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夏朝时候,由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这种家天下时代的开启,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是指 A.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 B.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 C.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
2. 难度:简单 | |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
3. 难度:简单 | |
在过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民俗中,除夕夜要“迎家堂”,家中要供奉祖先牌位或家谱。与这一民俗有关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九品中正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宗法制
|
4. 难度:简单 | |
商代的王位继承,既有传子者,也有传弟者。继承制度的不确定,极易造成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利于王朝稳定。为改变这一局面,西周统治者实行了 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
|
5. 难度:简单 | |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
6. 难度:简单 | |
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是这样写的:军机处一日日程噎噎接折(阅读奏折)要要见面(请皇帝旨)要要述旨(拟皇帝旨意)要要过朱(皇帝过目确定)要要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策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
7. 难度:中等 | |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受这种自然环境影响,希腊城邦呈现出的主要特征是 A. 闭关锁国、重视农业 B.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C.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D. 贵族政治、僭主当政
|
8. 难度:简单 | |
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陪审法庭 D.执政官
|
9. 难度:简单 | |
梭伦改革前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是 A.国王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B.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C.贵族与奴隶之间的矛盾 D.国王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梭伦改革历史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摇了贵族的专制统治 B.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C.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 D.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
11. 难度:中等 | |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政治文明演进和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
12. 难度:简单 | |
伯里克利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A. 全体国民 B. 全体成年国民 C. 所有的成年男子 D. 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
13. 难度:简单 | |
“公民大会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A. 人民主权 B. 轮流坐庄 C. 君主专制 D. 代议制
|
14. 难度:简单 | |
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这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特点是 A. 人民主权 B. 轮番而治 C. 法律至上 D. 民主监督
|
15. 难度:中等 | |
1843年中英订立的《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共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据此英国攫取了 A. 协定关税权 B. 领事裁判权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永久居住权
|
16. 难度:简单 | |
2009年2月法国佳士得拍卖所拍卖的圆明园流失文物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兔、鼠首铜像,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导致它们流失海外的侵略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
17. 难度:中等 | |
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C.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
18. 难度:中等 | |
某条约签订后,“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这表明 A. 法英俄是侵华的主要敌人 B. 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C. 列强侵华过程中相互勾结 D.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19.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该学者的观点 A. 揭露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性 B. 抹杀了义和团运动的愚昧性 C. 强调了清朝政府的反动性 D. 忽略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
|
20. 难度:中等 | |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更现代化的政府”应该是指 A.君主专制政府 B.民主共和制政府 C.君主立宪制政府 D.人民民主专政政府
|
21. 难度:中等 | |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这里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
|
22. 难度:中等 | |
张学良说,我的祖辈清末从山东闯关东到东北,从我父辈以上几代没有一个好好地死在床上,大多是死于非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张学良前辈参加太平军战死沙场 B. 清末民初政局动荡,生逢乱世性命难保 C. 抗战爆发遭日军屠杀 D. 辽沈战役英勇牺牲
|
23. 难度:简单 | |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学校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现场悬挂“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条幅。这场运动 A. 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B. 扭转了中国的外交弱势 C.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24.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变法内容中,经济上促进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大转型的措施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建立县制 D.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
25. 难度:困难 | |
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此举旨在 A.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 B.民族融合的反映 C.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 D.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
|
26. 难度:简单 | |
据载,商人刘乾随叔父在汴京经商致富,成为有名的大商人,但王安石变法却使他的收入直线下降。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对他打击最大的是 A. 均输法、市易法 B. 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C. 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D. 青苗法、免役法
|
27. 难度:中等 | |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二一九法令”,规定废除农奴制度,农民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并可以赎买一定数量的份地。1917年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发布了《土地法令》,规定无偿地没收地主土地,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两个法令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需要 ②两个法令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二一九法令”有利于推动俄国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法令》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8. 难度:中等 | |
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内容有7章76条,规定天皇作为国家元首统揽统治大权,拥有任命文武官员、统帅陆海军、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实施等权力,国务大臣主要对天皇负责,帝国议会对政府的制约极小。这部宪法的制定 A.主要学习当时美国的政治体制 B.一定程度上学习了当时的德国 C.完成了日本政治的民主化改革 D.在日本建立完善的代议制政体
|
29. 难度:简单 | |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 A. 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热烈响应 B. 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 C. 君主专制统治已经不得人心 D. 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
|
30. 难度:简单 | |
北魏至唐朝中叶,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服徭役、兵役。这一措施表明 A. 封建国家政权失去地主阶级支持 B. 将无主土地按人口分给小农耕种 C. 统治集团废除了当时土地私有制 D. 当时农民负担比任何时候都要重
|
31. 难度:中等 | |
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 A.地理位置比六国优越 B.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 C.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 D.商鞅变法卓有成效
|
32. 难度:中等 | |
《商君书》曰:“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即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国家的户籍册上,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这一制度造成的影响是 A.从地缘管理方式转向亲缘管理方式 B.由国家控制人口有利于管理和保证兵源 C.便利新兴地主兼并土地和隐匿人口 D.扩大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
|
33. 难度:简单 | |
商鞅变法的法令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作用的是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为田开阡陌封疆” C.“连什伍,设告坐之过” D.“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
34. 难度:简单 | |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
35. 难度:简单 |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均田制的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也建立起来,这里指的是 A.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 B.整顿吏治,制定行省制度 C.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分封制 D.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
|
36. 难度:简单 | |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而土为“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 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B. 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 C. 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 D. 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
|
37. 难度:简单 | |
北魏孝文帝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推行的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C.推行汉化政策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
38. 难度:简单 | |
下列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体现了“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思想的有 ①青苗法 ②农田水利法 ③方田均税法 ④保甲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39. 难度:中等 | |
王安石在《言事书》中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主张,这表明他解决财政问题主要立足于 A.增加赋税以满足国家财政支出需要 B.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 C.对大地主、大官僚征收更多的赋税 D.精简国家机构以减少财政开支
|
40. 难度:困难 | |
绘制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学习宋朝历史时,绘制了如下导图。其中① ②、③处应依次填入 A.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积弱”局面、保甲法与将兵法 B.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积弱”局面、市易法与均输法 C.程朱理学成为了官方哲学、“积贫”局面、保马法与保甲法 D.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积贫”局面、严格“恩荫”制
|
41. 难度:简单 | |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体现了王安石的教育思想是 A.官吏任用重视资历 B.注重实用 C.法家思想为主 D.建立近代教学体系
|
42. 难度:简单 | |
改革的背景或原因中,作为目的是 A.巩固统治 B.客观条件 C.社会问题 D.生产力发展
|
43. 难度:中等 | |
下面图片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是 A.人人获得了土地和财富 B.指的是获得了人身自由 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
44. 难度:中等 | |
改革是落后国家通向现代化的一座桥梁,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 ①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 ③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45. 难度:简单 | |
魏孝文帝的措施中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大统一局面的出现的是:行汉制、(_____)、讲汉语、(_____)、通婚姻、改籍贯等
|
46. 难度:中等 | |
商鞅变法改革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B.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C.内容全面,措施得当 D.改革家的胆略和远见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的决心 E.从整顿吏治入手,使改革有一个良好的前提环境
|
47. 难度:简单 | |
下面改革不属于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是( ) A.梭伦改革 B.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
48.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及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者作用方面的共同点。 (3)商鞅变法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
49.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颁布“青苗法”,解决农户春天播种难题。实行均输法,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凡籴买、税收、上供物品,都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王安石于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在各地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规定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年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 王安石于熙宁四年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工料由当地居民分派。 王安石于熙宁五年(1071年)下令各地清量土地,按土地肥瘠定为五等,以此为依据收税。 材料二 王安石,两次任宰相,两次被罢免,历来颇具争议,褒贬不一。宋高宗赵构“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神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此皆非神祖之意。”列宁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对他的改革高度赞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并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 (2)综合上述材料给予王安石身份评价,你认为王安石的身份是? (3)请从材料二历史人物对王安石的评价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