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北京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20113月底,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改释为。因为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在此处则以释为妥。材料反映了

 

 

 

商代青铜器的铸造水平较高

商代文字书体灵活给考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③“后母戊三字体现了甲骨文象形的特点

商代社会重孝观念较为普遍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 格奉行 B.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 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 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许多经济现象出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列经济现象出现在图中所示时期的是

A.“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B.铁犁牛耕在农业领域中逐步推广

C.已经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区域间的长途贩运成为经济特点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族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

A. 宗法制

B. 三公九卿制

C. 皇帝制

D. 郡国并行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图是一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思想流派时整理的示意图,这一思想流派是(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更是历史学的特色之一,明确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前提。以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秦朝的咸阳——今天陕西关中一带

B.唐朝的洛阳——今天长江中下游一带

C.宋朝的瓷都——今天河南开封一带

D.汉朝的长安—今天的内蒙古、辽宁一带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图是秦朝标准字体。下列相关评述恰当的是

 

A. “状如龙蛇,勾连不断”

B. “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C. “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 “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史书记载,汉武帝初年严助、朱买臣皆侍中,贵幸用事,始与闻朝政。厥后,卫青、霍去病、霍光皆由侍中进,而权势出宰相右矣。这说明汉武帝时

A.倚重近臣,削弱相权

B.崇尚黄老,清静无为

C.内侍干政,威胁皇权

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尝考历世盐法……及汉武始立榷(专卖)法,为牢盆(国家发放的煮盐工具)之制。自是历代皆踵行之。计其利,于军国之费略于半,唐宋及元因之。有加无瘳(减损),大抵率由养兵多而资费广,故不能革也。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历代政府都实行垄断食盐经营制度

B.垄断食盐经营目的之一是解决财政问题

C.“故不能革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识

D.该制度阻碍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魏书·崔浩传》载:“古人有言,夫灾异之生,由人而起。人无衅焉,妖不自作。故人失于下,则变见于上,天事恒象,百代不易。《汉书》载王莽篡位之前,彗星出入……彗孛者,恶气之所生……”这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理论

B. 君权神授理论

C. 封建迷信思想

D. “天人感应”思想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图所示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A.汉朝

B.宋朝

C.唐朝

D.明朝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甲骨文中记载祭祀蚕神的内容

汉代的纺织业占有重要地位

B

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纸质地图

西汉已经发明书写用纸

C

唐朝后期扬州出现繁华的夜市

“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

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

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

 

 

A.A B.B C.C D.D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恩格斯说:所有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以下能够佐证这个观点的材料是( )

A.“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B.“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佛说盂兰盆经》讲述了目连救母的故事。东晋以后,汉传佛寺中出现了讲诵《盂兰盆经》的斋会,并逐渐形成盂兰盆斋节。之后,这一节日进入宫廷,传布民间,近千年而不衰。这一衍变表明

A.故事主题契合传统伦理 B.佛教在民间流传更为广泛

C.外来文化冲击主流观念 D.世俗节日与佛教节日趋同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列选项中,对以下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A.陈寿的作品于明清成为四大奇书之一

B.此时鲜卑拓拔部改国号为魏,定都平城

C.汉武帝时期的海上交通线促进文化交流

D.儒家文化是东北亚地区文化的重要内容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史官记史重视“言”与“事”。下列人物“言”、“事”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人物

言论

事件

A

秦始皇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

魏孝文帝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迁都洛阳

C

唐太宗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开创三省六部制

D

明太祖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建立内阁制度

 

 

A.A

B.B

C.C

D.D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唐太宗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设置中书省和门下省助长了不正之风

②中书省和门下省既分工又合作,集思广益

③门下省的设立,相对减少了决策失误

④三省制始于唐朝,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新唐书》中记载:(卢商)早孤,家窭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作为文献史料,此记载可用于证明唐代科举制

A.体现九品官人法的原则

B.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

C.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进士科是入仕唯一途径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应该是

第三讲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

宗法血缘关系与国家制度

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制度的诞生

 

官僚政治的完善与科举制的创立

皇权的强化及其制度的逐渐完备

辽金元政治法律制度的特色

皇权专制的再度强化与体制弊端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

C.门阀政治的兴起和式微 D.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升宰相,却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科场,曾赋诗:“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这表明唐朝科举制度

A.打破了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 B.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

C.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 D.维护区域人才选拔公平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唐朝赋税之事,归尚书省负责,开元之后,权移他官。设有转运使、盐铁使、两税使等,随事立名,沿革不一。其目的在于

A. 增加政府税收

B. 完善中央官制机构

C. 削弱丞相权力

D. 增强统治阶级力量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以下是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图片,其反映的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③④②①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唐后期,武进开凿孟渎,引江水溉田四千顷。《新唐书》记载:“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这表明当时

A.兴修水利是江南发展的唯一因素

B.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地区

C.江南地区的粮食生产居重要地位

D.江南粮食高产推动地域商帮出现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唐代前期,漕粮主要以关东地区为主,“发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入关”;唐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江淮地区每年向北方运粮30万石左右。材料主要说明

A. 关东地区经济发展呈现滞后性

B. 重农政策在唐后期全面贯彻

C. 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

D. 先进农业工具对经济的推动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

C.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D.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这说明唐朝时

A.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 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C. 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

D. 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唐代,大运河将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据此可知,唐代大运河

A.加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C.推动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D.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发展顺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元曲

②唐朝科举制度以诗赋取士造就了诗歌的辉煌沿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作者被誉为“诗圣”

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为豪放派的代表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据此可知

A.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

B.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

C.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

D.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以下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

史料

出处

(943年,张易)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郡事亦赖以济。

《南唐书·张易传》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南宋通判)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

《四库全书·后村集》

 

据此可以断定的是(  )

A.通判一职的设置始于南唐 B.南宋通判的职权有名无实

C.通判行使地方最高行政权 D.通判发挥过地方监察作用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钱穆《国史大纲》写道:北宋初年,宋太祖“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艺殊绝者送都下,补禁军之阙(缺),其老弱者始留州。”这一措施在当时应该被称为

A. 强干弱枝

B. 分散兵权

C. 以文制武

D. 重文轻武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宋太祖问策赵普:“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赵普的建议是

A.废分封、行郡县

B.废三省、置通判

C.收精兵、削实权

D.废丞相、设内阁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下面为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据《长编》载:“上(宋太祖)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政务,参知政事。’乙丑,以枢密直学士等为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据此可知北宋初期

A.君主专制受到威胁

B.参知政事职能不变

C.参知政事大权在握

D.宰相权力依然较大

 

详细信息
41. 难度:简单

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方田均税法 B.农田水利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北宋韦骧在《钱塘集》中对王安石变法写诗颂道: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实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该诗涉及到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有( )

青苗法         

免役法           

农田水利法      

市易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详细信息
44. 难度:中等

宋人孟元老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东京梦华录》,记述了汴京城市面貌、岁时物产、风土习俗等。后人在研究宋史时,除官修史书外,还重视对此类书籍的利用。由此可知

A. 区分官修史书与私人著述是研究历史的前提

B. 官修史书可以弥补私人著述视角单一的缺陷

C. 私人著述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原本面目

D. 亲历者见闻形成的私人著述最接近历史真相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详细信息
46. 难度:中等

宋代刻本书动辄数千卷,除汴京、浙江、福建、江西中心地区外,江苏、安徽、湖北、广东等地,也出现不少技术很高、印刷精美的刻本书。其中既有儒家经典,又有曲艺、话本等说唱文学作品。这说明宋代:

①雕版印刷事业兴盛;

②城市经济的繁荣;

③活字印刷术的普及;

④理学思想影响大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47. 难度:中等

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

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

 

详细信息
48. 难度:中等

黄宗羲认为: 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 ,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详细信息
49. 难度:简单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 逐渐平民化    B. 逐渐贵族化    C. 逐渐神秘化    D. 逐渐宗教化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50. 难度:中等

    材料  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二千石禄的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设置太学,学生学业完毕后,即派往各政府机构任事。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依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国家治理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措施的意义。

 

详细信息
5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周公反对殷商酷刑暴政,认为统治者不应贪图安逸享受,而应先了解种田人的艰辛,这样,处于安逸环境也会知道种田人的痛苦了。周公颁布了禁酒的法令,规定不得“群饮”“崇饮”,并且要求统治者“刚制于酒”(强行戒酒),他还讲求以德治国。周公说,你视民有罪,就像自己有病一样,则民就会尽弃其咎恶;如果对待他们像对赤子一样加以保护,民就会安定而服从治理。在周公所作的《大诰》《康诰》《洛诰》《召诰》等文告中,“民”字成了一个频繁出现的字眼。以至于后世的孔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仁”的思想,孟子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和“保民而王”的主张。

——整理自《论周公与传统伦理政治模式的确立》等

(1)根据材料,概括周公思想主张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公思想主张的影响。

 

 

详细信息
5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三  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

 

前期

中期

后期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北方

278

84.5%

274

63.9%

121

40.3%

南方

51

15.5%

155

36.1%

179

59.7%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三表格所示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详细信息
53. 难度:中等

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详细信息
54. 难度:中等

    贞观十四年(公元641年),魏征上书唐太宗,说:“臣闻君为元首,臣做股肱……君虽明哲,必藉股肱以致治。”唐太宗也经常对臣下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贞观时期被后世称道的原因在于君主给了臣子更多的尊重和参政机会,让这些臣子在君臣道义的要求下去参与社会治理,进而在制度设计上为君臣共治的实现提供了许多条件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时期君臣共治得以实现的原因。

 

详细信息
5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详细信息
56. 难度:中等

    材料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内经》、《难经》等经典医著成书,在其病理学说中,非常重视疾病与人体自然精神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外部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关系,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战国时的扁鹊已能通过诊脉确定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后又相继传到阿拉伯和欧洲。隋代统治者组织太医博士巢元方等集体编撰专门论述病因、病理的巨著《诸病源候论》。唐宋金时期,政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并多次颁发药典。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