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长春市2019年高三四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商代和西周的文字是统一的。春秋以降,关东各国文字日趋分化,俗体流行。到战国时,各国“文字异形”,与传统写法大相径庭,只有周王室和秦国文字是在传统的正体写法基础上稳健发展。这反映出

A. 秦国对西周制度与文化的坚守

B. 秦国对传承华夏文化有所贡献

C. 经济发展道路差异导致文字分化

D. 正体俗体之别是华夷之辨的表征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唐玄宗即位后,重用姚崇、宋璟,朝政由三省合议逐渐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这种改变

A. 形成了君相和谐的决策体制

B. 完善了三省六部的运作流程

C. 标志着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

D. 隐藏着国家治理的严重危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顰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出

A.小说《三国演义》影响百姓历史认知

B.理学有助于正确历史认知的形成

C.儒家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

D.封建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日益强化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有学者运用现存明朝进士登科史料中的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从明代初期到后期,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占进士总人数的比例从75%跌至45%,而官员家庭出身的比例从24%提高到53%。这主要反映出

A. 平民弃儒从商现象的普遍

B. 科举制度僵化程度的加深

C. 选官考试程序的不公

D. 恩荫入仕机会的增多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减轻茶税后,安徽一个普通农家从国际茶叶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现金收入。但这个农家并没有趁机对家庭经济结构做全面调整,而是把经营的重心投向了就近的土地开发和粮食生产,以缓解口粮不足问题。这一个案例

A.丰富了“晚清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复杂性”的历史认识

B.印证了“世界市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历史结论

C.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历史现象

D.支撑了“国际市场利好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解释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02年8月,八国联军交还天津,但是规定天津周围20里内不准中国军队驻扎。在此情形下,直隶总督袁世凯将其训练的新军数千人改编为巡警,进驻天津及周围地区,中国警察从此诞生。袁世凯采取这一措施客观上

A.扭转了天津混乱的治安 B.维护国家对天津的主权

C.扩大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D.强化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图是美国漫画家埃利斯1925年7月4日创作的《中国的七月四日》,画面上是一个放鞭炮的中国农民,鞭炮上写着“革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中国革命中心转移

B. 农民成为革命主力

C. 国民革命深入发展

D. 美国支持中国革命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读下表,对其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1956年高级社、初级社社员户均收入情况

 

总收入(元)

农作物主副产品收入(元)

果茶林产品收入(元)

动物饲养收入(元)

手工、运输等副业收入(元)

其他收入(元)

高级社

337.91

301.11

4.0

5.1

25.3

2.4

初级社

259.20

238.20

2.9

5.2

11.6

1.3

 

 

A.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必然性 B.国家优先发展工业的计划得到了落实

C.农业合作化存在严重问题 D.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大规模工业化需求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古罗马法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经历了习惯法中的刑罚制裁(如“同态复仇”)到《十二铜表法》定额罚金、《阿奎利亚法》最高市价赔偿,最后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估价损失赔偿的复杂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

A. 罗马法的体系走向完善

B. 对人身自由的绝对尊重

C. 侵权行为认识的理性化

D. 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削减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度,“不仅认可了各州的共和制,还保障了各州的共和制。”下表提供的1787年宪法的内容可以证实这一观点的是

第一条第四款

各州州议会应规定本州参议员及众议员之选举时间、地点及程序

第一条第十款

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

第四条第一款

各州对其他各州的公共法案、记录和司法程序,应给予完全的信赖和尊重

第四条第二款

每州公民应享受各州公民所有之一切特权及豁免权

 

 

A. 第一条第四款

B. 第一条第十款

C. 第四条第一款

D. 第四条第二款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普法战争结束后不久,法国社会认为,是德国的教师打败或帮助打败了法国军队,因此,教育改革……被视为是一种“爱国主义责任”……1875年,为应对法德两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英国皇家科技发展与教学委员会主张在大学中设立科学博士学位。英法两国的教育改革本质上说明了

A.教育改革为工业革命发生创造条件

B.国家间竞争压力要求科技进步

C.英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落后

D.教育改革促成了世界市场完善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20世纪70年代,美国某一经济学派对比了主要资本国家的经济状况后,发现凡是储蓄率和投资率较高的国家,如日本、联邦德国和法国,其生产增长和生产率的提高较快,反之则较慢。这说明此时期

A.政府加强对经济全面干预是大势所趋

B.凯恩斯主义的消费需求理论已经失灵

C.政府对金融的管控力度决定经济态势

D.政府需扩大开支方能解决经济“滞胀”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木兰围场设置于康熙初年,目的是经兵绥远,威服内外,尤其是避暑山庄建立以后,在康乾两代帝王的经营下,成为目前为止最大的皇家御用猎场,并形成一条独特的政治路线。木兰围场的设置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为了保持满洲骑射之传统;二是威服内外蒙古诸部落;三是守卫京城的防线,木兰围场设置之后,常年驻军派员管理,这里不只是王公贵族娱乐消遣的乐土,而是含有军事、政治目的的国家大政。在京城北设置木兰围场,作为北部屏障,每年的木兰秋狝(注:围猎)整肃军备,不只是给蒙古各部看,也是向沙俄展示军事的时机,使之不敢轻举妄动,这样既便于和内外蒙古联系,也有利于时刻注意沙俄动向,使北部边疆稳定。

——关青云《清代木兰围场设置原因考》

材料二  塞罕坝是清朝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末期,国势衰微、内忧外患,为了弥补国库亏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几乎荡然无存。1956年3月,毛泽东发出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有计划地绿化这些荒山荒地,从而实现绿化祖国的伟大目标。1955年来,一代代塞罕坝林场干部职工艰苦奋斗,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塞罕坝在由荒漠变绿洲的同时,又培育出了以艰苦创业为核心的塞罕坝精神!

——曹前发《塞罕坝精神的内涵与由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木兰围场设置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塞罕坝生态环境由盛转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化进程中环境保护的启示。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富强”一词用法的演变

 

历史时期

内涵与用法

明代以前

指富足而强盛,或指使富强而强盛。因与儒家社会组织原则相矛盾,时有贬义。

明末清初

在明末经世思潮中出现正面使用“富强”的例子。

19世纪40—60年代

常用来描述外国国力强大,开始获得正面意义。

19世纪60—80年代

许多人主张以“富强”为中国的目标。“富强”的目标包含工商、国防两方面的内容。

19世纪90年代

使用次数出现高峰,开始包含政治组织方面的内容,如工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20世纪初

随着反清革命思潮兴起而较少使用,但清政府将其含义进一步拓展,包括立宪、地方自治等内容。

 

1919年后

“富强”用来概括清末的维新运动,多具批评性。如“本来士绅阶级不但不肯革命,而且摧残革命,帮助反动势力;名说也要变法维新,要谋富强,而又反对下等社会握权……”

 

 

——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建立后,针对全国各地税制不统一的状况,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财力需要,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全国税制的决定》,加强税收工作,建立新税制。同时还颁布了《全国税收实施要则》,规定除农业税外,全国征收14种中央税和地方税,即货物税、工商业税、盐税、关税薪給报酬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等,不久,又公布《契税暂行条例》,开征契税。在农业税制方面,对全国各地实行的税政、税种、税目和税率也进行了调整,特区省份也陆续制定了农业税征收办法。以上各税在全国一经实行以后,全国税政得以统一,这也标志着新中国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建立,初步形成了以按产品或流通征收的所得税为主体税种,其他税种相辅的工商税收制度。当时建立的税改制度实行“多税种,多次收”的复税制体系,适应了当时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情况。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税制的沿举与思考》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税制改革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税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联盟盟约》第十六条规定:(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盟约……所定之规约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即视为对于所有联盟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各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二)如遇此情形,行政院应负向关系各政府建议之责,裨联盟各会员国各出陆、海、空之实力组成军队,以维护联盟盟约之实行。(三)又联盟会员国约定当按照本条适用财政上及经济上应采之办法时,彼此互相扶助……

——摘编自《国际条约集(1917~1923年)》

材料二  意大利进攻埃塞俄比亚之后,国际联盟实行了《盟约》第十六条规定的集体安全的方法。……美国、德国和日本不是国联集体安全体系的成员,而且它们的态度是不同的。……英国和法国的联合力量本来足以击败意大利。然而……在反对意大利……的同时,它们不能漠视曰本咄咄逼人的进攻,也不能忽视莱茵河以东正在进行的侵略准备。最后……它们不能不考虑对苏联的政策。被英国和法国看作是它们的国家利益的东西,与集体安全要求它们采取的行动相矛盾。……同时,它们也不愿意追求它们的国家利益而完全不顾集体安全。这是英法外交政策的致命错误。

——摘编自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后国联集体安全制度设计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国联集体安全制度施行中的困境。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材料  任仲夷是中国改革开放重要的参与者,被誉为“改革八贤”之一。1980年冬,任仲夷受命调往广东。主政广东期间,搞活经济的思路明确坚定,成效明显。外贸改革,突破独家经营,打破大锅饭。物价改革,按价值规律办事,放开猪、蛋、鱼、菜的统一购销。突出在“包”上做文章,把相当一些经济决定权下放到企业。投资体制改革,用“以电养电”、“以路养路”、“以桥养桥”等办法集资搞建设。到1985年底,广东企业用人基本放开,各级财政已实行包干,乡镇企业完全由市场调节,国有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在全国引发了第一次“珠江三角洲热”。

任仲夷提出既要注意吸引港澳资金和技术,也要吸引日本、欧美的资金和技术。对前者,广东是“近水楼台”;对后者,要学会“长袖善舞”。针对广东沿海出现的走私贩私现象,他提出两个坚定不移:打击经济领域的严重犯罪活动坚定不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坚定不移。针对社会上一些对特区性质的质疑,他指出“搞特区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不会损害社会主义,而是大大地有利于社会主义。”

——摘编自何立波《任仲夷:改革开路先锋》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任仲夷被誉为“改革八贤”之一的依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任仲夷改革思想与实践形成的时代背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