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中国的农耕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大约在 A.10万年前后 B.1万年前后 C.5千年前后 D.2千年前后
|
2. 难度:简单 | |
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炎黄”概念形成并载入文献始于 A.夏朝 B.西周 C.东周 D.秦汉
|
3.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我国唯一纪念刘备、诸葛亮君臣合祀祠的照片,该祠坐落于今天的 A.西安 B.洛阳 C.成都 D.南京
|
4. 难度:简单 | |
东汉建立伊始,令刘秀深感不安并急于解决的是 A.国困民穷 B.王国坐大 C.豪强膨胀 D.宰相擅权
|
5. 难度:简单 | |
北宋中期,造成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的重要原因是 A.垦荒造田 B.榷场贸易 C.修筑长城 D.官俸兵饷
|
6.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辽国贵族大墓中的壁画《备茶图》。据此推测,该墓最可能发现于 A.河西敦煌 B.燕云诸州 C.开封郊外 D.临安附近
|
7. 难度:简单 | |
中国疆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下列地区最早纳入中国版图的是 A.西域 B.台湾 C.西藏 D.东北
|
8. 难度:简单 | |
英王伊丽莎白一世曾敕令:“在每个星期天和圣日,除少数例外者,凡六岁和六岁以上者,每人都应戴一顶完全在英国织造的帽子,如有违犯,每次罚款3.4便士。”此命令折射的政策是 A.重商主义 B.殖民扩张 C.自由贸易 D.闭关锁国
|
9. 难度:简单 | |
以下倾慕中华的人物,按生平时序排第三的是 A.利玛窦 B.哥伦布 C.伏尔泰 D.马可·波罗
|
10. 难度:简单 | |
若以“市舶司”“十三行”“鸦片战争”“北伐战争”等概念来介绍某城,此城是 A.南京 B.武汉 C.上海 D.广州
|
11. 难度:简单 | |
15世纪末,在英国逐渐诞生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新贵族。他们主要“新”在 A.生产方式 B.生活方式 C.社会地位 D.宗教信仰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战争以如图描绘的史事为借口的是 中国官兵扯下了“亚罗号”上的英国国旗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3. 难度:简单 | |
19世纪80年代后,一个包含以武力、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控制世界意思的新造词汇,逐步流行于欧美。该词汇是 A.垄断 B.工业化 C.法西斯 D.帝国主义
|
14. 难度:简单 | |
郑观应是晚清“商战”理论的代表,最能践行并验证其理论的是 A.安庆军械所 B.轮船招商局 C.北洋舰队 D.京师大学堂
|
15. 难度:简单 | |
独立后的美国确立了联邦体制,这一政治架构的理念主要源自 A.卢梭 B.霍布斯 C.伏尔泰 D.孟德斯鸠
|
16. 难度:简单 | |
观察如图,浮雕上的军人形象源自 人民英雄纪念碑中的《八一南昌起义》浮雕 A.北洋军 B.护国军 C.国民革命军 D.工农革命军
|
17. 难度:简单 | |
吴淞铁路是1876年英国人擅自在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当时的筑路情况多次刊登于 A.《时务报》 B.《申报》 C.《国闻报》 D.《民报》
|
18. 难度:简单 | |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认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在当时,对此观点反响最为热烈的是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立宪派
|
19. 难度:简单 | |
下侧漫画《望“风”而起》描绘了1911年的中国时局。画面中的“风”来自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武昌
|
20. 难度:简单 | |
“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接受和实践此提议的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开罗会议
|
21. 难度:简单 | |||||||||
历史上的“黄金期”纵观中国历史,国祚绵长的大一统政权,在立国不久或经历几代人努力往往会进入历史的“黄金期”。 (1)请将下列“治国之策”与历史上的“黄金时期”相对应。 (2)国家稳定、边疆巩固是国祚绵长的前提。请将下列治国安边的措施填入下表。 与吐蕃和亲(A)设河西四郡(B)设伊犁将军(C)建台湾府(D) 创刺史制度(E)置安西都护府(F)置北庭都护府(G)
|
22. 难度:中等 | |
英国工人队伍的变化 材料一 到1700年左右,英国发达的手工业和手工工场制度,培养了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工人。随着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这些工人在新技术和机械化生产的竞争中失败,沦为工业化时代的首批工人;而落后的手工工场最终被新兴的工业工厂所取代,一些传统的手工工场主为了谋生,只能沦为一般的工人。19世纪初,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农业机械化的逐步普及,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只能往城市和工业区转移。 材料二 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政府颁布了多个劳工法令,以保障劳工的合法利益,稳定生产秩序。19世纪末,英国开始实行事故保险。20世纪初,英国大力发展社会保险制度和保健事业。此外,英国政府每年设立专款用于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的待遇,并提供场地、生活保障和亲属关怀等方面的配套服务。无数法国、荷兰、普鲁士等国的熟巧工匠纷纷涌入英国,形成了蔚为一时的人才环境。 ——以上译编自《D.G.Richardson,The Labour Supply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p.218 问题 (1)依据材料,指出英国工人阶级的主要来源。 (2)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工场”和“工厂”的异同? (3)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英国工人队伍的变化?
|
23. 难度:中等 | |
晚清外交的变局 材料一 乾隆五十年,我为上国,率土皆臣,无所谓外交也,理藩而已……国朝尚遣使册封朝鲜、琉球、越南等国矣,此自抚其藩属,非外交也。 ——《清朝续文献通考》 材料二 南京条约之所以为不平等,主要是三项内容:一、割地(第三款);二、赔款(第四、六、七、十二款及第五款后半部分);三、赦免“汉奸”(第九款)。 ——《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 通商五口留驻外国领事后,1844年后清朝正式确立五口通商大臣,先后由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兼任,负责执行对西方的外交。1860年,外国公使正式入京。次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接管礼部和理藩院的夷务(改称洋务),这是清朝第一个正式外交机构。1866年,五口通商大臣改名南洋通商大臣,归属总理衙门。不久,在总理衙门下又设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 ——摘编自《筹办夷务始末》《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 材料四 1901年,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各部之前,以全力应对列强要求。部门官佐逐渐专职,有品秩。关税、邮政、游学、机器、商务、军火、新军等事务,划归税务处、邮传部、学部、农工商部和海陆军等部门。外务部专注驻外使领馆的派设与管理。 ——摘编自《近代中国外交史》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处理涉外事务的主要方式和观念。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清朝外交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晚清外交与时局变迁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