律,要占有一些口岸作为居留地,“这些地方应该有良好的海港,并对军事防卫提供天然的便利”,并指出“台湾北端对面的„„是最值得考虑的”„„这五个口岸,便成了条约第三款内容了。材料中的应是

A.福州 B.宁波 C.上海 D.天津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860年《北京条约》取消了之前对传教活动只限于五口的限制,对此美国教会传教史专家拉托勒特指出,1858年和1860年的条约使传教士和中国基督教徒的地位起到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这表明

A. 中国逐步接受宗教信仰自由原则

B. 基督教成为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

C. 传教士和基督徒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D. 基督教在华传播得到了政策性的保障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设会审公廨,根据中外双方的约定,如果案件涉及洋人或洋人雇佣的华籍仆人,由外国外交官参加会审;纯粹华人案件,由中国谳员独自审断。这表明,列强在华享有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居住及租地权 D.自由贸易权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运用数轴可以有效记忆和掌握历史事件演变的线索,如图数轴中空缺的内容应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 D.义和团运动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和约批准后,光绪帝下罪己诏曰:“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战后签订的这一和约

A.割香港给英国,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有所加深

C.首开了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秩序的建立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时说,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片面条约,“条款之酷,赔偿之巨,为亘古所未有”,中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思想等方面,被列强紧紧缚住了手脚。这位学者评论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推翻清朝统治 B.寻求救国之路 C.实现国家富强 D.反抗外来侵略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具体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的政治条件。

材料二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行省制度的创新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始终没有脱离氏族——部族——宗族——家族的发展脉络,“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在家为孝,在朝为忠”已经成为几千年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形成了“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治于法者,民也”的社会现象。

——摘编自曾小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类型及其特征》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中国外交之起,处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

——摘编自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的一篇文章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材料二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义和团运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日战争使中国令“环球心折”的理解。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