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重庆市2020届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就会亲率三公九卿及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收(古代神话传说分管秋收科藏的神)等仪式。立秋之日很多地区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和祭祖的风俗。这些仪式和习俗

A.源于人们固守传统节气观 B.说明了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C.反映了统治者的亲民思想 D.体现了农耕文明的影响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公元前213,博土淳于越提出恢复分封制的主张,遭到丞相李斯的反驳。随后,李斯向秦始皇提出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和国家所藏《诗》《书》及百家语外,其他书籍均交官府销毁,材料反映出秦王朝

A.深化了统一管理国家体制的认识 B.存在着治国理念的矛盾斗争

C.使用暴力手段销毁诸子百家文献 D.通过统一思想巩固专制统治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唐代皇帝对要官子弟任职多有限制,尤其是很多诏令都对宰相子弟进行严格限制,如素官回避和翰林学士的任职限制,主要是针对宰相子弟选士,回避中也将宰相子弟列为主要限制对象,唐朝的这一做法

A.否定了宰相参与中枢 B.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旨在维护君主的权威 D.提高了庶族官员的地位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洪武初期,市面上主要流通铜钱“洪武通宝”,然而因铜料极端缺乏,铜钱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百姓仍习惯于使用元朝纸币认为铜钱有诸多不便于是朱元璋决定恢复用钞。这说明明初

A.货币政策源于经济情势 B.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C.百姓左右国家货币政策 D.冶铜技术水平下降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表是清代前期民间年画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部分)这反映出清代前期

A.女性自主意识凸显 B.底层女性地位上升

C.封建礼教与时俱进 D.女性维权意识强烈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世界意识”已经普遍盛行,甚至出现用以“万国”、 “全球”、“世界”等说法替代“普天之下”意义上的“天下观”,以“外国”、“异邦”等说法替代传统“四夷观”,这一时期“世界意识”的增强

A.维护了官方的正统意识 B.丰富了“中体西用”的内涵

C.根源于民族危机的加深 D.开启了外交理念的近代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28年,中共中央在给广东省委的指示信中提出:中国现在革命的发展事实上形成了特殊的方式,即农民割据,这种割据局面必须发展大城市的中心工人阶级的领导权就要在这上面表现坚强起来。”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尚未确立明确的民主革命目标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仍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南京国民政府在1946年4月公布的《修正土地法草案趣旨之说明》中说:“扶植自耕农,农地以归农民自耕之原则,实符国父耕者有其田之主张”。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该土地法的主要目的是

A.落实孙中山的土地政策 B.争取农民阶级对政府的支持

C.大力扶植自耕农的发展 D.消灭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共和国中后期的古罗马,统治者选择诉诸法律,出台了一系列对以豪华宴会为代表的奢侈现象进行规制的禁止奢侈法,从宴会的客人、饮宴的花费、饮食和餐具等方面对宴会进行规制这些规定

A.限制了社会行动的开展 B.维护了公民群体的利益

C.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俗 D.阻碍了罗马工商业发展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发表了《格列佛游记》,书中的格列佛游历小人国、大人国、贤马国,发现马能良好地治理国家,而被称为耶胡的人却丑陋自私,据此可知《格列佛游记》

A.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的不满 B.揭露了工业革命对人性的摧残

C.体现了现实主义写作风格 D.控诉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英国的行政权和立法权自“光荣革命”后便一直统一于议会之中,首相既是政府首脑又是议会执政党(多数党)的领袖。因此,以首相为首的执政党推行的某项立法往往都能通过。故执政党在任期内往往具有“独裁般的权力”,这一传统

A.延续了专制制度 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维护了议会主权 D.确立了君主立宪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表是关于印度铁路的简况,这主要反映出

A.英国的殖民需求影响印度的发展 B.殖民统治成就印度工业化

C.铁路线的差异源于需求的多样化 D.英印生产力水平差距较大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明初)的主要通货是比较多的,有元旧钞唐宋旧铜钱明通宝钱,至于金银、谷物、布帛等实物也能在民间市场上见到。自洪武八年发行“大宝明钞”始,为了巩固宝钞的地位政府禁止使用白银交易,并对钞、钱、银的比价做了官方的规定,于是,宝钞和铜钱便成了较为重要的两种货币,这个“钱并用”的局面大体持续到了宣德年间。这个时期的白银虽在禁止之,但是在实际交易中,白银却依然可见。宣德年间,在民间交易市场中,白银的使用开始普遍起来,尤其是巨商富贾所进行的国内外贸易更是如此,此时的宝钞逐渐退出流通领域民间交易开始实际以白银为主。明代日益扩大的贸易量使得各方对稳定通货的需求比以往更为迫切贵金属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便成为中外共同的趋势。对中国而言,海外市场的扩大与货币结构的压力使得中国对于白银的需求有了内外双重的需要,加上国内贵金属,尤其是白银产量的有限以及先前的大量流失使得中国货币结构的转变最终需要海外白银的大规模流入才能完成。

——摘编自邱永志《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

材料二  晚清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都不可回避地面临解决中国混乱的货制度和货币体系的问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决定把“废两改元作为统一货币解决银本位制度的第一步骤。1931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国际白银价格的波动,造成园内白银货币的大量外流。而九一八事变爆发,改变了国内“废两改元”货币制度变迁的格局1933年3月10日,南京国民政府确定以上海为试点,推行“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规定上海通用银两和银元兑换比例+颁布《废两改元令》,这样在政府强力主导下,近代“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得以完成。这次改革是在政府主导下完成的金融货币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快了中国金融货币与世界金融市场的接轨。

——摘编自王忠宝民国时期“废两改元”货币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货币制度变革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改革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改革的意义。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60年代起,欧洲和北美的一些国家相继开始工业化进程,走上了现代化道路,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完成现代化的国家。这些现代化的原发国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现代化具有很强的内源性,现代化的原动力来自自身内部产生的现代生产力的推动;2.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是现代化的两个重要基础;3.独立的民族国家;4.强大的文化精神资源。

——摘编自杨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日本因素》

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个时期(近代早期)除中世纪较为流行的骑马游泳击剑等传统项目外,还出现了足球、手球、网球等新兴运动项目,再加上在城乡各地较为普及的斗鸡、斗狗、斗熊等大众娱乐活动。为增加竞赛刺激性,很多活动比赛允许人们下赌注,以吸引观众积极投身比赛,很多人为了获得胜利带来的巨大荣誉和丰厚的比赛奖金尽心全力一搏,在赌金刺激下,人们高度投入,整个赛场气氛严肃紧张,充满刺激性。对于赌博比赛当时政府与民众坦然接受…随着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1618年和1633年斯图亚特王朝曾两次颁布法令,明确规定平民不得从事与其身份不符合的体育活动。体育活动被政府强制区分在近代英国剧烈变动的政治环境中,人们以行业,地域、年龄为单位组织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丰富文化娱乐生活的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规则意识。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体育活动的特点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发展潮流中逐渐被纳入民族国家建设的征程中。在体育救国”“保存国粹的口号下,以中国武术为主的土体育在多次击败外国大力士后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1909年,武术家霍元甲成立精武体操会,用于弘扬中国武术;1914年马良创编了新武术,认为考世界各国武术体育之运用,未有愈于我中华新武术者。”受维新思潮的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近代体育更有在国家与民族长远利益上的强种作用,康有为、梁启超、徐锡麟、陶成章等近代革命家思想家,都把体育提升至救亡图存的高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形成的民族主义思潮中,逐渐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其表现形态价值观念与目标诉求均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摘编自王纯、王柏利《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英国体育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