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选修)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 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 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 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民的审美趣味有机结合,以酣畅、本色、绌野为主要审美特征。”下列体现这一特征的文学作品是

A. 《离骚》

B. 《窦娥冤》

C. 《子虚赋》

D. 《水浒传》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行尽势未尽,或烟收雾合,或电激星流,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有类云蒸雾散,触遇成形;龙虎威神,飞动增势。”下列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外来药”的影响是

A. 对思想解放起到了启迪作用

B. 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第一步

C. 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 完全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汉语开始大规模地输入外来词,其中英源外来词占了42.98%,音译是外来词的重要形式,例如:勃列西领(总统),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这一现象说明当时中国

A. 对西方政治体制有所了解

B. 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

C. 效仿西方代议制度

D. 西学为民众普遍接受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表为时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丁懸良主持编制的课程表。下列关于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年次

课程

备注

数理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

至汉文经学,愿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为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其稍进者亦皆随时练习作文。

学四元解法、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

格致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

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

万国公法、富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

 

 

A.西方列强控制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设置

B.“西学”教学内容限于近代科学及技术

C.外语学习成为京师同文馆的主要内容

D.中国传统教育内容仍然占据首要位置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昌切在《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脉》中说:“这种……理论创造看似以‘古’系‘今’,但始终徘徊在‘古’的范畴中难以自拔……以古证今,以古代思想作为制度设计与思想构筑的材料,稍不留意,便是古人拖住了今人,为后人所俘获。”他评论的是

A.林则徐“师夷长技”的主张

B.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思想

C.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做法

D.陈独秀“民主科学”的观点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有用。”这说明

A.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吾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据此表明新文化运动

A.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

B. 力图挽救民族危亡

C. 有遵循进化论全盘西化的倾向

D. 主张改造传统文化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下万倍于满洲。”这表明他

A.主张彻底反对帝国主义

B.认可民生主义

C.认为民族主义有局限性

D.赞同民权主义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孙中山在谈到民族问题时说:“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到民族自决。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使中华民族与世界所有各民族同立于自由平等之地。”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

A. 强调普遍平等民权

B. 极力宣传反清排满主张

C. 主张推翻封建帝制

D. 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以上观点基于毛泽东

A. 对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状况的调研

B. 对井冈山根据地斗争经验的总结

C. 对开展城市武装斗争屡次失败的反思

D. 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完整理解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迷惑于所谓“一次革命论”……而不知革命有阶段之分,只能由一个革命到另一个革命,无所谓“毕其功于一役”……如果说,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该论断出自

A.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 《井冈山斗争》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主义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D.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

A.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农业生产责任制

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及其建设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在座谈会上发言时,我提到“自愿报名,基层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招生方针埋没人才,卡了工农兵子弟,助长不正之风。我建议要真正做到广大青年有机会报考和自愿选择专业。小平同志听后征求了与会同志的意见,随即作出重要决定。这里的“重要决定”最有可能是

A. 优先发展科技教育

B. 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C. 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D.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他是一个探索者。经过一段热烈兴奋的思考和试验,似乎发现宇宙秘密。他把宇宙想象为一个机械装置,像绅士图书室里的流行玩具——一个用黄铜和闪光木料制作的装有发条的天国模型。它由一个上帝的工程师调试,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转动并保持平衡。”“探索者”的成就

A. 奠定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基础

B. 有利于诠释自然现象的奥秘

C. 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

D. 标志着科学摆脱神学的控制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作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材料中的“哲人”主张

A. 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B. 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

C. 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D. 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大量旧理论无法解释的实验事实,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原子的线状光谱及固体比热等,理论和事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这严重震撼了200多年来在物理学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机械观。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理论

A. 确认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B.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C. 全盘否定了传统的科学理论

D. 揭示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绝对时间既无时间价值,也无科学价值,没有一个人提出证据说他知道关于绝对时间的任何东西,绝对时间是一种无用的形而上学的概念。”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理论是

A. 自由落体定律

B. 万有引力定律

C. 量子假说

D. 相对论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达尔文的革命是19世纪科学中的主要革命,它“在人的思想中引起了一场,比自在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得以再生以来任何其他科学的进步更伟大的变化”。这主要因为“达尔文的革命”

A. 建立近代科学

B. 提倡人文主义

C. 开启工业革命

D. 否定上帝造物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某文学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A.《苹果车》

B.《人间喜剧》

C.《等待戈多》

D.《巴黎圣母院》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9世纪某作家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据此判断,该作家应是

A. 高尔基

B. 巴尔扎克

C. 雪莱

D. 莎士比亚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让保罗·萨特创作的戏剧《禁闭》中有如下描述:“三个痛苦的灵魂像坐上了旋转木马,永在相互追逐又永远追不到的‘境况’中,相互的追逐成了一场不堪其苦的煎熬,谁也不能得到,谁也不能安宁,谁也不能退场,其苦状若身陷无间地狱”。下列与《禁闭》属于同一流派的作品是

A.《老人与海》

B.《大卫·科波菲尔》

C.《巴黎圣母院》

D.《播种者》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文化教育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戊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简编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这一时期课程设置变化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高度重视民生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瘁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1986年9月)

材料三  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毛泽东改善民生的基本主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改善民生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防止两极分化的主要策略。

(4)综合上述材料,对现代以来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发展历程,我们有何认识?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一百年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戊戌变法,却昙花一现,归于失败,然戊戌变法却引起了人们的持续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从戊戌四月二十三日到八月初,康有为辅助光绪推行了百日的维新,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二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第二,调整行政机构,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康广仁曾说:伯兄(指康有为)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街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张元济编《戊戌六君子遗集》第六册

材料三

 

 

历史研究时期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主要观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变法主张没有得到贯彻,光绪皇帝处处受到慈禧太后的制约,手中无权,如果光绪有权,变法定会成功。(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革命史观流行。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和封建势力划不清界限;不反对帝国主义。(李嘉所:《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历史反思》)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阶级斗争史观流行。

改良运动的产生,总是对抗革命、企图缓和社会矛盾,本质上是反动的。(中国近代史丛书编写组:《戊戌变法》)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客观因素:政治结构不平衡;社会结构不利于变法;文化氛围不成熟。主观因素:即变法者指导思想和具体策略的不完善;变法者操作艺术和采取行为的不成熟与缺乏灵活性。(摘编自张喜云《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戊戌变法研究综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与光绪帝急于变法的原因,据此判定变法的性质。

(2)据材料一、二,概括维新变法的措施与不足之处。

(3)史学界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不同的观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影响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说,“对于欧洲人,只用仁义去感化他们,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象是与虎谋皮,一定是做不到的。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我们中国人数有四万万,向来虽然爱和平,但是为生死的关头也当然是要奋斗的,当然有很大的武力。如果亚洲民族全联合起来,用这样固有的武力去和欧洲人讲武,一定是有胜无败的!”

——摘编自《总理全集》

材料二  当时印度人与英国殖民者的对立远没达到所谓的“你死我活”的地步,这一方面与印度人笃信佛教劝谕信徒修行、寡欲、与世无争、甘于过贫苦的日子有关,而且去翻翻英国对印度的征服史也会了解,当年英国是带着工业革命的新文明踏上印度大陆的,而此前的这块大陆从文明程度上讲差不多处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早期吧。如果把甘地和孙中山处理“反帝”这件事的方式互换一下,让甘地在印度组织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让孙中山绝食号召国人非暴力不合作,后果可想而知。

——《世间几人如甘地》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其直接相关的革命理论。

(2)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和甘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方式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孙中山和甘地分别以不同方式领导着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正确评价这两种不同斗争方式的标准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