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绵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到国子监行释奠礼(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命博士徐旷讲《孝经》,沙门慧乘讲《心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唐朝初年

A.出现“百家争鸣” B.儒释道三教合一

C.政府对思想控制加强 D.儒学地位受到了冲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文化史家的眼中,宋诗是一个思虑精微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宋人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思考,进而从凝思中省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底蕴。宋诗的这一特色

A.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

B.表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节

C.反映了宋加强专制集权统治

D.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这反映他

A.主张学校应该专注于道德教化 B.批判儒家伦理纲常

C.主张学校应该评议国政是非 D.重视推广儒家礼俗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高劳在《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中论述戏曲:“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从这段材料中看出

A.戏曲已经成为伦理教化的主要途径 B.戏曲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戏曲成为人们感情交流的主要途径 D.戏曲具有休闲娱乐功能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明清时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C.明清官员考核标准以德行为主

D.明清时期的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法国作家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翻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別,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雨果的话说明

A.古代中国没能实现向近代科技突破

B.古代中国缺乏科技发展的社会环境

C.古代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D.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脱离实践与社会结合不紧密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面是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此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5

0.33

21.29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66

 

 

A.明清时期官办教育体系日渐完善 B.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出加强的趋势

C.书院逐渐被纳入了国家教育体系 D.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必然结果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865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之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的这段话

A.干涉中国内政,推行奴化教育 B.认为中国应该改革传统科举取士

C.嘲笑清朝官员愚昧无知 D.指出中国士大夫实际政务能力差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为非重要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冲击而造成的猛烈、痛苦的动乱……”。中国近代前期的西学,“非重要的成分”主要指

A. 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

B. 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C. 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

D. 提高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素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由此可见,康有为的主要意图是

A.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假托先贤外衣,铲除封建统治基础

C.抨击顽固势力,采用西方先进技术

D.借助儒家思想,推行资产阶级改革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谭嗣同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霏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这说明谭嗣同

A.赞成民主共和的思想 B.希望回归君民共主的传统

C.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D.以儒学为变法的理论基础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

A.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

D.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显示出三民主义

A.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 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读书》杂志创刊号(见下图),被称为“在那个精神世界经历了长期禁锢而刚刚得到释放的时代”的诞生物,被视为“新启蒙时代”的象征之一。因为其

A.肃清了文革左倾思想余毒

B.探讨社会问题展开思想交流

C.开启对“两个凡是”的反思

D.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个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据此可知,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C.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D.思想统一,法律至上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一位古希腊学者提出:“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一观点体现了

A.树立人的尊严与权威 B.对教会权威提出质疑

C.社会对公民技能要求 D.古希腊无神论的思想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有资料显示,在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9万人中,约有8000—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开始摆脱宗教神学束缚 B.人文主义思想渗透到教育中

C.实现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D.公民受教育水平领先于欧洲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十四世纪末,“每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直到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于佛罗伦萨街头的骑士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这一现象说明,在佛罗伦萨

A. 追求社会地位的提高已成为社会主流

B. 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冲击着传统价值观

C. 商品货币关系提升了人们的社会地位

D. 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变得十分混乱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教规 B.用理性目光,审视人类社会

C.提倡科学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从哥白尼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欧美科学家信仰基督教的案例为数不少。这表明

A.基督教教义蕴含着理性精神 B.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彻底性

C.基督教会推行宗教宽容政策 D.科学与宗教并无矛盾之处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表中三位历史伟人对科技的看法各不相同,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姓名

看法

卢梭

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

爱因斯坦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邓小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A.卢梭的观点反映了体现了其对工业文明的理性反思

B.人类对原子能的利用印证了爱因斯坦观点的合理性

C.邓小平的论断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需求

D.三者观点完全对立,相互矛盾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在说明问题时除运用简单的四则运算外,还大量使用了比例关系、函数关系、不等式及众多的统计图表。这说明

A.社会史观的形成与数学的进步密切相关

B.史学研究、社会研究可以借助数量分析

C.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学习外国先进科学

D.数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条件之一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委员会授奖词称,“他的魔幻现实作品融合了民间传说、历史与当下”。莫言的作品实现了将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魔幻现实主义和中国本土的历史、故事、社会风情的完美结合,也充分印证了“三分文学,七分生活”的文学创作理念。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一致性,无优劣之分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列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A.人文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 B.人类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工业文明对信仰、传统和环境的破坏 D.各种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几经演化,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嘉、道时期,理学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理学营垒中出现了一个较有生气的湖湘经世派别,它强调理学的经世功用。如贺长龄等敏锐地感觉到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对当时学术界影响非常巨大。他委托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集清代中期经世实学之大成。稍后的曾国藩,更以清醒的政治眼光洞察到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需要经世实学的扶持,成为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郑大华、刘平《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容与地位的角度指出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儒家思想能绵延千年,成为传统文化主流的主观因素。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文明的交流,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晚明时期到清朝中期,约有500名耶稣会士来华,中国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大炮铸造法、历法、绘图、算术、天文、几何等西方文明,这为中国提供了使其自身现代化的机会。但这一缕微弱之光只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隐约闪亮,中国的士大夫总体上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自负非凡,以至不承认需要吸收外来学识。与此同时,传教士也将汉学传回了欧洲,利玛窦翻译的《孔子四书》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1682年耶稣会士向教皇呈现了400多部中国典籍译本。欧洲第一次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些大思想家如歌德、伏尔泰、亚当·斯密等成为中华文明的崇拜者。欧洲上空弥漫着进步的气息。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掀起了一个翻译、引介、学习西方的“西学东渐”的热潮。这时的 “西学”并非特指一科一门之学,而是囊括各种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总汇。其实,早在明末,徐光启在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就已经意识到中国缺少西方人所具备的那种“实学”,于是倡导“实学救世”,提出“欲求超胜,必先会通”的主张。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倡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与当年徐光启的主张一脉相承。清末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实质上旨在采纳西学为我所用。严复倡导“中西体用一致”,并大量翻译西方近代哲学、逻辑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各种社会科学学说,引入“天赋人权论”“进化论”等近代西方思潮,提出“统新故而观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其目的在于推行变法维新。

——摘编自张允熠《东学西传、西学东渐和中西融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的特点并分析这种交流对双方社会转型的影响

(2)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西学东渐的变化及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