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合肥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尚书·召诰》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大宗)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千米)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千米)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千米)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千米)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制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统治者

A. 完善中枢权力体系的意图

B. 密切各地区经济联系的意图

C.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意图

D. 提高经济区域化程度的意图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

C.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D.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者担任,魏文帝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待从,西晋时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

A. 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的结果

B. 是皇权不断侵夺相权的产物

C. 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 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定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则故事突出反映了。

A.雅典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陶片放逐法”形同虚设

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滥用

D.很多雅典政治家浪得虚名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其中的十个法表主要是由贵族编订的并为其利益服务,在引起平民强烈不满后,才增编两表,虽然《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撰却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这是因为

A. 是在平民主导下诞生的

B. 奠定了“万民法”的基础

C. 体现了罗马公民的意志

D. 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法学阶梯》中,将契约细分为四种实物契约、四种合意契约、口头契约和文字契约,除此之外还将其它的非典型契约统称为无名契约。可见其

A. 利于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应用

B. 为民主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

C. 具有注重形式和程序繁琐特点

D. 注重维护身份平等和个人私权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见证了英国13位首相的更迭,她几乎不会对任何政治事务进行表态,对任何可能引起争议的事情都保持沉默,以表示她的不干涉和“绝对的公平”。据此可以看出,英国君主

A.为了显示公正,拒绝行使手中的权力

B.是世袭的君主,是国家最高权力象征

C.无权任命首相,也不能干涉国家政治生活

D.是没有实权的虚君,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2018年6月21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193票赞成、231票反对,否决了由共和党人提出、并得到特朗普支持的移民议案。移民法案被否决体现的权力制约关系是

A.行政权制约立法权

B.行政权制约司法权

C.立法权制约行政权

D.立法权制约司法权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46年6月,美国国会经过激烈辩论后,通过了中止价格监督的法案。杜鲁门总统考虑到即将在该年11月举行的国会选举,为拉拢选民,断然否决了该法案。虽然价格监督最终还是被取消了,然而杜鲁门却以此赢得了民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杜鲁门总统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违宪

B.民选产生的美国总统应该对选民负责

C.当时的美国政府放松了对经济的干预

D.美国国会和总统之争降低了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近代以来,欧美各国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通过王朝战争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学习了《政治文明历程》中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经由选举产生,并担任国会少数党领袖

B.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立法机构的制约

C.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可连选连任

D.德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皇帝负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生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是为了

A. 倾销鸦片

B. 传播宗教

C. 输出资本

D. 打开市场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及体系的依附地位。”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A. 《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 《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投资设厂

D. 《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A.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B.明显的限袁倾向

C.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D.强烈的排满色彩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关于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将这棵大树砍断”指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

B.“树墩还在”指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C.袁世凯称帝是“萌发”的重要表现

D.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发展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访问中国时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评价的是中国的

A.百日维新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27年l2月,瞿秋白指出: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势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有“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这反映出当时党的部分领导人。

A.已意识到要依据国情调整革命路线

B.盲从共产国际指示,缺乏创新思维

C.在革命受挫后存在严重的悲观情绪

D.尚未认识到南昌等城市起义的意义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35年起,蒋介石就通过一些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通过中共党员董健吾秘密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这反映了

A. 共产国际要求国共停止内战

B. 国民党放弃了武力剿共方针

C. 外部环境推动两党关系转折

D. 西安事变推动政治局势改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日军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 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 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D. 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刊物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抗战胜利,民众渴望和平民主

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的建国方针

C.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D.全国规模的内战结束,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824年,欧文在美国买下1214公顷土地,建立“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这一举动

A. 为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可行案例

B. 是成熟的思想理论在现实中的一次成功实践

C. 是解决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的一种尝试

D. 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又说,“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出能够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他的意思是

A.社会主义理论尚不成熟,也不符合俄国当时国情

B.俄国当时尚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C.反对俄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主张继续民主革命

D.反对《四月提纲》,俄国应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代政府注重建立基层治理机制。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北宋王安石实施的保甲制即渊源于此。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每户给印牌一张,写明本户丁口、从业状况,户内外有人外出或有客来访都要注明;保长、甲长、牌长每天傍晚稽查各户有无异样。

——摘编自部编教材试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以此治国者,莫不皆然。……至于今日,一切荡然无有存者。积尊累重,以居乎其上。而下无与分其职者。兴亡之涂,罔不由此。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摘编自部编教材试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认同的基层管理方式。

(3)根据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治理同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不同,并分析英国城市治理的影响。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重大事件

1861年

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875

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

1901年

清政府在《辛丑条约》中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1912年

南京临时政府改外务部为外交部

1915年

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1919年

巴黎和会将德国原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1928年

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

 

1943年

国民政府与美英等国谈判,废除“治外法权”,美英放弃了包括领事裁判权在内的特权

 

 

从上述重大事件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叙述清楚,条清晰,史论结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