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B.强化了血缘等级隶属关系 C.确立了中央集权的管理制度 D.有利于加强对封国的控制
|
2. 难度:简单 | |
如图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科举制
|
3. 难度:中等 | |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历史现象反映出本质是 A.诸侯国帮助周王室巩固统治 B.周天子把权力下放给诸侯 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周王室文化衰败军事落后
|
4. 难度:中等 | |
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 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B. 丞相主管全国军事 C. 国家政局稳定太平 D. 太尉纯属后人杜撰
|
5.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才使“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执落实。这说明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政令的贯彻落实 B.郡县制在秦朝得到全面实行 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得以实行的前提 D.秦始皇重视政策的全面落实
|
6. 难度:简单 | |
“他们因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大事的权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据此判断“他们”是 A.内朝成员 B.三省长官 C.内阁大学士 D.军机大臣
|
7. 难度:中等 | |
“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后汉书•邓禹传》)这种状况出现是由于当时( ) A. 世袭制的实行 B. 按军功受爵的结果 C. 察举日益注重门第 D. 科举择优录取的结果
|
8. 难度:中等 | |
唐中宗神龙二年,将全国分为十道,派遣官员巡察各地,长官称道巡察使。下列官职的设置意图与道巡察使最接近的是 A.三司使 B.刺史 C.参知政事 D.同平章事
|
9. 难度:简单 | |
隋唐时期,中枢权力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其根本目的是 A.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B.三省相互牵制 C.集体议政提高效率 D.避免决策失误
|
10. 难度:中等 | |
宋朝台谏官“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言及廊庙,则宰相待罪”。苏轼感叹说:“历观秦汉及五代,谏诤而死,盖数百人;而自建隆(北宋太祖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者”。材料体现了北宋 A.谏诤官与君主矛盾尖锐 B.统治者有更多自律反省意识 C.理学主张影响施政观念 D.台谏制度克服了专制的弊端
|
11.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唐玄宗时宰相34人只有7人是进士,肃宗时宰相16名,进士出身者只有4人,代宗时期宰相12名,也只有4人是进士。而北宋有宰相72人,进士出身的有63人,南宋有宰相63人,进士出身的有48人。唐宋时期的这一变化 A.确保了官员廉洁从政 B.提升了政府行政效率 C.提高了科举制的地位 D.构建了平等政治体系
|
12. 难度:中等 | |
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宋朝的这一建制 A.打破了条块分割的状态 B.旨在加强宋朝的边疆治理 C.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D.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13.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北宋庆历六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地震促使宋朝确立储君 B.登州地震导致了兵变 C.北宋积极应对地震灾害 D.登州曾持续发生地震
|
14. 难度:简单 | |
《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如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未设置 B.殿阁大学士仅是顾问而无实权 C.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 D.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
15. 难度:简单 | |
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赋予了参政大臣的决策权 D.简化了清王朝的决策程序
|
16. 难度:简单 | |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
17. 难度:简单 | |
“(雅典)未经考验的人们,完全没有经验的人们……支持了有害的战争,让那些制造麻烦的人负责公共事务,从城邦中驱逐了最能为它服务的公民。”下列说法中符合材料原意的是 A.雅典民主运行的有序和规范 B.公民对民主权利的理性使用 C.雅典直接民主制有严重弊端 D.公民对民主政治的广泛参与
|
18. 难度:简单 | |
在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人数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从700、1001到1500、2000、2500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这一规定,力图 A.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 B.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 C.防止贿赂法官的行为发生 D.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
19.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颁布 A.本质是维护罗马平民的利益 B.有利于实现罗马人与外邦人的权利平等 C.有利于维护罗马帝国的稳定 D.实现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
|
20. 难度:简单 | |
古罗马《民法大全》:“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主要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主张重罪轻罚 B.强调证据第一 C.纵容包庇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
|
21. 难度:简单 | |
1742年2月,英国首相辉格党人沃波尔遭到议会多次否决后被迫辞职,但原内阁绝大多数阁员继续留任。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A.君主立宪制尚未真正得到确立 B.议会掌握了国家最高行政权 C.内阁的集体负责机制尚未确立 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
|
22. 难度:简单 | |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旧选举制的弊端严重 B.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C.欧洲大陆革命浪潮的冲击 D.群众斗争的高涨
|
23. 难度:简单 | |
在当代的宪法观念和实践中,美国1787年宪法是最典型的参照物之一,用以概括一般的、普遍的、优良的宪法体制。下列属于该宪法内容的是 A.最高法院行驶立法权 B.总统向参众两院负责 C.实行两党制制衡体制 D.各州享有一定的权力
|
24. 难度:简单 | |
美国1787年宪法默认了黑奴存在,但1865年修正案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将他人当作奴隶。国会有权以适当立法来保证美国境内任何地区对此宣言的执行。”这一规定 A.维护了美国公民的权利 B.严格限制美国境内黑奴逃亡 C.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体现了美国宪法的不断完善
|
25. 难度:简单 | |
法国1875年宪法对于政治制度作了规定,人们可以指出它的缺陷,谴责它的弊端,但无法否认它的进步意义。法国1875年宪法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A.确立共和主义道路 B.赋予法国总统广泛的权力 C.铲除封建保守势力 D.规定以《马赛曲》为国歌
|
26. 难度:中等 | |||||||||||||||||
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联邦成员代表组成,其票权分配如下表:
由此可见,德意志帝国 A. 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 B. 普鲁士在帝围拥有特殊的地位 C. 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D. 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
27. 难度:简单 | |
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共58席,由各邦任命的代表组成,它有权提出和通过法案,颁布某些行政法令。“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这些规定表明当时德国 A.实行君主立宪制 B.皇帝掌握行政权力 C.皇帝“统而不治” D.议会实际权力有限
|
28. 难度:简单 | |
近代史学家蒋廷黻指出:“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原状:我攻彼守。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和自由,我方则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场“不能避免的”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中国被迫走向对外开放道路 C.中国思想界“变局论”出现 D.中国革命进入民主革命阶段
|
29. 难度:简单 | |
1852年当太平军围攻长沙时,容闳(中国第一个留美人士)曾向太平天国领导人提出过组织良好军队、设立海军学校、建立有效能政府、颁定教育制度等建议或良策,但未受重视。这说明当时太平天国领导人 A.重视革命的农民阶级本性 B.对进步思想持排斥态度 C.固守中国传统的伦理纲常 D.严防清政府的文化围攻
|
30. 难度:简单 | |
“(1861年)六月初六(同治帝)登宝座,(各国)使臣行六鞠躬礼,不跪,阶旁设黄案,使以次立读国书。”这一场景的出现表明 A.清政府外交礼仪有了重大改变 B.列强承认中国的特殊地位 C.清政府主动接受近代外交礼仪 D.清政府确立近代外交体制
|
31. 难度:中等 | |
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此信中的“新约”是指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32. 难度:中等 | |
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 A. 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 B. “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C. 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 D. 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
33.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20世纪初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有关中国的漫画。漫画中站在中国长城外的美国、英国、俄国等国正想象着中国政府从长城上摔下而四分五裂的情景。该漫画反映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4. 难度:中等 | |
鲁迅先生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反帝斗争不明确 B.没有实际意义 C.民主共和得人心 D.反封建不彻底
|
35. 难度:简单 | |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家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B. 民主与共和在中国实现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36. 难度:简单 | |
《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锋芒集中指向清王朝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
37. 难度:中等 | |
材料题 材料一 1688年英国议会策划宫廷政变,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并于1689年被迫签署了国会提出的《权利法案》。《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颁布法律或终止法律的效力,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在和平时期不得招募和維持常备军;议员有在议会期间自由发言的权利;议员的选举是自由的,国王不得干涉;应定期召开议会等。《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它的制定标志着具有近代意义的英国宪法的初步形成。 ——摘编自宗传军《荚国宪法形成过程》 材料二 德国的统一使新宪法的制定和推行成为可能。1871年4月,俾斯麦亲自领导制订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在新选出的德意志帝国议会上原样通过。根据宪法,帝国的主权属于各邦的代表,由邦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重要的机构,掌握国家权力。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德意志帝国皇帝,任命宰相和其他扞政官员,也可免除他们的职务。皇帝还有召集立法机构或宣布解散的权力,法律由皇帝签署并领布。帝囯议会是人民的代表机构,但实际权力很小。它没有一个对它负责的政府,所以有人说帝国议会只能发表“独白”。 ——摘编自羊海飞、丁建弘《浅谈德国统一与德国现代化》 材料三 西方许多国家的议会与政府有着很强的亲和力。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总理或首相并负责在议会中选择本党议员组成内阁。……而美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国会与总统领导的政府各自分立,由选民分别选出。总统只对人民负责,不向国会负责,国会没有要求政府辞职的权力,也没有将总统免职的权力;国会不向总统负责,总统也没有解散国会的权力。国会与总统彼此独立,没有相互依存关系,更没有从属关系。 ——摘编自任航《代议制的美国模式论析》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有关议会规定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
38. 难度:中等 | |
面对战争带来的惨烈后果,既需反思战争,更需重新认识战争带来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