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秦统一后关东地区奉儒学为政治根基。秦始皇四次东巡,在东巡过程中进行了系列文化活动,如泰山封禅,推行祭师文化和祭拜禹、舜等先王。此行为意在 A.将儒学作为治国理念 B.加强法、儒家思想的融合 C.恢复思想活跃的局面 D.强化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
|
2. 难度:中等 | |
美国基督教传教士、京师大学堂的总教习于韪良曾经说:“当今在英国、法国和美国正在取得进展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从中国的经验中借鉴而来的。”材料中“中国的经验”是指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选举制 D.科举制
|
3. 难度:中等 | |
宋既“收其精兵”“制其钱谷”“稍夺其权”,又以转运使、提刑、提举常平、安抚使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这说明宋代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消除了地方藩镇割据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
4.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指出:“1264年,忽必烈建立总制院管理吐蕃并监督政府和佛教僧徒的关系,八思巴成为总制院的第一位行政长官。”上文中“总制院”即 A.理藩院 B.御史台 C.宣政院 D.中书省
|
5.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仅就中枢机构而言,明朝经历了一个废丞相、置四辅、设内阁的历史阶段,而清朝则走了置议政大臣、设四大臣、立军机处的历史轨迹。两朝最后都形成了兼职丞相制的体制。“兼职丞相制”的形成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清时期 A.官僚政治体系扭曲混乱 B.君主专制统治效能空前提高 C.贵族政治淡出历史舞台 D.前朝宰相制度得以变相恢复
|
6. 难度:中等 | |
雍正时,因用兵西北面临时设置军机处。乾隆时,一度罢军机处,后又下令恢复。乾隆重建军机处主要着眼于 A. 完善中枢辅政制度 B. 协调满汉官员矛盾 C. 掌控全国军政大权 D. 提高政务处理效率
|
7. 难度:中等 | |
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此现象反映了该地区 A.商业发达已出现商帮 B.农副产品的商品化 C.政府不再重农抑商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8. 难度:困难 | ||||||||||||||||||||||||
读下表
据此可知 A.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在唐朝已确立 B.南方商业不断发展 C.政治重心南移带动经济重心南移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
9. 难度:中等 | |
中华传统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下思想与之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兼爱、非攻 D.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
10.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史书关于儒家学者的籍贯分布记载,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齐鲁地区儒学的衰落 B.儒家思想在各地传播 C.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 D.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大
|
11. 难度:中等 | |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以上材料可以说明北京人能够 A.制造和使用工具 B.饲养家畜 C.从事农业耕作 D.人工钻木取火
|
12. 难度:简单 | |
唐朝曾经强盛一时,8世纪中期之后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A.农民起义 B.武则天当政 C.唐玄宗即位 D.安史之乱
|
13. 难度:中等 | |
(题文)如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A. 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 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 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 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
14. 难度:中等 | |
鸦片战争爆发前,前往广东进行中英谈判的钦差大臣琦善在给义律的照会中说:“(英方)乃先占据定海,本不能不上干天怒。特缘本大臣……叠奏贵国情词恭顺,方简派本大臣爵阁部堂来此查办。否则大皇帝抚有万邦,人稠地广,添船添炮,事有何难?”由此可见,琦善 A.认识到英国船坚炮利 B.依然秉持天朝上国观念 C.缓和了中英之间矛盾 D.熟悉近代国际交往准则
|
15. 难度:中等 | |||||||||
如表是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妇女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 C.冲击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 D.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
|
16. 难度:中等 | |
义和团散布揭帖宣传,“(中国的)混乱扰攘均由洋鬼子招来,彼等在各地传邪教、立电杆、造铁路,不信圣人之教,亵读天神,其罪攫发难数。”“今天不下雨,乃因洋鬼子捣乱所致。”这说明义和团 A.盲目排外 B.斗争方式单一 C.崇信儒学 D.缺乏科学革命理论
|
17. 难度:中等 | |
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极大地改变了革命的特征与方式。孙中山不必再只在社会边缘人中开展工作……他能从归国学生、不满现状的文人与进步军官中寻找到支持,而传统上这些人是中国的领导群体。材料表明,同盟会的成立 A.革命的社会基础得以扩展 B.汇聚了全部革命力量 C.革命活动摆脱了边缘群体 D.提供统一的中央组织
|
18. 难度:中等 | |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学生罢课斗争作用不大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性
|
19. 难度:困难 | |
从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鄂西、鄂豫陕、川陕等各根据地名称,可以发现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革命根据地基本都位于各省交界的边区。革命根据地的这种分布特点 A.导致了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B.借鉴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C.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 D.表明中共尚未找到正确道路
|
20. 难度:中等 | |
1937年3月6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对共匪只可编其部队,而决不许其成立军部或总指挥部。”而到8月18日,蒋介石终于同意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这种变化根源于 A.共产党力量的不断增强 B.日本侵略严重威胁国民政府统治 C.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D.国内外各种抗日力量的不断施压
|
21.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印制的宣传画。据此可知国民政府 A.军事上比较重视防御战略 B.采取了全面抗战的抗战路线 C.对抗战胜利前途缺乏信心 D.采取了适应国情的军事战略
|
22. 难度:中等 | |
当照片中人们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另一场击溃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战役刚刚结束。“另一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准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23. 难度:中等 | |
《新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有受到关注,不得不休刊。复刊后,对孔教展开猛攻,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新青年》影响力增强主要得益于 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B.顺应社会时局变化 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 D.巴黎和会引发关注
|
24. 难度:困难 | |||||||||||
下表为我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的分布情况
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A.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 B.工业体系全面建立 C.完全照搬苏联的经验 D.工业布局得到调整
|
25. 难度:中等 | |
《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中指出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从资本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又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的两次重大转变。第二次转变的实质是 A.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 B.国家政体的变化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关系的变革
|
26. 难度:简单 | |
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 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
27. 难度:中等 | |
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 A.粮票―股票 B.集中管理—分散管理 C.父母官—人民公仆 D.自由放任—国家干预
|
28. 难度:简单 | |
“它系统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教训和计划经济的弊端,明确了改革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思路,因而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水岭。”该评价与下列哪一思想理论成果有关 A.新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科学发展观
|
29. 难度:简单 | |
北魏实行“均田令”、辽实行“蕃汉分治”和西夏仿唐宋建制,其最大意义是( ) A.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 B.巩固了中央集权 C.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 D.维护了国家统一
|
30. 难度:中等 | |
下面李白《少年行之二》诗中描绘的充满“万国衣冠,胡风洋溢”的城市是 A.长安 B.东京 C.临安 D.大都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临时约法》规定人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政治自由,但是却没有规定如何保障人民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据当时《独立周报》记载:“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度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日:吾人困于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后来的选举法又对选民资格作了性别、年龄、财产等种种条件限制,使妇女、贫苦群众和一部分资产阶级丧失了选举权。 ——摘编自刘东、曹均学《对辛亥革命是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根据《选举法》的规定,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选举的那一天,选民们穿上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衣服,高高兴兴地来到选举站。天津市四区郭庄子女青年蒋宝珍,结婚时正赶上选举,她为了投票,等了两个钟头才上花车,她说:“结婚是大事,选举更是大事;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单位共有21.4798万个,进行基层选举地区的人口共为571434511人,全国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达2.78亿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 ——摘编自柳润涛《新中国首次大规模普选始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民众对于选举的态度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民国初年选举相比,新中国首次普选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首次普选的意义。
|
32. 难度:中等 | |||||||||
1919年、1949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那些在十几年前把欧美作为中国改革的榜样和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热切地期待着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然而,当和平缔造者们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时,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了。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1750年至今)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大事记 ——1949年(部分)
——据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青年知识分子期待的“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简析“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而引发的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大事年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1949年发生的这些大事为新中国成立所创造的条件。用一句话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教育部就11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提案“……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光明日报》“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1)列举出你认为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理由。 材料二 叶梦得《避暑录话》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陈师道《后山诗话》云:“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柳永词的内容和语言都趋向俗化,既符合了歌唱者低文化层次的需要,也更有利于市井百姓的接受。 ——张学辉《试论柳永词的“大众传播效果”》 (2)据材料二,归纳柳词传播广泛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宋代文化的发展特征。 材料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