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施行不可以不慬,见有鬼神视之” 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 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
2. 难度:中等 | |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
3. 难度:中等 | |
曹魏年间,何晏、王弼提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思想。这个“无”,是阴阳、万物赖以化生、成形的根基;就其政治含义说,它是支配社会生活的无形权力,掌握了它就可以“成务”、“成德”、“无爵而贵”。这一贯通天道、人事的思想 A.适应了门阀势族的政治需要 B.构建了程朱思辨哲学的理论基础 C.融合了佛道两教的宗教哲学 D.树立起了唯物主义价值观的旗帜
|
4. 难度:中等 | |
朱熹之所以得中进士,是因为他在答卷中糅进了佛理,他的成才之路也是始于儒家经典,中间泛滥释老,最后归本孔孟.但他学成后,对佛道有很多批评和攻击的言论.这种变化反映了 A.程朱理学中糅进了佛道思想 B.朱熹最终对佛道思想的排斥 C.理学是以先秦儒学为起点的 D.朱熹维护儒学纯粹性的精神趋向
|
5. 难度:中等 | |
中国传统上经商被视为末业,商人社会地位最低。但在明清之际出现了“良贾何负闳儒”、“贾何后于士”的言论。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 传统价值取向出现变迁 B. 商人政治地位跃居首位 C. 重学风气已被社会抛弃 D. 自然经济受到商业冲击
|
6. 难度:简单 | |
培根曾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改变了整个世界……如此之大,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发现了。”这里所说“影响”主要是指 A.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B.使世界由分散走向了整体 C.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是欧美工业革命开展的根本原因
|
7. 难度:中等 | |
“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中国“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材料表明 A. 封闭性强导致落后 B. 重在思想不断解放 C. 西方注重科学研究 D. 中国缺乏理性精神
|
8. 难度:中等 | |
据宋代笔记《醉翁谈录》记载:“柳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所至,(人)爱其有词名,能移商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人)多以金、物资给之。” 由此反映出宋代( ) A.词人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B.宋词颇受市民阶层的喜爱 C.市民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D.文学艺术呈现产业化趋势
|
9. 难度:简单 | |
1902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这反映了 A.清末新政加剧清政府统治危机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梁启超与革命派主张基本一致 D.梁启超有革命排满倾向
|
10. 难度:中等 | |
张之洞不仅在《劝学篇》中讲“西学为用”的篇幅多于讲“中学为体”者,更明言中学也以“致用为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维护中体只是个幌子 B.实质是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 C.重点在倡导学习西方 D.将西学纳入了儒学体系之中
|
11. 难度:中等 | |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材料说明孙中山实行民生主义的目的是 A.奠定政治革命社会基础 B.推翻欧美在华殖民统治 C.实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 D.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
12. 难度:中等 | |
《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该“模式” A.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阶段 B.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 以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 D. 改变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
|
13. 难度:中等 | |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陈独秀 A.主张思想启蒙 B.创建中国共产党 C.宣扬维新变法 D.传播马克思主义
|
14. 难度:简单 | |
1926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专门开设“革命画”(政治宣传漫画)课程,宣传革命思想。这说明当时 A. 中共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农村 B. 毛泽东认识到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 C. 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 D. 革命中心任务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
15. 难度:简单 | |
“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毛泽东该篇文章的主要意义在于 A. 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 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C. 科学阐明了人民共和国的社会矛盾问题 D. 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
16. 难度:简单 | |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共同作用是 A.调动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B.促进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完成
|
17. 难度:中等 | |
邓小平说:“这个世纪还有二十三年,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任务,究竟从何着手?必须从科研、教育着手;不从科研、教育着手,赶超是句空话。”这一讲话 A.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有利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C.主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加快了科教战线拨乱反正的步伐
|
18. 难度:简单 | |
古希腊智者高尔吉亚曾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前面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这反映了智者学派 A.维护城邦利益 B.宣扬人文精神 C.反对贵族专制 D.追求政治功用
|
19. 难度:中等 | |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写道:“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的运动,是少数学者与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艺奖励,特别是受到美第奇家族和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会小很多。”该观点 A.认为文艺复兴的成就具有偶然性 B.全面分析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 C.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D.没有看到群众性文艺的真正力量
|
20. 难度:简单 | |
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A. 维护教皇权威 B. 主张圣像崇拜 C. 倡导信仰自由 D. 支持宗教改革
|
21. 难度:困难 | |
学者杨晓东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 A. 引导独立思考的途径 B. 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 C. 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 D. 自主开拓精神的家园
|
22. 难度:中等 | |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材料中赞扬的是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B.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 C.牛顿经典力学理论 D.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
|
23. 难度:中等 | |
如果说昔日的机器仅有“骨骼肌肉”,那么今天的机器除了“骨骼肌肉”之外,还有相当发达的“神经系统”。今天的“骨骼肌肉”也有了崭新的内容,例如动力机,除了蒸汽机、电动机之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核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等新能源的发动机。这些变化反映了 A. 人们对未来世界的艺术想象力 B. 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 C. 技术变革导致社会分工的细化 D. 环境问题引发世界性能源革命
|
24. 难度:简单 | |
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体现这一特点的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等待戈多》 D.《百年孤独》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哲学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基础,每一位哲学家通过不同甚至相对立的表述来探究万物背后的本源。万物变化多端,纷繁复杂,哲学家所探究的就是“变化”后面的“不变”、“多”后面的“一”。而这种本源的探究是不可能由感性所能把握的,因此理性主义在古希腊哲学中逐渐建立起来。 ——摘编自刘志坤《古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初探》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方面的,法律方面的,还是社会习惯方面的。提出问题,要求进行实验,不接受过去一贯所作所为或所说所想的东西,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方法论。 ——(英)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理性主义在哲学中逐渐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提倡的评判原则,并说明其进步之处。
|
26. 难度:中等 | |
服饰变迁是中英两国近代化过程中都曾发生过的历史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的城市特点和独特的人文环境为女装西化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殷实的土壤。从晚清到民国,上海女界一直引领服饰变革的潮流,成为近代女子服饰变革舞台上的主角。民国以后,受西方风气熏染的都市女子日益增多,“摩登小姐”、“新妇女”成为时代美丽女性的代名词。 ——据陈国灿《江南城镇通史晚清卷》等整理 材料二 18世纪进口印花棉布和随后本土生产的棉布,色彩更加丰富明快,英国人感受到“棉布比厚实的羊毛纺织品穿起来更加舒适”。18世纪上半叶,服饰的模仿非常普遍,同类型的服饰消费为服饰的大规模生产提供重要契机。成衣业的发展使得廉价的时尚服饰成为可能,时尚服饰的大众化趋势更加明显,到18世纪中叶,已经很难从服饰上判断一个人的出身。先前从未感知的市场力量进入部分有识之士的视野,经济学家的目光从如何扩大贸易顺差转向生产市场,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供应领域,强调从生产领域来研究财富的增长,提倡自由放任。 ——摘编自王洪斌《18世纪英国服饰消费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旗袍为例,指出“女装西化现象”的表现,并说明上海“女装西化现象”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大众对于服饰的审美观念,并分析这种审美观念形成的影响。
|
27. 难度:中等 |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朝中央设治粟内史,“掌财货”,汉代因之,景帝时改为大农令,汉武帝时改为大司农。一切财政税收事项,包括田租、口赋之入,盐酒专卖,鼓铸的统制,平准、均输与漕运的管理,以及各地物产的调拨,国家的支出,都由大司农汇总,年终造册报皇帝。在中央,大司农之下又分设若干职事官,分管收入、储存、调度等工作。《汉书·百官公卿表》云:“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六十五官长丞皆属焉。”即大司农在六十五个郡国设有仓长、农监、都水、均输官、盐官、铁官、农都尉及丞等。丞相是西汉财政方面的最高行政长官,他有权考核中央各官署的用度,决定预算,并有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财税。丞相通过统计对地方进行财税监督,并把财政上的成绩作为决定官吏升迁的主要条件之一。 ——摘编自乔玲《西汉赋税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西汉财税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财税制度改革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