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材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强化贵族内部的等级秩序

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D.减少贵族纷争,稳定统治秩序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礼记》记载:“天子之豆(豆为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由此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血缘维系 C.等级森严 D.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材料表明当时政治

A.家国一体,特征明显 B.皇权旁落,相权加强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机构精简,职能专一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賾,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

A.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

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

D.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的基本原则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举措

A. 解决了相权与皇权矛盾

B. 分工合作减少决策失误

C. 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

D. 使得君主专制走向顶峰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元朝划分行政区采取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统治区域

B.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C.加强专制皇权

D.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下令撤销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军事权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向中央负责。这反映出明代

A.地方权力的扩大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官员能力专业化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清代皇帝的诏敕文书,除了沿用前代的文种外,还独创了“寄信谕旨”这一机密文种。“寄信谕旨”简称“寄信”,指皇帝的谕旨不经内阁宣示而直接由军机大臣等寄发全国各省。这一创新

A.有助于减少行政决策的失误

B.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化

C.反映出君权与相权矛盾加深

D.利于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建立十个地区部落

B.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C.促进雅典的民主化

D.建立了陪审法庭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政治家

主要内容

主要原则

A

梭伦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人民主权

B

克利斯提尼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轮番而治

C

克利斯提尼

实行“陶片放逐法”

司法独立

D

伯利克里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督机关

民主监督

 

 

A.A B.B C.C D.D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在诉讼中评价当事人品行的做法是罗马法源远流长的传统。当案件审理缺乏证据时,审判员将首先评价当事人的品行,辨别当事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并以此作为判决的标准之一。这表明在罗马法的实施中

A. 人文理性精神严重缺失

B. 希腊法成为参照标本

C. 判决由当事人品行决定

D. 致力于审判的合理性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演变过程中,演变顺序合理的是

A.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成文法

B.公民法—万民法—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C.《十二铜表法》—习惯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万民法

D.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

A.发生“光荣革命”

B.颁布《权利法案》

C.形成责任内阁制度

D.改革议会选举制度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

A. 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

B. 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C. 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

D. 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小铁片”也有大文化,美国各州的汽车牌照设计色彩纷呈,五花八门。这从侧面反映出美国

A.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特点 B.邦联制下的松散无序状态

C.交通管理没有统一的规范 D.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原则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

A. 军权高于行政权 B. 分权与相互制衡

C. 总统权力至上 D. 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如图是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14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目的是

 

A. 用法律手段确保共和制度

B. 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C. 进一步打击法国封建势力

D. 完善三权分立体制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德意志联邦议会由25个邦派出的58名代表组成,其中普鲁士占有17席。1871年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中14票可否决议案。以上材料说明

A. 地方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其权力均衡

B. 联邦议会通过议案须得到帝国议会的批准

C.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普鲁士占居主导地位

D. 德国为君主立宪制,皇帝决策受制于各邦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2007年,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并将其捐给国家,使其在海外漂泊一百四十多年后又回到祖国。马首铜像流失海外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D.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出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 

A.建立民主政治 B.产品上交国库 C.平均分配土地 D.兴办学校教育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  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科举制大事年表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并据此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渎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政体,三省是对中央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笫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印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史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罝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

材料二  英国革命是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的成果就是创造了君主立宪制这样一个全新的政体。这一创新是在英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主要变化是: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在议会内部形成初步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这包括两院制的沿袭、政党的分立;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尊重,包括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肯定和对人身自由的保护。由此可见,英国革命建立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结构,但其民主化改造有许多不足,尤其是高额财产资格将大多数国民排除在议会选举之外。革命后的英国国会、自由实际为少数人专享,英国的政体更大程度上处于贵族民主制的水平。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相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成因。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附加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述:

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民主之国,其法合于盂子“民为贵”之说;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校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伴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并,最为斟酌得中。

——摘编自《薛福成(1838年一1894年)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找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并运用相关史实选择一处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