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可以推测当时 A.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B.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C.已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D.农业领域广泛使用铁犁牛耕
|
2. 难度:简单 | |
“有殷一代,继王位者,弟为多数,兄为少数。弟之继位有两种情况,一是继父之位,一是继兄之位。”这种情况在西周发生了改变,因其实行了 A.封邦建国 B.土地国有制度 C.礼乐教化 D.嫡长子继承制
|
3. 难度:简单 | |
汉朝建立后,“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同‘缺’)焉。”为此,汉武帝 A.颁布了“推恩令” B.设置了中朝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实行盐铁专卖
|
4. 难度:简单 | |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北朝有位士大夫曾对他说:“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此时距孝文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已六七十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现文化多元 B.鲜卑语成为了北方的通用语言 C.北魏政权的制度改革很不彻底 D.颜之推对鲜卑的习俗高度认同
|
5. 难度:简单 | |
“北宋建立后,面临五代所遗留下的最大问题,就是腹心之患和肢体之患。腹心之患,即禁兵;肢体之患,即藩镇。”下列选项中,属于北宋为了解决“肢体之患”而采取的措施是 ①“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 ②“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之” ③“事务悉归本州知州、通判兼总之” ④“中书之政,分于六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6. 难度:简单 | |||||||||
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表所列关键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
7. 难度:中等 | |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中写道:“‘地圆说’之所以能够传入中国是因为它与明代士人的精神世界有内在相应之处——万历朝的士人对‘格物’的兴趣;耶稣会士运用优于明代士人的方法(曲面几何)和工具(望远镜),向后者展示了自己是如何研究天与地的。”据此可知 A.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传入了中国 B.理学盛行促进了科技的广泛传播 C.明朝政府鼓励中外文化的交流 D.传教士开创了东西方交往的先河
|
8. 难度:中等 | |
18世纪晚期,在山东和河北大运河沿途,商业化的棉花栽种迅速发展。有些种植者利用漕运船只南下回程时的便宜运费,将原棉卖给江南的纺织业者以获取利润。上述现象反映了 ①运河便利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②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③小农经济遭受打击逐渐破产 ④民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9. 难度:简单 | |
“清朝开放了!几天前,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全世界(从此以后)每年我国都可以向北京城派驻一名全权公使,其逗留时间亦无限制。”近代法国《环球画报》的这则报道与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有关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0. 难度:中等 | |
1893年秋,张之洞因其主持的汉阳铁厂经费窘迫,立意在湖北织布局之外增建纺纱厂。他认为这样“既能辅佐布局之不逮(不足之处),兼可协助铁厂之需要”。由此可见 A.甲午战败使清政府放宽了办厂限制 B.张之洞对民用企业的认识走向深入 C.创办民用工业只是为辅助军事工业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其影响而产生
|
11. 难度:简单 | |
某班开展“图说历史”活动,小李同学搜集到如图“工农红军民族革命战争与义勇军的斗争联合起来”。但因记录单破损,出版年只能识别出“19?3年”。结合所学可以判断,这一年应是 A.1913年 B.1923年 C.1933年 D.1943年
|
12. 难度:中等 | |
1914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褒扬条例》,规定了表彰孝行节妇的条款;后又有颁发《祭孔令》、举行祭天活动和公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等活动。由此引发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出 A.“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B.“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13. 难度:简单 | ||||||||||||||||
陈望道是中国第一位全文翻译《共产党宣言》的译者。下表是《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相关信息
从以上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能够确定中译本最早出版于1920年4月 B.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已在中国传播 C.中共一大召开推动了原典翻译热潮的出现 D.该中译本在当时中国的出版物中最受欢迎
|
14.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刊登于1935年6月3日《申报》的国产牙膏广告《牙膏防御战》。对其理解正确的有 A.它可用于研究近代民族工业和国货运动 B.广告宣传成为近代企业经营的主要策略 C.工商界人士积极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使用英译名说明国人英语教育得到普及
|
15.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它还被评价为,是代表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建国大纲”和“政治纲领”。这篇文章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持久战》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
16. 难度:简单 | |
1949年11月和1950年1月,周恩来外长致电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大主席,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如图为1967—1971年历届联合国大会对“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②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新中国开始步入了世界外交舞台 ④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7. 难度:简单 | |
建国初期,中国的工业经济基本布局于东北和华北;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三线战略则着力于中西部;20世纪80年代,“东南沿海优先发展战略”被提出与实施。以上发展战略的变化 A.是对旧体制的一种突破 B.始终与中苏关系的演变紧密相关 C.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布局 D.体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成果
|
18. 难度:简单 | |
“公民权是所有民主政体最为根本的基础。”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以下选项中,属于梭伦“公民权”改革的是 A.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 B.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公民人身自由 C.公民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D.发放“观剧津贴”,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
19. 难度:简单 | |
17世纪,英国、荷兰的纺织业使里尔、佛罗伦萨、威尼斯这些原先的毛纺织业中心出现了衰落的现象。下列选项与此现象相关的因素有 ①新航路开辟 ②早期殖民扩张 ③政治变革 ④垄断组织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 难度:中等 | |
“政府把人民置于专制暴政之下时,人民就有权,也有义务,去推翻这样的政府……他禁止他的殖民总督批准刻不容缓、极端重要的法律……他力图阻止各州增加人口……他切断我们同世界各地的贸易。”以上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A.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B.法国的《人权宣言》 C.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D.美国的《独立宣言》
|
21. 难度:简单 | |
18世纪下半叶起,英国各界派出“植物猎人”,尝试将中国茶苗移种到印度,后又聘用中国茶工来优化印度茶的品种和种植方式。1888年,印度的茶叶产量达到8600万磅,英国从印度进口茶叶的数量第一次超过了从中国的进口量。英国发展印度茶的活动 A.适应了市场不断扩大的趋势 B.改变了印度人的饮食结构 C.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D.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
22.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以“世纪”为单位整理“近代以来科学的发展历程”。下列史实中,他可以列入“19世纪”的是 A.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创建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
23. 难度:简单 | |
如图浮雕中,拿破仑右手边是《查士丁尼法典》,左手指着《拿破仑法典》,脚下碑文大意为“我留下的这部简约的法典,比之前法国的任何法典都卓越”。以下关于《拿破仑法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继承并发展了罗马法 ②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③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④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24. 难度:简单 | |
1864年,俄国颁布《司法条例》,宣布帝国所有臣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权与行政权相分离,法官独立于政府且终身任职;确立公开与独立的诉讼程序,实行陪审员制和律师制。这表明俄国 A.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由此开始 B.三权分立的政权架构平稳运行 C.近代司法制度初步建立起来 D.沙皇专制的政治体制宣告终结
|
25. 难度:简单 | |
文艺作品能够折射历史的变迁。下列三幅画作的共同点是 A.都是现代主义美术的重要作品 B.都表现了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现实 C.都强调素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D.都受到光学领域研究成果的影响
|
26. 难度:简单 | |
1917年,俄国出现了“背带贩子”群体,他们将农产品背进城市,再把工业品带入农村进行倒卖。政府对此屡禁不止,但1922年后这个群体就逐渐消失了。造成这一现象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分别是 A.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B.实施“新经济政策”、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C.大规模开垦荒地、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
|
27. 难度:中等 | |
罗斯福说:“采用一种方法并进行试验,这是一种常识。如果失败了,就坦率地承认,再试验其他方法。但是不管怎样,一定要进行试验。”下列主张和做法,符合这一认识的有 ①尽管人民供养政府,政府却不应该供养人民 ②坚持金本位不动摇,稳定汇率制度 ③通过给予农场主补偿的方式削减土地耕种面积 ④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8. 难度:简单 | |
二战后,“人们深信,藉由动员、指挥人力、资源来造福大众,解决大型难题,乃是政府的职责……计划周全的经济会带来更富裕、更公平、更有管理的社会。”因此,西欧国家 A.发展新经济和第三产业 B.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增加指令性的计划指标 D.实行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
29. 难度:简单 | |
美国前国防部长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世界暂时避免了一场核浩劫。……在我经历了1962年秋天那几乎难忘的8天后,降低核武器的危险成为唯一深入我内心的挑战,似乎没有别的道路能召唤我。”该事件是 A.朝鲜战争 B.古巴导弹危机 C.“9·11”事件 D.科索沃战争
|
30. 难度:简单 | |
如图为某国际组织成员国的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该组织是 A.联合国 B.亚太经合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
31. 难度:简单 | |||||||||||||||
商鞅方升与统一标准 商鞅方升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属于国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下面是某位同学整理的相关资料信息。请你围绕“商鞅方升是标准器”这一主题,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解释,并谈谈你的认识。
|
32. 难度:中等 | |
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唐代文化的发展如同由百川分流汇为汪洋大海。朝廷经常举行的儒释道三教讲论就是典型例证。唐高祖在一份诏书中宣称“三教虽异,善归一揆”,奠定了讲论的思想基础。活动由皇帝担任主持人,与会者为三省六部的高级官员,参与辩论的是三教中最有声望和学问的“通人”,辩论地点在国子监或内殿,时间多定于朝廷重大节日。讲论的目的是使其相互观摩、商量意旨,而参与各方为了攻击对方、树立本教威望,莫不广引对方经典以资辩驳,许多人开始兼明三教。唐玄宗明确提出了“会三归一”的主张,开元、天宝时期的三教讲论更多呈现出一种调和、融合的意味。唐后期,讲论发生了变化,思想交锋和学术交流不再是主要目的。 结合材料和所学,对唐朝三教讲论的现象进行评析。
|
33. 难度:中等 | |||||||||||||
天安门广场与时代变迁 材料一 明朝开辟了“T”字形的宫廷广场,名曰天街,外建宫墙,把广场完全封闭起来。东西两翼以及南端凸出的一面各开一门,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正南为大明门,清初改称大清门。明清时期,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前竖立有刻着“官员人等,到此下马”的石碑,有禁军站岗;殿试结束后,黄榜经天安门转出长安左门张挂在临时搭起的龙棚里,叫“金殿传胪”;皇帝登基或册立皇后,在天安门举行“颁诏”仪式。 如图为清代天安门示意图。 材料二 1912年,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的门槛被拆除。1913年,长安街正式通行,千步廊被拆除。1915年,广场以南正阳门的瓮城也被拆除,并开辟了东西两侧城墙上的出入口,进一步便利了从外城直达天安门广场的交通。20世纪上半期,在这里出现过数次群众爱国运动。 1959年,天安门广场由原来的11万平方米扩大到40万平方米。如图为1959年改建后的天安门广场简图。 材料三 如题是首批国产的T-54A坦克参加1959年国庆阅兵正经过广场。 (1)请以“天安门广场的变迁”为主题,解读上述材料。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四 2019年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群众联欢。联欢群众演唱的歌曲中有以下三首:
(2)这些歌曲反映了新中国不同时期人民的精神风貌。请你从上表中任选一首,对此加以简要说明。
|
34. 难度:中等 | |
铁路交通与工业革命近代英国铁路交通发展大事记 17世纪初,达拉姆郡东北部的煤区铺设了木轨。 1761年,约翰·斯米顿发明了带有汽筒的鼓风机,大大提高了炼铁的效率及产量。 1763年,理查德·雷诺兹建造了第一条为人所知的铁路轨道,用车厢来运煤和铁矿。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机车,时速仅为6.5公里。 1825年,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通车,但不能全线使用蒸汽机车牵引 1830年,为了将利物浦码头的棉花尽快运往曼彻斯特的工厂,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营运,成为兰开郡棉纺工业的交通动脉,平均时速达到了29公里。营运的头18个月,运送乘客近70万人次。 1836—1837年,全国增加了上千英里铁路,1843年有两千英里,1848年达到五千英里。 1850年,英国干线铁路网基本建成,因有相应的港口通向海外,形成了若干较大的铁路——港口集中区 (1)阅读材料,对近代英国铁路交通的发展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 (2)结合所学,论述英国铁路交通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
35. 难度:中等 | |
国家实力与国际关系 材料一 有美国学者根据相关数据,制作了1872年和1950年世界主要大国的经济和军事分配(百分比)柱状图如下: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日本大量引进欧美先进技术并加工综合、改造提高,创造出适合日本需要的新技术。197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苏。80年代初,日本进一步提出“科技立国”的口号。1989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达60多亿美元,物美价廉的日本产品对美国市场造成巨大冲击。1990年,反映美国官方态度和立场的《外交》季刊提出“从遏制苏联转向遏制日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年世界主要大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美国“从遏制苏联转向遏制日本”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