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孔子反对贫富过于悬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也抨击过“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食人也”的社会现象。这反映了先秦儒家 A. 对专制体制的不满 B. 对社会正义的诉求 C. 过于理想化的追求 D. 不符合统治者需求
|
2.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举贤良”“用天下之贤人”等改革措施。董仲舒的这些主张
A. 传承了先秦教育与用人体制 B. 适应了郡国并行的政治要求 C. 有利于强化国家“大一统” D. 使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
3. 难度:中等 | |
王阳明提出“良知”说,认为只要去除物欲的“昏蔽”,人人皆可为圣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 B.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 C.冲破了社会等级观念 D.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
|
4. 难度:简单 | |
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纪昀说李贽的著作“皆狂乖谬,非圣无法。”由此可知,李贽 A.离经叛道的思想为后世唾弃 B.对封建正统进行激烈的批判 C.否定儒家经典倡导思想解放 D.否定君主专制具有民主思想
|
5. 难度:中等 | |
普罗塔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这反映了普罗泰戈拉 A. 强调人类的理性 B.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C. 主张知识即美德 D. 对自然界充满了恐惧
|
6. 难度:困难 | |
16世纪,英格兰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虽仰慕拉丁语,但更崇拜母语”;同一时期,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欧洲 A. 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B. 民族意识逐步形成 C. 文艺复兴渐入高潮 D. 宗教改革纵深发展
|
7. 难度:中等 | |
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论体现了 A.自由平等,主权在民 B.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C.天赋人权,个人自由 D.主权在民,联邦共和
|
8. 难度:中等 | |
意大利诗人但丁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是用拉丁文(教会的官方语言)写的《论俗语》(俗语:各地方言)。该书成为他用意大利语写作《神曲》的理论根据。但丁意在 A.创立一种全新的语言体系 B.摆脱宗教对民众的思想束缚 C.使文艺创作更契合现实需要 D.向民众阐释文学创作的原则
|
9. 难度:简单 | |
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她是 A. 《诗经》 B. 汉赋 C. 宋词 D. 小说
|
10. 难度:中等 | |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造型艺术,借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由此可知,脸谱艺术 A.折射出社会经济秩序 B.标志着京剧艺术成熟 C.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 D.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
11. 难度:中等 | |
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上述论断评论的科学理论是 A. 相对论 B. 生物进化论 C. 经典力学 D. 量子假说
|
12. 难度:简单 | |
1848年,英国杂志上发表了一首关于泰晤士河的讽刺诗,其中一节这样写道:“污秽怎堪此河流,伦敦诺尔一路臭”上述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B.人民缺乏环保意识 C.政府疏松的管理 D.工业革命的发展
|
13. 难度:困难 | |
鸦片战争结束十余年后,有开明士人评价魏源的“师夷长技”时称:今天下非无讲求胜夷之法,“不曰以夷攻夷,即曰师夷长技”,“天朝全盛之日,既资其力,又师其能,延其人而受其学,失体熟甚”。这从侧面说明当时 A. 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B. 社会变革意识比较淡薄 C. 魏源思想引发世人共鸣 D. 清朝政府厉行文化专制
|
14. 难度:困难 | |
新文化运动期间,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但并不予支持,并公开声明:“像钱先生这种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本志同人多半是不大赞成的。”这反映出当时陈独秀 A. 继续维护儒家学说统治地位 B. 理性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C.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 D. 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
|
15.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指出,尽管维新变法运动中“思想激荡之势包含各种各样很不相同的思想,但它主要是以一种激进的倾向为特征”,这种特征反映了对国家富强问题的关注,这种激进思想打击了传统政治秩序的思想基础。这反映出维新变法运动 A.使思想界陷入混乱 B.具有思想启蒙的特征 C.因激进而难以被接受 D.打破了传统政治秩序
|
16. 难度:中等 | |
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谈到“科学”时很少讲具体的技术,更多讲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的层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科学理论不断取得新突破 B.民族工业萧条技术无用武之地 C.人们对西方文明认识不断深入 D.马克思主义对人们的科学指导
|
17. 难度:中等 | |
孙中山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儒家的大同主义。”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A.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核心 B.融合了东西文化 C.是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 D.发展了共产主义
|
18.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者的本质共同点是 A.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 坚持独立自主的群众路线 C. 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19. 难度:中等 | |
“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为了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这论断的意义在于 A.纠正了长期“左”倾错误 B.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C.推动了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D.指出了社会主义本质内涵
|
20. 难度:中等 | |
《创桥中国史》指出:“从1943年以后,特别是从1945年起,他的思想就十分清楚地被看成是使马克思列宁主义适应中国情况的最权威的范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文化的总结和顶峰。”这说明他的“思想”是 A.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B.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总结 C.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
21. 难度:简单 | |
“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他生前有不少人问:“原子弹成功后,你得到多少奖金?”他总是笑而不答。直到1986年病危时,杨振宁看望他提起此事,他才回答: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邓稼先的这一事例反映出 A.建国初期科技投入的不足 B.新中国科技事业进展缓慢 C.中美在国防上的巨大差距 D.科技人员为国奉献的精神
|
22. 难度:中等 | |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大陆设立了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以奖励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作家。上述奖项的设立( ) A.清除了文学上的“左”倾错误 B.引领了新时期文学的新思潮 C.有利于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化 D.体现了文学改革的持续深化
|
23. 难度:中等 | |
卡彭铁尔的小说《消失了的足迹》被人们比作现代版的《桃花源记》。下列作品与《消失了的足迹》风格相近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战争与和平》 D.《百年孤独》
|
24. 难度:中等 | |
1940年,德国将入侵波兰的残酷情景拍成故事片《火的洗礼》,并在进攻挪威时放映,以打击其斗志。而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改名为《苦难的一幕》在国内放映,丘吉尔还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苏联和美国。这段材料说明 A.电影技术最早诞生于二战时期 B.冷战时期东西方文化严重对立 C.历史影片能客观还原事实真相 D.立场差异影响电影的使用意图
|
25. 难度:简单 | |
学术界对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存在不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种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表现了思想创新的理论勇气。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这一命题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王一人垄断;三是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 ——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社会批判精神》 材料二 黄宗羲虽然将民本推到了极致,但其政治哲学思想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民本是一种“定对目标选错道路”的空想,永远无法到达“利民”的目的地,因为其一旦进入实践,必然被君主改造成外儒内法的伪民本。如果把民本当成民主,就会让一种“名为民主实为专制”的东西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其结果将是不但不能实现民主的目标,而且还会败坏民主的名声。但民本不是民主并不意味着民本思想没有价值。这种“反法之儒”给走出“秦制”的近代中国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思想动力,并为接轨“西学”提供了本土资源。 ——摘编自丁新宇、郭强《民本非民主——定性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现实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社会批判精神”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否定黄宗羲“民本”思想的具体表现及其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理论价值。
|
26.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冷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形成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和影响。
|
27. 难度:中等 | |
我们的“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其范围大于学术文化,包括了一切的传统文化与形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国学热的发生和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晚清到辛亥革命,以章太炎为代表,提出了“用国粹激励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的著名口号,倡导保存捍卫国学,第二阶段是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国学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特别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关注的是批判原有文化,引进西方文化价值来发展现代中国的文化。第三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北大、燕京等大学纷纷设立国学研究院,王国维和清华国学院的学者是这一阶段的代表,国学研究不是关起门来研究,始终与世界的中国研究、汉学研究东方学研究连接在一起。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材料二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20世纪90年代中期迎来了第一波“国学热”,社会转型需要一种与革命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由此促进的文化转型,构成了现代文化景观的大背景,踏入21世纪以来,全方位的国学热四面兴起并持续升温,其中媒体的参与然起了很大作用,而来自民间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扮演了主要的推动力量,目前的国学热兴起的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快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所引致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改变。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国学热发展变化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阶段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从兴起原因和推动力量的角度概括近代、现代国学热兴起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现代国学热兴起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