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某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一学习小组整理制作了下面这个表格。 据此推知,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出谋划策,改善君王统治 D.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
|
2. 难度:简单 | |
历史学家将中国古代儒学划分为先秦原始儒学,两汉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儒学,宋、明、清时期性理 之学的儒学这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学者认为西汉时期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 转折,这种“转折”是指 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 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 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
|
3. 难度:简单 | |
王守仁(王阳明)在被贬到贵州龙场后,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据此可推知,王守仁 A.抛弃了程朱理学治学方法 B.否定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 C.率先提出了“本心体悟”论 D.完成了儒家信仰重建任务
|
4. 难度:中等 | |
明清时代,封建君主专制已发展到极点,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的发展。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掀起了关于郡县制还是封建制的大讨论。他们讨论的问题实质是 A. 君权 B. 民生 C. 吏治 D. 赋税
|
5. 难度:简单 | |
蔡伦在任尚方令时,开始研究造纸术,他总结前人的生产经验,集齐大成,利用尚方(皇宫内的手工作坊)的人力和物力,不断研制和改进造纸技术。他把造成的纸献给汉和帝,和帝赞扬他能干。从此以后,造纸技术才得以推广。材料主要反映了 A.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B.技术革新需有利的社会环境 C.官营手工业品质地精良 D.蔡伦推动了造纸术广泛传播
|
6. 难度:简单 | |
东晋陶渊明作诗云“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人李绅的《悯农》可谓家喻户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而诗人李白诗作“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则从正面描写和歌颂了冶铁工人的艰辛劳动。这些 诗作说明 A.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 B.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相结合 C.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 D.农业生态环境开始被关注
|
7. 难度:简单 | |
据统计,清代戏剧作品多达两千四百多种,而且传奇与杂剧并重,其中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更是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之后中国戏剧史上成就最高的作品。据此可知,清代戏剧 A.体现了市民阶层的要求 B.继续发展并且成就辉煌 C.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
8. 难度:简单 | |
《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 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由此可知,《海国图志》 A.直接引发了中国近代的政治变革 B.有利于唤醒近代中国人的世界意识 C.从根本上改变了国人“天朝上国”的观念 D.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
9. 难度:简单 | |
张之洞强调中国欲强大,需保存“中学”,不得不学“西学”,但学“西学”一定按照先“中学”、后“西学”的顺序渐进。这表明他 A.要提升中国文化的历史地位 B.想要摆脱学“西学”的认知误区 C.客观分析了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 D.坚持治国理政以“中学”为根本
|
10. 难度:简单 | |
纵观中国近代纷繁复杂的历史,作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变革一个重要内容的思想解放运动,始终围绕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处置、交融、吸纳这一复杂的进程,主动或被动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下图所示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历程的局部,该图反映出 A.传统文化阻碍社会的进步 B.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共识 C.思想解放具有渐进性特征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
|
11. 难度:中等 | |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已经呼吁要深入工人群众,加入劳动节宣传马克思主义。这说明当时的马克思主义 A.是唯一正确的革命思想 B.紧密联系广大群众实际 C.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 D.坚持与错误思潮做斗争
|
12. 难度:简单 | |
孙中山继承了儒家“天下为公”思想,发扬历代农民运动反封建暴政的精神;吸纳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口号与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政治制度,坚持“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这反映了孙中山的 A.分权制衡思想 B.民生主义思想 C.民族主义思想 D.民权主义思想
|
13.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在某篇文章中称:“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有计划地建设政权,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必须这样,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如苏联之于全世界然。”由此可知,这篇文章的历史意义在于 A.提出了独立武式装斗争的要求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D.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
14. 难度:中等 | |
邓小平说:“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这一论述 A.发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时 B.强调市场经济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C.意在说明计划经济的优点 D.深化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
15. 难度:中等 | |
1957年,陈其通等人撰文指出,很少有人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了“真正反映当前重大政治斗争的主题有些作家不敢写了”,许多人热衷于翻老箱底,“只注意开老花,不注意开新花”。这反映出当时 A.文学创作遵楯社会主义改造路线推进 B.维护新的社会制度成为文艺发展主流 C.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文学发展期望较大 D.“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
16. 难度:简单 | |
1972年5月,北京市对11所高校做了一个关于学员人学前文化程度的调查,小学文化程度的占 2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0%。大学一个班里,有高中文化的,也有小学文化的,老师上课只能就低不就高。由此可知,当时 A.国家重视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 B.教育事业受“文革”冲击严重 C.高校招生的自主权得到了扩大 D.我国以发展基础教育为重点
|
17. 难度:简单 | |
北京大学历史学者张静说,1964年核爆炸的成功并没有使中国外交政策发生改变,这一点正如时任外交部部长陈毅所说,“中国并不根据有没有原子弹来决定外交政策……中国的核武器只用于防御”。 这说明我国研制原子弹有利于 A.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B.冲击世界两极格局 C.增强我国国防力量 D.我国调整外交策略
|
18. 难度:简单 | |
作为世界三大哲学流派的代表,中国古代哲学与希腊哲学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先秦诸子百家与古希腊先哲无疑被认为是两大哲学流派的鼻祖与缔造者,其中杰出代表孔子和苏格拉底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许多相通的地方”应包括 A.代表新兴工商业者利益 B.宣扬理性主义 C.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 D.强调个人自由
|
19.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说:“从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到他们身后那些或握着画笔,或握着雕刻刀的大师们,再到养育这些大师的城市,为他们提供营养和艺术土壤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从而使人类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上发生划时代巨变。”该学者主要是在强调 A.文艺复兴的文艺是大众化的 B.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贵族社会 C.文艺精英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D.文艺复兴推动欧洲由古代向近代转型
|
20. 难度:中等 | |||||||||
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人才辈出。下表所示为三位启蒙思想家的部分主张。
据此可知,启蒙思想家 A.倡导依法治国的理念 B.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C.注重核心观念的制度化 D.将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动的基础
|
21. 难度:简单 | |
这部巨著的问世,标志着一个半世纪前由哥白尼开创的科学革命已发展到顶峰。它开创了理性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学者们希望通过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得出若干确定的原理,再凭借巧妙地运用数学,一切问题便可统统得到解答。这部巨著的产生 A.标志着近代实验科学的开端 B.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C.完成了力学理论体系化建设 D.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了革命性进步
|
22. 难度:简单 | |
1861年,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说道:“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粗率的英国式的阐述方式当然必须容忍。”据此可知,马克思认识到英国的科技发展 A.有助于社会科学的研究 B.改变了人们的社会行为方式 C.推动了英国社会的进步 D.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
|
23. 难度:中等 | |
有这样一个文学流派,它在纵向上,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驳;在横向上,它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它是指 A.现代主义 B.浪漫主义 C.批判现实主义 D.魔幻现实主义
|
24. 难度:中等 | |
20世纪以来,绘画艺术已偏重于表现人们的主观情感世界,而不再拘泥于再现客观自然世界。下列作品与此描述相符的是 A. B. C. D.
|
25. 难度:简单 | |
有人说:“在戏剧、绘画、音乐、雕塑、舞蹈甚至诗歌、小说方面,如果没有美国的贡献,那么世界的成就只是略微减少。但是,在电影方面如果没有美国的贡献,则是不可想象的。电影一直是表达美国想象力的最有潜力的工具。”美国的这一地位依赖于 A.展示实力的需要 B.现代经营的理念 C.好莱坞影星云集 D.经济与科技实力
|
26.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既彼此交锋,互相论战,又彼此渗,互相响应,出现了思想学术上的欣欣向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秦朝建立后,春战国时期的自由读书著书之风很快消失,“焚书抗儒”、刘项“不读书”、“罢百家,独尊儒术”等现相继出现。所以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是一种在历史夹缝中的自由。百家争鸣既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只能是战国时期历史的绝唱。 ——摘编自岳庆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与自由读书著书之风》 材料二 康德在他的《什么是启蒙》(1787年)中说:“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这时候,西欧和整个世界对民主和科学的认识提高了,理论变为行动、改革变为革命,社会结构开始改革,阶级关系、政治权力和政府组织都发生了前未有的变化,启蒙运动是工业化的前奏,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在法国,参加启蒙运动的学者有200多人,启蒙时期长达一个世纪,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各个方面。美国的独立和建国是英法启蒙运动的扩大实践。 ——编自周有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核心特征,并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百家争鸣相比启蒙运动的主要不同,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仁是孔子学说的最高境界,也是他全部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其民本思想以“仁者爱人”、“为政以德”为内核,构建了儒家学说中的仁爱思想。先秦儒家在明确主张“君为民主”的同时,也特别强调“民为邦本”,二者共同构成其民本思想的完整逻辑。儒家眼中的君民关系是以民众为本位,民为君本, “民为贵,社极次之,君为轻”。土地不均,谷禄不平的现象在春秋战国时期愈演愈烈,严重激化了社会 矛盾,导致社会动荡,民生艰辛。孔子对民生的关注和维护集中体现在他著名的富民、教民思想中,孟 子在诸侯争霸的战国中期提出了“制民恒产”的主张。面对战国繁重的赋税,孟子主张“省刑罚,薄赋敛”,使民众生活安定。 ——摘编自苏丹《浅析先秦儒家民本思想》 材料二 传统民本思想衰退的事实,激发了明清思想家改革的志向,他们从“民本——尊君”的传统中把民 本思想剥离出来,对君主存在的合理性进行大胆否定。如果说古代人们对国家兴亡是“不在其位,不 谋其政”的话,那么到了明清之际,关心国家和政治的人群扩大到全体民众,所以才会出现“亡天下与亡国”之辩。传统的民本思想以尊君重民为政治模式,建立了“君为臣纲”的关系规范,明清民本思想 则超越这一概念,尝试在君臣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同事型君臣关系。明清民本思想家普遍主张君民平等,即朝廷的官员不一定是富贵者,平民百姓也不一定是低贱的。 ——摘编自石春艳《明清民本思想研究》 材料三 中国传统重民思想源远流长,但发展到近代社会,却没有自然而然地发展为近代的民本思想,主要原因是传统的重民思想有它固有的局限性。......孙中山一方面继承了传统重民思想的精华,另一方面打破了传统重民思想的束缚,把民本思想纳入民主制度的框架内来加以阐发,彻底否定了过去封建社会中官与民之间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孙中山经过十年的不断探索,其民主宪政思想在1905- 1906年间趋于成熟,其标志为“创立民国”纳入同盟会政纲并升华为民权主义理论。孙中山明确指出:“民国和帝国是不同的,帝国是皇帝一个人专制,民国是由全国的人民做主;帝国是家天下,民国是公天下。” ——摘编自肖飞《孙中山的民本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民本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超越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民本思想相比,孙中山民本思想的进步胜。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科技政策的演进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摘编自高建明《新中国科技政策的演进及特色》 从上表中提取一条有关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史实对其进行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观点”,“说明”须史论结合。)
|
29.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法国十九世纪的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是最重大的一种文学现象。以七月革命为标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确立,价值规律和自由竞争成了统治社会的法则。但是新制度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绝不是绝对符合理性的”。作家们在科学长足发展的社会生活中追求务实求真,准确、精微开始成为文学描写标准。处于上升时期的法国资产阶级有足够的勇气正视资本主义现实的不合理,对社会秩序的弊端表达憎恶与义愤,同情下层民众。不仅如此,他们还以复辟时期的社会为题材,揭露封建贵族卷土重来的反动性和抨击其倒行逆施。 ——摘编自柳鸣九《论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材料二 司汤达、巴尔扎克和福楼拜成为近代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通过文学创作记录那个时代的历史情况,使世人看到贵族阶层的腐朽和资产阶级对金钱的贪得无厌,反映了小生产者和底层民众的不幸与贫困生活。艺术上除了注重细节的真实外,还注重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用具体的人生故事反映出社会生活。因此,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为资产阶级时代文学中最有分量的一部分,使整个法国文学在发展过程中迄今为止仍高高居上,而且还在人类文学遗产的宝库中占有显著地位。 ——摘编自蒲雯《法国近代文学中现实主义特点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