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他们相互争辩,相互学习的目的是 A.挽救奴隶制度 B.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 C.发展私学教育 D.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生
|
2. 难度:中等 | |
据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时,必用雅言。这表明 A.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 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各诸侯国都尊崇周文化
|
3. 难度:困难 | |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书写材料的不同 C.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
|
4.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成为正统,为此他采取许多措施,其中最有利于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陈规的是 A.重用儒生 B.设置太学 C.表彰六经 D.科举考试
|
5. 难度:中等 | |
东汉班固《白虎通德论》提出“三纲六纪”思想,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六纪即,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昆弟有亲,族人有序,师长有尊,朋友有旧。这种思想 A.体现了儒道佛要义逐渐融合 B.顺应了确立专制主义的需要 C.推动儒家社会秩序观的发展 D.注重谶纬神学世界观的养成
|
6. 难度:中等 | |
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致良知”才真的阐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这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 A. 主张改造理学 B. 重书本轻实践 C. 强调学术创新 D. 注重道统权威
|
7. 难度:中等 | |
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李贽这些思想 A.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 D.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
|
8. 难度:简单 | |
《算经十书》是指汉、唐一千多年间的十部著名的数学专著,书中用过的数学名词,如分子、分母、开平方、开立方等等,都一直沿用至今,有的已近两千年的历史了。这反映出汉唐时期的中国数学 A.有理论总结且影响深远 B.注重表达统治者意志 C.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D.受外来思想发展影响
|
9. 难度:中等 | |
2009年10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的是传统桑蚕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雕版印刷技艺;不久,中国针灸和中国珠算先后入选;2016年11月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又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A.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B.具有注重实用性的特点 C.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D.浸润了儒家文化价值观
|
10. 难度:中等 | |
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B.楷书演绎了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 C.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D.社会进步推动了人文意识的发展
|
11. 难度:困难 | |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
12. 难度:简单 | |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时被大量秘密印发、传播。这反映出该书 A.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伦理纲常 B.融合了西方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 C.抨击君主专制符合现实政治需要 D.顺应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潮流
|
13. 难度:中等 | |
在清末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中,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有学者统计,仅1901年至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7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4种,波兰亡国史3种。编译者们旨在 A.激发国人民族意识 B.丰富国民史学知识 C.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D.培养国人全球视野
|
14. 难度:中等 | |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下图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 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 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
15. 难度:简单 | |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的文章中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同盟会早期会员朱执信1906年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8年,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文章。上述史实表明 A.各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具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传统 C.马克思主义在近代思想界产生影响 D.无产阶级已经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
16. 难度:中等 | |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认为胡适等人提出的议案“远仿古昔之成规,近采世界之通则,足资文字上辨析意蕴,辅助理解之用”,并转发所属各校“傅备采用”。国家推行使用新式标点符号说明了 A.白话文完全取代文言文 B.西学已经占据文化主流 C.“文学革命”的影响扩大 D.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发展
|
17. 难度:简单 | |
“(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里强调的是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革命必须实践三民主义理论 C.中国无产阶级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D.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18. 难度:困难 | |
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国民党利用这一契机,抛出了“哪个党能够救中国”的舆论战,中国共产党组织多位理论家运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等进行反击。这场论战 A.为“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提供了土壤 B.有利于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C.使国共两党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
19. 难度:中等 | |
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 A. 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B. 总体上已经迖到小康水平 C. 确立了社会生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
20. 难度:中等 | |
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B.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C.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D.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
21. 难度:中等 | |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B.宗教神话具有朴素的人文思想 C.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
22. 难度:中等 | |
先秦时期的儒家以集体为本位,追求道德完善,主张德治;西方智者关注个人利益和权利,追求理性,主张法治。这从根本上反映出两种思想 A.价值取向的不同 B.文化背景的差异 C.开放包容的特征 D.理性主义的程度
|
23. 难度:中等 | |
苏格拉底因“亵渎神明”和“腐化青年”而获罪,在法庭上他居高临下,据理力争,以傲慢的态度驱走部分陪审团成员的犹豫不决和内心不安,最终陪审团以过半数票的结果宣布其死刑。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辩才不能影响陪审团决定 B.公民缺乏演讲技巧的能力 C.司法程序遵循了民主原则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的程序
|
24. 难度:中等 | |
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 B.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 C.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 D.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的迅速扩展
|
25. 难度:简单 | |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提倡权力的制衡防止暴政 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
|
26. 难度:中等 | |
某科学理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空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时空”等全新的观念。该理论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完成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巨大飞跃 C.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世界的不足 D.为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奠定了基础
|
27. 难度:中等 | |||||||||||||||||||||||||||||||||||||
如表是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这表明当时
A.发达国家中公有制经济占主导 B.能源工业是各国国有化的重点 C.混合经济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D.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
28. 难度:简单 | |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从事自动化管理工作的“灰领工人”和从事电脑程序编程等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这种人员构成的出现反映了 A.现代科技的发展 B.劳动者素质提高 C.社会阶层的分化 D.知识经济的出现
|
29. 难度:中等 | |
19世纪30年代以后,“他们善于选取典型的生活画面,重视人物形象的艺术概括,用锋利的笔头真实地再现社会的众生万象,深刻的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与该风格最契合的文学作品是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B.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C.贝克特的《等待多戈》 D.卡尔森的《寂静的春天》
|
30. 难度:中等 | |
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随着“文革”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说明 A.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争议很大 B.史学研究深受时代影响 C.阶级立场影响史学研究的方向 D.历史评价难以统一标准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顾炎武在他的《正始》篇中有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卷13 材料二 我们这种民族,处现在世界上什么地位呢?用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数比较起来,我们人数最多,民族最大,文明教化有四千多年,也应该和欧美各国并驾齐驱,但是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教的团体,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盘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摘编自孙中山《民族主义》(1924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顾炎武的国家观,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国家观并分析其影响。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定的生产方式要求有一定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与之相适应,生产方式的革命必定伴随着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的革命。交通运输一旦与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会反过来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资本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8.9%,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文盲率又高达80%,这一状况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纲领已经确定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是为工农服务的,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指出扫盲教育应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政府创办了许多工农速成中学和与之相匹配的大学预科,使扫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同年,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了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其专业,增设专科院校。在各类学校中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接受教育。高等学校先后聘请苏联专家共861人,担任顾问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组织高校教师译出以工科为主的苏联教学大纲700种,分发各校应用。 ——摘编自苏渭昌《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8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教育改革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