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重庆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大汶口文化遗址已探明遗址区82万平方米,先后发掘出数百座大小规模墓葬。在少数墓中发掘出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象牙、陶器等手工制品。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手工业技术先进 B.农耕文明初具规模

C.出现了阶级分化 D.社会生产力极发达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表为六朝和唐代江南地区户均赋税量表(单位:匹绢)。据此可知,江南地区

时间

六朝

初唐

盛唐

中晚唐

户均赋税

0.2

4.7

6.9

7.4

 

 

 

A.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心 B.对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增强

C.农产品商品化倾向凸显 D.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明朝中后期,很多士人认为“弃儒从商”本身就是对孝悌、敬长等儒家伦理的一种诠释,所谓名利都是对父母的一种报答。这一观点反映出当时

A.知识分子缺乏人生追求 B.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动

C.儒学价值取向的功利化 D.理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895年,英国《曼彻斯特卫报》在评述意大利公众舆论强烈反对俄德法三国施压日本时,简明扼要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日本在最近的战争中为文明而战,打倒了野蛮,所有的文明国家都会从中受益。”这一观点最能说明

A.欧美舆论宣传影响战争进程 B.英国力图支持中国的改良运动

C.西方列强在远东的矛盾加剧 D.西方媒体掩盖日本的侵略罪行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普通民众来说,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能否实施民主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在辛亥革命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这一变化反映出

A.民主思想在中国成为主流 B.君主制不能应对社会转型

C.共和政体顺应了世界潮流 D.专制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下表为1942—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据此可知,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农村各阶层户数及其所占土地的比例(单位:%)

 

阶层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

其他

户数

抗战前

36

7.2

28.4

54.0

5.0

1.8

减租后

2.4

6.7

38.0

0

2.5

3.4

土地

抗战前

29.5

21.0

29.5

19.0

0.8

0.2

减租后

13.5

17.5

5

22.5

0.6

3.4

 

 

A.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B.削弱了封建土地剥削

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D.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50—1951年,国家高等教育部决定放宽工人、农民的入学标准,规定其在完成短期课程后即可进入大学。由此,当时社会上掀起了为工农办冬学和各种业余学校的热潮。但在1953年后,此类政策却逐步取消。这一变化表明新中国

A.照搬了苏联的教育模式 B.注重教育的质量和平衡发展

C.已经完成工农扫盲教育 D.高等教育政策背离国家战略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6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际经济委员会党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批准在全国试办12个托拉斯。之后,建立了如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等一批专业性大公司。到1965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62年增长了8.5%,成本降低了9.5%,这表明中共中央意在

A.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左”倾错误

B.缓解经济困难造成的严重损失

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专业市场

D.借国际形势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如图是公元前七世纪末至公元前六世纪初雅典社会关系简图。据此分析,当时的雅典

A.贵族与平民界限出现松动 B.开始关注奴隶的权益问题

C.亟需解决财产与权力关系 D.重视细化社会阶层的划分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要求追求个人的充分发展。他们崇尚“全才”,不仅重思辨和理论,还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这些思想特点

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B.表明资产阶级反对禁欲主义

C.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D.容易导致个人主义思想泛滥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776年,杰弗逊起草《独立宣言》第一稿时,曾把支持奴隶贸易、将奴隶制强加于北美殖民地列为英王的罪状之一,但因遭到南方州的反对而被迫删除。这反映出

A.蓄奴制度违背了天赋人权原则

B.南方州拥护英王的殖民统治

C.建立政治共识是当时首要任务

D.制宪会议中南北方矛盾激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十八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德国青年作家发起了“狂飙突进运动”,他们取材于本民族历史,在作品中提倡自然、重视感情和个人主义。据此可知,这场运动

A.深受法国大革命影响 B.旨在批判拜金主义

C.对理性主义进行反思 D.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城市化运动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发祥地和工业化地区,工业革命发祥地多是近代早期的乡村工业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机械化工厂的出现,原有的乡村工业城镇发展为城市,对资源和人口的吸附力大为增强:原有的乡村工业村庄演变为工业城镇,原有的农民要么直接转变为城镇居民,要么移居本区域新兴的工商业大城市。这些地区后来一直是英国主要工业城市分布的区域。1851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人口已超过50%,基本完成了城市化。城市化的早期基本上是农村的城镇化,因为城市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农民移民,其次才是城市居民的自然繁衍。

——摘编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与经验》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发展最耀眼,也是城市化特征最明显的城市是那些对外开放通商口岸。1895年底,中国总共对外开放26个通商口岸。这些开放通商口岸分布的区域,形成了一个以开放口岸城市为中转枢纽,各方面力量参与其间的广泛的贸易网络。几乎在西方国家将商业势力拓展到通商口岸的同时,中国内陆地区各种资源(人口、商业等)也开始了向通商口岸的集中。中国对外开埠通商后,口岸城市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们逐渐盖过了一些传统内陆堿市的光芒。开埠通商既是对中国传统市场圈的改组,也是对国内资源的一次整合,更是对中国近代城市分布格局的调整。由此开始,口岸城市的迅速崛起,打破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某种均势。

——摘编自徐峰《商业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启动(1840—1895)》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与晚清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异同,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时期中国城市化的意义。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1世纪,罗马人萌生了有关精神产品所有权的观念。之后,专利观念和专利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时间

概括

17世纪初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多次向发明者授子专利权,采取钦赐形式。

1624年

英国实施垄断法规,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现代含义的专利法。它规定了发明专利权的主体、客体、取得专利的条件和有效期等。

18世纪

英国专利法开始要求,发明人必须充分陈述其发明内容并予以公布。50年代,全国平均每年提交10份申请。

18世纪末—19世纪初

美国、法国先后颁布了自己的专利法。规定某项新技术创造发明人或受让人可向政府中请专利,经审批后,而获得在一定年限内(一般为15-20年)的专利权,别人需要采用此项发明创造时,必须给专利所有者以报酬。

1877年

德国颁布了专利法

1885年

日本颁布了专利法。

1886年

《伯尔尼万国版权公约》签订,伯尔尼联盟建立

 

 

——摘编自《追根溯源专利权》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材料:民国初年,卫生事业发展缓慢。1913年,内务部将京城卫生陈列所直属部办,扩大规模,陈设近代卫生器械和图片、书籍等,供民众参观。1915年制定的《违警律》增加了“身体及卫生之违警罪”,对水源、沟渠、饮食加工等卫生进行规范;同年内务部发布《文官高等考试令》,对公职卫生人员的素质提出要求,待录人员应掌握病理、解剖、药剂、化学等专门知识。同时,内务部颁布《管理药商章程》和《限制药用鸦片吗啡等品章程》二则,涉及药商、药士的资格管理,瘾癖类药物、处方药、剧毒药的管理以及相关处罚规定等。1916年颁布《传染病预防条例》,对鼠疫、霍乱、白喉、天花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的处理程序、责任主体、技术操作等做出规范,改变了传统医学关于传染病是瘴疠之气的看法。经过改革,民初的卫生事业有了很大改观。

——摘编自深圳实验中学陈振宇老师硕士论文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民初卫生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内务部对卫生事业改革的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二战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主民族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公里。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550万平方公里。

——摘编自王春良等《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材料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法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前夕,社会混乱、风俗腐败,教会势力一家独大,深受启蒙运动影响的作家们极力寻求新思维,为革命制造舆论着中国的文化艺术思潮开始不断向外传播,伏尔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兴趣,他将中国的政治体系和道德伦理当成了一个理想的标杆,并从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中汲取了灵感,创作了《中国孤儿》并在巴黎枫丹白露宫上演,引起空前轰动。在启蒙运动中,他颂扬中国人性,透析中国风俗,批判当时法国文明中的虚浮现象,以中国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意念,凸显孔子及其伦理的卓越,希望法国人保有爱之美德,弃绝罪恶

——摘编自沈大力《伏尔泰与中国》、焦晹《浅析伏尔泰的中国情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宣传中国文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伏尔泰宣传中国文化的历史活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