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云南省昆明市2020年高三上期第五次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西周贵族学习“六艺”,其中行“射礼”时,既要“内志正,外体直”,又要明长幼之序与君臣之义,最后动作还要与乐声和如一。这反映出

A.西周开始注重体育教育 B.技艺与德育结合的教育

C.技艺学习强化宗法秩序 D.儒家思想根植历史传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西汉前期买爵可免罪。惠帝元年,民有死罪者,买爵30级可免死。一级值钱2000,买30级需付6万钱。文帝时爵价稍贵,爵一级为2万钱。武帝时买爵30级,得付出5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对货币的管理 B.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C.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 D.有利于思想上的统一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如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的比较

据此可知,运河的整修

A.出于古代政治中心转移需要 B.为解决北方水资源匮乏问题

C.为弥补陆路运输的严重不足 D.巩固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流行于唐宋时期的蒙学读物《太公家书》里教导幼童“见人斗打,必须谏之”,“他财莫取”,“不如己者,必须教之”。到了明清时期流行的《增广贤文》则教导幼童“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这反映了

A.儒家伦理道德的严重破坏 B.时代土壤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

C.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明清时期不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如图为1908年所作漫画《世界进步之进步》,该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A.与西方的差距在缩小 B.面对全新世界的焦虑

C.还没有开展工业革命 D.仍处于器物学习阶段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据统计,1937年前,香港约有100万人口,到了1941年,香港人口增加到160万人,但是到了1945年的时候,人口却下降到60万人左右。香港人口变化主要在于

A.英国殖民政策的影响 B.长期战乱影响了移民

C.香港自由开放的环境 D.日本侵略者占领香港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财政部规定:流通于华北等光复区的伪币与法币的兑换率为200:1,而实际的兑换率应为0.5:1,并规定限期限量兑换。该规定客观上

A.有利于共产党力量的壮大 B.巩固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有利于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D.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62年至1965年,中国先后与日本、英国、联邦德国、荷兰等国签订了80多项工程合同,用汇2.8亿美元。其中成套设备56项,用汇2.6亿美元。这说明当时

A.中苏两国经济关系完全破裂 B.中国对外经济仍在不断发展

C.经济建设是治国的重要内容 D.经济是两大阵营瓦解的前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修昔底德曾这样描述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当他看见他们过于自信时,他会使他们感到危险;当他们丧失勇气时,他会恢复他们的自信心。所以雅典在名义上是民主政治,实际上权力正逐渐落人第一公民手中。”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A.批评伯里克利的僭越行为 B.为民主政治的衰落感到惋惜

C.认识到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意识到公民大会已徒有其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792年,英国作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在《为女性权利辩护》一书中指出,那些认为女性必须遵从男性的人,居然也认为建立在专制独裁基础上的政府是非正义的。这反映了

A.启蒙运动推动女性意识的觉醒 B.工业革命催生女性的政治需求

C.英国君主立宪制亟须发展完善 D.女性逐渐成为社会进步的主导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856年,英国发明的贝塞麦转炉首次让钢材的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1877—1878年英国开创的吉尔克里斯特—托马斯碱性炼钢法让大量新矿石用于炼钢。据此可推知

A.重工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B.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称霸世界

C.英国仍是科技创新的中心 D.两次工业革命之间关联十分紧密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62年,苏联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所著《伊凡·德尼维奇的一天》一书得以出版,该书描写了西伯利亚强制劳动营的残酷生活。该书的出版反映了苏联

A.政治体制出现松动 B.集体农庄制约农业发展

C.对计划经济的调整 D.对斯大林模式展开反思

 

二、论述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乌托邦都是虚构和不可能的代名词,为了反对现实世界,人类构建了乌托邦。不同时期,人类构建的乌托邦并不一致:

——摘编自(美)刘易斯·芒福德《乌托邦的故事:半部人类史》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三、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中期成化年间,土地兼并严重,宦官专权加深了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明孝宗即位后开始革新政治,改弦更张。孝宗“勤求治理”,改变每日“臣下进见说事,不过片时”的早朝,增加“午朝”,每天于左顺门接见大臣。弘治元年,左侍郎上奏:“当今日民贫,财日匮,宜节俭以为天下先”。孝宗全部“嘉纳之,悉施行”。适时,皇亲国威等家势近律为非作歹,孝宗根据大臣建议两次下达关于“禁势家侵夺民利”的命令,以安民心。孝宗弘治二年“免河南被灾秋粮”,并批准免南微、湖广灾区税粮。弘治六年,以灾者,躅山西诸县夏税,河南开封诸府夏税减半。孝宗时期的“中兴”改良使明朝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摘编自南炳文、李小林《弘治“中兴”迟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孝宗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孝宗改革的影响。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秋,太平洋战争发生重大转折,日军由攻转守。为了策应太平洋作战,牵制中国军队向滇缅方面增兵,日军对湖南常德发起攻击。常德地处湘北,素有“粮仓”之称,扼洞庭湖西岸和沅江咽喉,锁湘西及通往鄂、川、黔三省门户,是拱卫大西南和陪都重庆的战略要地。战前蒋介石多次电告,令“第74军、第44军、第100军,应尽力在常德西北地区与敌决战,保卫常德,而与之共存亡”。随后,蒋介石又下达了“不成功,则成仁”的训令,再一次命令74军57师死守常德。战争自1943年11月2日到12月24日,历时52天。战争期间,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多兵种协同作战,虽有4万多日军包围常德城进行激烈的攻城战,但同时亦有中国军队第6、第9战区的后续部队在常德外围对日军形成大合围,接连收复失地。整个常德会战共毙伤日军约4万余人,被史家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常德会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常德会战的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斌椿(1804—1871年),字有松,满族,科举入仕。1866年初,总税务司赫德准备回国,建议总理衙门派同文馆学生随他到英国观光,清政府决定派出斌棒率四人组成非正式考察团赴外旅游考察外国风情,打开与西方各国的外交“隔膜”。当时,出国被认为是不体面的苦差,斌椿时年六十有三,亲友同声劝阻:“人云风涛险,恐君不堪此”,“或云虎狼秦,待人以刀姐”,但他生性好游,乐求新知,以“天公欲试书生胆,万里平波作坑坎”的豪气与决心,欣然受命。按照总理衙门的要求,斌椿将游历见闻遂一记载,编成《乘槎笔记》。他以“据事直陈,不少增饰”的客观态度,描绘了一幅中国人前所未见的欧洲图景。斌椿一行在不到四个月的游历中,所见所闻,虽非欧洲全貌,却是真真切切的事实,使国人眼界大开。

——摘编自张良俊《论斌棒的欧洲之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斌椿赴欧考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斌椿的历史功绩。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