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从夏朝开创“家天下”制度后,直到清王朝的覆灭,君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兄死弟及”。这种继承方式始终遵循的原则是 A.以年龄为准则 B.以血缘为纽带 C.以等级为核心 D.以德才为标准
|
2. 难度:中等 | |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历史文献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 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一做法 A. 加强了专制王权 B. 强化了等级秩序 C. 有利于民族交融 D. 巩固了宗法制度
|
3. 难度:中等 | |
“周秦之变”是指西周到秦朝中国社会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下列内容属于“周秦之变”的是 A.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 B.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C.从任人唯贤到任人唯亲 D.从宗法分封到礼崩乐坏
|
4. 难度:中等 | |
传说古代帝王将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避讳赢政的名,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把“正”字的音读作“征”了。这体现了 A.中央集权 B.皇位世袭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
|
5. 难度:简单 | |
汉武帝设刺史,负责监察地方政治。东汉末年,刺史的职权范围扩大,改称州牧,集各州军政大权于一身。这一变化导致东汉 A.监察体系完善 B.中央集权削弱 C.君主专制强化 D.国家统治稳定
|
6. 难度:简单 | |
晋初刘毅在《请罢中正除九品疏》中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下列改变这一局面的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7. 难度:中等 | |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却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A.中枢决策程序制度化 B.大臣操纵了朝政 C.门下省成为权力中心 D.宰相权力被削弱
|
8. 难度:中等 | |
北宋时期,禁军的布置采取“守内虚外”策略,主力驻扎于京师附近。同时地方禁军实行“更戍法”,定期更换移动。此举意在 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中央集权 C.强化军队战斗力 D.抵御外敌入侵
|
9. 难度:简单 | |
以中央官员统驭地方,以军事控制为目的,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极力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的认同感。符合这一叙述的是 A.西周分封制 B.秦朝郡县制 C.西汉郡国并行制 D.元朝行省制
|
10. 难度:简单 | |
自隋唐建立二省六部制以来,六部尚书的品秩一般是正三品,侍郎是正四品;明初改尚书为正二品,侍郎为正三品。明初官秩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笼络开国功臣的需要 C.内阁制度的实施 D.加强皇权的必然选择
|
11. 难度:简单 | |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 汉朝的刺史 B. 宋朝的三司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
13. 难度:中等 | |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B.剪辫是革命完成的重要标志 C.民众审美观受西方观念影响 D.封建陋习彻底丧失社会土壤
|
14. 难度:简单 | |
“现在的革命不是以前的革命了,以前的革命是法国式的革命,以后的革命是俄国式的革命,中国迟早会被‘世界的新潮卷去’”。这一认识最早应该出现于 A.预备立宪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
15. 难度:中等 | |
中国共产党“一大”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中国共产党“二大”将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影响这一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C.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D.中国共产党对国情认识的深化
|
16.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中国工农红军在某一时期的革命宣传标语,其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17. 难度:简单 | |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先后完成了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准备对日持久防御作战 B.将抗日作战作为核心任务 C.试图翦除地方军阀势力 D.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
18. 难度:简单 | |
如图为1937年8月23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对这则史料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它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 B.它反映国共两党间矛盾已完全消除 C.它说明了国共走向了合作抗日之路 D.它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19. 难度:简单 | |
194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关于庆祝中英、中美间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决定》,指示各根据地都要庆祝不平等条约的废除。此时“不平等条约的废除”说明了 A.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是主要战场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D.中国成为主权真正独立的国家
|
20.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我国抗战时期某场战争的示意图,它反映的是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
21. 难度:中等 | |
“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都站在我们方面。……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毛泽东的这一言论应提出于 A.中共七大 B.重庆谈判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第一届全国人大
|
22. 难度:简单 | |
周恩来曾说:“(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据此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 B.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需要 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D.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
23. 难度:中等 | |
若为下列一组大事记拟定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应是 A.拨乱反正 B.改革开放 C.依法治国 D.经济建设
|
24. 难度:简单 | |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民主制的形成 B.个人主义是古希腊城邦制度的主要特征 C.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D.古希腊航海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
|
25. 难度:中等 | |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二条:“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人)和解,则他本身应遭受同样的伤害”。由此可知,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A.适应了古罗马帝国的发展需求 B.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C.打破了贵族阶层对法律的垄断 D.掺杂着原始的古老习俗
|
26. 难度:中等 | |
19世纪中期起,英国议会下院中各大政党都设立党监,其职责是督促本党议员在议会服从党的纪律,与本党的立场保持一致,并对违反者予以党内惩罚。这一举措意在 A. 维护议会内部的团结 B. 提高议会决策的效率 C. 增强政党政治竞争力 D. 贯彻内阁集体负责制
|
27. 难度:中等 | |
“小铁片”也有大文化,美国各州的汽车牌照设计色彩纷呈,五花八门。这从侧面反映出美国 A.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特点 B.邦联制下的松散无序状态 C.交通管理没有统一的规范 D.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原则
|
28. 难度:中等 | |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指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A.得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认可 B.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C.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29. 难度:中等 | |
巴黎公社规定:选民对公社所有公职人员包括公社委员都有监督权和罢免权,及时清除混入公社领导机构的坏人,可以罢免和撤换失职的公职人员。这体现出巴黎公社 A.实行了直接民主 B.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C.人民主权的特点 D.是新型的工人政权
|
30. 难度:中等 | |
近代以来,法国一共制定了16部宪法,其中在1789~1875年的86年内,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执行了近70年。这反映了 A.法国共和之路艰难曲折 B.经济的发展导致政治力量多元 C.法国国民思想极其活跃 D.外国干涉频繁打断民主化进程
|
31.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普鲁土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美国民主宪政模式日趋落后 B. 德国政治变革背离世界潮流 C. 现实国情决定德国政治形态 D. 国家统一是政治转型的前提
|
32. 难度:中等 | |
长期以来,俄国二月革命被严重低估。尤其是1938年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更是千方百计贬低二月革命的作用和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二月革命 A.不符合俄国历史发展规律 B.阻碍俄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C.建立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制度
|
33. 难度:简单 | |
“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为此,美国提出了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 D.成立经互会
|
34. 难度:中等 | |
1971年,尼克松指出:未来五年、十年或十五年,在有生之年,我们将看到美国、苏联、西欧、大陆中国、日本这五国将决定经济的未来,这些国家也将决定本世纪最后时间的前途。这反映了 A.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B.美国放弃称霸世界的企图 C.两极格局的彻底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35. 难度:中等 | |
下图反映了冷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这种关系可以表述为 A. 诸强争霸 B. 美国独霸 C. 一超多强 D. 多极格局
|
36.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结合所学,写出中共中央在图2中①处召开的会议名称,并提取两项图1到图2中国革命形势变化的信息。 (2)结合所学,指出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指出图3与图1革命道路的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对中俄两国选择不同革命道路的认识。
|
3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苏对抗越来越激烈。同时,亚非拉被殖民地区纷纷开展民族独立运动,取得独立与解放。而社会主义中国自成立之日,就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敌视。美国不仅拒绝承认新中国,还反对它加入联合国;并在日本、韩国、台湾、南越、菲律宾等周边地区设置军事基地,驻扎重兵,对中国实行军事包围。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美国深陷越战的泥潭,想尽快脱身;日本、西欧成为美国在经济上的竞争者。而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更多的国际承认,并于1971年进入联合国。在美国国内,商界渴望开展对华贸易、自由派政客也呼吁重新思考对华政策……尼克松总统决定结束对中国的遏制,转而采用一项新政策,与中国合作以遏制苏联的势力扩张。(他访华后)美中贸易总额迅速增长,中国开始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东西,中国与更多的西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摘编自基辛格《大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并指出中国采取的外交对策。 (2)根据材料二,说明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