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周人是用“夏”来称呼以周邦为首的反商联盟,所谓“诸夏”或“诸华”,是各诸侯国以整体的名义,一体向境内及周边其他各族所宣示的自称。这一变化 A.成为传统华夷观念形成的理论基础 B.助推了“家天下”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C.有助于形成大一统的心理文化认同 D.为周朝实行宗法分封提供政治前提
|
2. 难度:中等 | |
北宋时期因交子无法兑现引发诉讼,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后来政府设益州交子务,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陕西和京西等地。材料表明 A.北宋在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 B.商品经济繁荣导致纸币诞生 C.纸币的使用促进了商业发展 D.政府有限介人利于金融稳定
|
3. 难度:简单 | |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在杭州、泉州设置市舶都转运司,“官自具船”,选人到海外进行贸易,所得利润中,“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这表明元初 A.官员注重经商技能 B.商人所受剥削沉重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社会经济走向开放
|
4. 难度:简单 | |
王夫之出人理学,又能超越理学;排斥佛老的世界观,又吸取其方法论;注重对人类知识和思维成果的积累,但更加强调创造精神。王夫之这样的思想特点 A.凸显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 B.受君主专制强化的 C.是文化发展到高峰的体现 D.对少数民族政权较排斥
|
5. 难度:中等 | |
光绪末年,河北高阳地区大多数农民,从商人手中购买原料,“为原料不致缺乏计,不得已只有仰商人的鼻息,替商人织布而赚取工资”,商人则收取成布,运销各地,其他行业也有类似现象,这表明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 B.西方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 C.社会分工星现专业化特征 D.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
6. 难度:中等 | |
结合如图中的数据变化,可推知这一时期中国 1912—1931年中国海关棉花、棉纱、棉织物进口数据统计图单位:10万两 A.贸易逆差的局面有较大改善 B.对外贸易额呈迅速发展趋势 C.棉纺织业发展进程曲折艰难 D.棉纱产品质量得到迅速提升
|
7. 难度:中等 | |
1942年10月24日,晋绥边区首届临时参议会开幕,参加会议的包括参议员及各界人士共400余人,大会参议员共145人,各界当选为参议员的共产党员有47人,不及大会参议员的1/3。这表明晋缓边区政府 A.具有统一战线性质 B.践行联合政府主张 C.属于工农联盟政权 D.体现社会主义原则
|
8. 难度:中等 | ||||||||||
1979年,国家计委对原定的国民经济计划进行了调整,如下表
这一调整 A.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 B.体现了经济思想的拨乱反正 C.受到了“两个凡是”的影响 D.实现了经济结构的稳步转型
|
9. 难度:中等 | |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教会组织改变了中世纪那种崇尚独处沉思和宜扬安贫禁欲的宗旨,介人到世俗生活中,对各种社会问题倾注了更多的关心。这一转变说明 A.世俗权力大于宗教势力 B.人文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 C.上帝的权威受到了冲击 D.教会主动地应对社会变革
|
10. 难度:中等 | |
所密认为,分工能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其原因是:第一,分工能使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得到提高;第二,分工使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生产有关的直接劳动时间;第三,分工使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人较容易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斯密的理论 A.从根本上否定了英国传统重商主义政策 B.促进了专业技术工人经济地位的提高 C.反映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时的外贸特征 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扩大生产的需要
|
11. 难度:中等 | |
从1789年大革命开始到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的20多年间,法国政权走马灯式的更换以致宪法频繁更迭,宪法的形态也大起大落,这场热闹的制宪运动最后以阁剧式的结尾面告终材料主要说明法国 A.封建势力占据主导地位 B.近代宪政思想尚未成熟 C.国内政治斗争持续不断 D.民主政治逐步发展完善
|
12. 难度:中等 | |
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宜布取消将德国变成“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摩根索计划,取而代之的是“目的应该是恢复有效运作的全球经济,营造自由机构能够出现的政治和社会条件”的政策,这一政策 A.根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发展 B.客观上助推西欧国家走向联合 C.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冷战”局面 D.以维护“世界和平”为政治目标
|
13. 难度:中等 | |
晋人著古本《竹书纪年》说携王是虢公翰立之于携。清华楚简《系年》说“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虢公翰立携王更为可信 B.周王传承存在兄终弟及现象 C.晋楚为争夺王室而斗争 D.两份文献所述不是同一事件
|
14. 难度:简单 | |
“编户齐民”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社会中,被国家统一编入户籍进行管理,并按照规定同样担负赋役的居民。这一制度的实施 A.增强了国家治理能力 B.加重了普通民众的负担 C.旨在掌握人口真实情况 D.增强了封建国家的财力
|
15.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当今对汉代丝织业情况了解的部分情况。据此可以得出
A.汉代丝织品质量提高 B.对汉代丝织业的了解尚属猜想 C.要重视汉赋史料价值 D.织机的落后制约着丝织业发展
|
16. 难度:简单 | |
黄宗羲对儒学品格作了重新赋予,认为“儒者之学,经纬天地”,要由豪杰之士来承担,呼吁豪杰之士树立为国家与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这种主张 A.利于切实推动社会发展 B.冲破了先秦儒学的束缚 C.强调满足个人名利之心 D.强调提高君主服务能力
|
17. 难度:中等 | |
清朝统治者在内忧外患的威胁下,为解决燃眉之急,先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设备等,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认为只要船坚利炮,就可以自强御侮。清朝此举 A.旨在推动经济的工业化 B.说明清朝政治的近代化趋向 C.为专制统治埋下了隐患 D.奠定了垄断近代工业的基础
|
18. 难度:简单 | |
陈独秀指出:“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此论述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完全脱离实际 B.无产阶级强烈的政治诉求 C.广大民众思想的彻底解放 D.对封建思想文化的坚决反对
|
19. 难度:中等 | |
吴湖帆在1930年刊登的润例中表示“市招不书”以示清高,但上海沦陷后,他却为银行商号书写招牌。1940年甚至表示愿为来客撰写寿文、墓志,并依字数明码标价。这说明 A.日本侵略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 B.一些艺术家丧失民族气节 C.民国时期社会经济在持续发展 D.逐利的社会风气日益兴盛
|
20.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速写(毛主席指出了光明大道》(1956年)。该作品说明 毛主席指出了光明大道——集体农庄报喜代表团(朱室威作于1956年) A.土地改革受到农民大力支持 B.“浮夸风”现象出现 C.农业合作化促进了农业发展 D.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
21. 难度:中等 | |
罗马城邦实行公民政治,公民集团与其他居民有严格的区分。但在公民权问题上,罗马人最终“超越了希腊人创造的城邦狭隘性的政治框架和希腊人意识的局限性"。这一超越 A.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展 B.使罗马居民拥有广泛权力 C.直接导致万民法形成 D.动摇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
22. 难度:简单 | |
勒费弗尔说,“传统主义者把法国革命和理性主义等同起来”,甚至“人们一般把法因革命理解为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的产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理性主义加速了革命到来 B.启蒙运动主要是政治运动 C.启蒙思想家提倡革命手段 D.理性的价值在于引发革命
|
23. 难度:中等 | |
1929—1932年美国约发生2700次罢工,喊出“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口号,甚至发生武装反抗斗争。许多著名知识分子公开拥护共产主义,主张学习俄国。这说明 A.美因在美苏争霸中遭挫折 B.苏联社会主义优越性受到正视 C.资本主义生命力日益枯竭 D.仅工人和知识分子遭危机之害
|
24.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战后初期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协定公约。这反映出
A.国际社会的法制化 B.发达国家主导着国际事务 C.国际社会保护弱者 D.经济是国际交往主要内容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皇权一直凌驾于法权之上,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臣民不得违背和更改。中国古代曾经创制了许多对皇权限制的措施,但收效甚微.唐朝初年,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创造性地提出了“天下之法”的概念,把以皇权为代表的行政权纳入法权的约来之下,在司法行政官员中树立了法律至上的观念,初步确立了司法官员独立审判的传统;明确规定司法行政官员在任职前须通过吏部主持的法律考试,使其在任职后能迅速胜任司法审判的事务。唐朝政府在诉讼程序上作了许多制度的设计,如实行三审立案审核制。唐代日家监察官员和上级司法长官还通过录四的方式监督、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审判。 ——摘编自郑显文《审判中心主义视域下的唐代司法》 材料二 1906年,中央官制改革上谕规定:刑部著改为法部,专任司法;大理寺著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据此,都察院退出司法领域,司法权被划分为司法行政权与司法审判权集中由法部与大理院行使,传统的司法与行政不分模式为之一变。大理院与法部基于原先大理寺与刑部的班底,调整了内部机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能,进行内部机构重组。改革方案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部院在权限划分上争拗不休。部院关系的调整经历了一个从争权到相互协调、终于实现明确各自权限、分工合作的过程。清亡之前,从制度层面上来说,以司法独立原则为依归,部院自身转型的任务基本完成,部院之间也按照近代司法体制的要求进行了比较明确的分工。 ——摘编自张从容《晚清中央司法机关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天下之法”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司法机构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半年时间的实践,列宁由否定商业到承认商业,最后号召共产党员学会经商做生意。然而,他的继任者多数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暂时的退却1923年10月,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在批评政治局的政策时指出:“我们没有一个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原则性决议。”党的领导也不把新经济政策看作是经济发展的策略路线,而只是同反对派斗争中的一张牌。对新经济政策的态度,经常是党内争论的对象,党内除布哈林等少数人,一个比一个“左”。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以“激进”为荣,以“左”为荣。 ——摘编自沈志华等《苏联历史专题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国绕“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英钱,”吕后二年,由国家铸造八铢钱。六年,国家实行货币减重政策,铸“五分钱”。文帝改铸四铢钱,其文仍为丰两,同时废除了盗铸令,使得私铸符合国家的法律,汉初的几次货币改革,始终没能避免私铸和盗铸现象,给商人们利用币制改革之际进行围积居奇提供了机会。汉武帝采取了“上收铜,勿令布”,禁止郡国铸钱,专门命令上林三官铸钱,并且下令天下不是三官钱不能流通,对于国以前所铸造的钱币全部进行销毁,并且把铜输给上林三官。新铸造的五铢钱质量较高,重量适中,携带方便,使用了七多百年。 ——摘编自徐宁《西汉初期币制演化与经济影响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改革货币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汉初币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