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便将其封于许,建立许国。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度
|
2.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D.世袭制
|
3. 难度:中等 | |
与英国《权利法案》相比,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有( )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③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④宰相不对议会而对君主负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4. 难度:简单 | |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的主要功绩是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5. 难度:中等 | |
以下对雅典民主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B.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了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C.克利斯提尼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
6. 难度:简单 | |
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 A. 公民法的出现 B.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C. 万民法的产生 D. 《民法大全》的编纂
|
7. 难度:简单 | |
独立之初的美国,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各州权力很大,社会动荡加剧。为了结束这种状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1787年宪法确立了 A.共和制 B.总统制 C.民主制 D.联邦制
|
8. 难度:中等 | |
《西方政治制度史》中提到:“总统虽由两院议员选择产生,并在某些方面受到议会两院制约,但仍拥有巨大的权力。”材料反映的应是下列哪一国家的政治制度?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D. 德意志帝国
|
9. 难度:简单 | |
某不平等条约规定: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
10. 难度:简单 | |
“八一长歌九州同,军魂不倒战旗红。南昌内外枪炮响,华夏东西立世雄。”与此诗直接相关的起义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武昌起义 D.五四运动
|
11. 难度:简单 | |
1871年的巴黎公社 A. 宣告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 B.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C. 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 D. 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12. 难度:简单 | |
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列宁谈及的“革命”是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俄国内战争
|
13.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在评价一部著作时于指出:“………·为正在战斗中的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这里评价的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权利法案》 C.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14. 难度:简单 | |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 巴黎公社 B. 俄国二月革命 C. 俄国十月革命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
15. 难度:中等 | |
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新中国成立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
16. 难度:简单 | |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这部“伟大文献”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17. 难度:简单 |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一方针进一步发展了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村民自治制度
|
18. 难度:中等 | |
新时期,我国吉林省农村实行“海选”制度的法律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19. 难度:简单 | |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法制建设方针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
20. 难度:简单 | |
2015年11月7日,大陆领导人习近平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实现了跨越66年时空的握手,双方就巩固两岸和平发展成果、推进两岸交流等问题交换意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在于 A.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提出“一国两制” C.坚持“九二共识” D.实现两岸“三通”
|
21. 难度:中等 | |
2017年是中俄建交68周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建交所反映出来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大片”
|
22. 难度:中等 | |
1953年,新中国政府提出了一项重大外交政策,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一政策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边倒”
|
23. 难度:中等 | |
20世纪50年代我国取得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推动万隆会议的成功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4. 难度:中等 | |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并指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这就是著名的 A.杜鲁门主义 B.北大西洋联盟 C.马歇尔计划 D.华沙条约组织
|
25.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 C.当前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
26.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2年)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增长,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并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严重威胁中国安全;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的焦点及美国的承诺。 (2)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
27. 难度:中等 | |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推动民主与法制建设最重要的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材料三是“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批斗时说的一番话,读了它,你有何感想?
|
28. 难度:中等 | |
改革开放新时期,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作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回答: (1)改革开放新时期祖国统一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引领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3)祖国统一进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
29. 难度:中等 | |
代议制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最早产生于英国,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1)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德四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其代议制有哪几种类型? (2)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