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表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古代中国政治的诡谲多变,反复无常 D.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
2. 难度:中等 | |
1933年,蒋光鼐、李济深等国民党将领与红军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935年,中共在《八一宣言》中呼吁各党派“兄弟阋墙外御其侮”;一二·九运动后中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上述信息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A.国民政府对日态度从妥协退让到坚决抗战 B.民族危机持续加重促使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C.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加剧,反蒋派坚持抗日 D.国共两党由互相对峙、内战走向合作抗日
|
3. 难度:中等 | |
学者张鸣在《红色的个案一一苏维埃乡村追求》中写道: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淸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这里的“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是指中国革命 A.没有充分发动群众 B.不了解中国国情 C.照搬苏俄模式 D.以工人运动为中心
|
4. 难度:中等 |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但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在亲自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及监督权之余,将国家权力中的行政权、审判权、法律监督权等分别委托给政府、法院、检察院,而全国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则必须对选出的代表、委托的国家机关进行监督。这体现了( ) A.民主代议制形式 B.直接民主的原则 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D.“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
|
5. 难度:中等 | |
某学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该学生试图揭示的是 A. 中德关系趋势 B. 中美关系趋势 C. 中苏关系趋势 D. 中日关系趋势
|
6. 难度:简单 | |
古代罗马人关于“法”留下了很多论述,其中体现“法治”原则的是 A.一切法律都和任何财产有关 B.因为法律统治执政官,所以执政官统治人民 C.我因感觉到上帝的旨意而笔削于法律 D.法律的功能在于命令、禁止、允许和惩罚
|
7. 难度:中等 | |
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认为,“只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和通过共和国的政府形式才能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对这种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的曲折和反复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中曾建立的共和国实际上只是夺取胜利的途径 D.君主立宪制才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终归宿
|
8.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列宁在1917年8月9日越过俄、芬边境时使用的假身份证,证上姓名是伊万诺夫,职务是火车机车司炉。当时列宁持此证越境最直接的背景是 A.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 B.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建立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 D.彼得格勒笼罩着临时政府的白色恐怖
|
9. 难度:中等 | |
2009年5月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这样评价美国对欧洲国家安全的作用:“美国的安全保证,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让我们受益,也使不少欧洲邻国在国家安全方面搭上了山姆大叔的便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安全保证是通过 A.“马歇尔计划” B.欧共体 C.联合国 D.北约
|
10. 难度:中等 | |||||||||||||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A. 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 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 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较广 D. 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
11. 难度:简单 | |
道光以后四川省开始大量种植鸦片.鸦片的种植和贸易成为近代四川商业性农业的主要方面.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现象体现了( ) A.外部市场对商品生产结构的调节作用 B.清政府中央集权的逐步削弱 C.四川农民“唯利是图” 的经济意识 D.近代农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因素
|
12. 难度:困难 | |||||||||||||||||||
根据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中国1952~1956年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A.1952年全民所有制企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以上 B.1956年公私合营企业占据相当比例,意味着改造尚未成功 C.对农业的改造是集体所有制企业所占比例提高的重要原因 D.三大改造是1952~1956年所有制结构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
|
13. 难度:中等 | |
1912年7月6日,北京的文化人之间因政治观点不同而发生一场无约之殴。《国风日报》等七家报社的工作人员(同盟会干事)将《国民公报》(非同盟会系报纸)经理佛苏、主编蓝公武痛打并将报馆一切机器什物捣毁一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同盟会认为“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不能享有言论自由” B.国民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 C.国民享有一定的言论、著作、结社等自由 D.为维护民主共和斗争激烈
|
14. 难度:中等 | |
开辟新航路引发的贸易路线的转移,西欧国家可以 ①向东由小亚细亚到达东亚 ②向南绕非洲大陆南端至东方 ③向西经过南美洲前往亚洲 ④向北横穿亚欧大陆到达东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5. 难度:中等 | |
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这主要说明 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 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 C.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D.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
16.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的发展 B.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
|
17.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区域性合作组织的三种模式( )
下列选项中组织与模式对应正确的是:( ) A.欧洲联盟——模式1 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2 亚太经合组织——模式3 B.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1 欧洲联盟——模式2 上海合作组织——模式3 C.亚太经合组织——模式1 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2 欧洲联盟——模式3 D.欧洲联盟——模式1 上海合作组织——模式2 亚太经合组织——模式3
|
18. 难度:中等 | |
《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 A. 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 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 C. 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D. 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
|
19. 难度:中等 | |
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A.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B. 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C. 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 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
20.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离骚》是古典文学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B.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C.“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中国画的特点 D.“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
|
2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外交机构的演变
——摘编自《中国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等 材料二 1949年4月周恩来指出:“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 ——摘自《周恩来选集》 材料三 上合组织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的原则,致力于地区稳定、安全和发展,同1955年为对抗“北约”而成立的“华约”有质的区别。上合组织……同当初那个受苏联主宰并拥有强大超国家机构的“华约”大相径庭。 ——摘自《新民周刊: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凸显务实合作》 (1)据材料一,指出清代外交机构的演变。从中反映出中国历史发展的哪一趋势? (2)概述材料二中周恩来的外交观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些外交方针体现了这一观点?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比较上海合作组织与华沙条约组织在性质上的不同。
|
22. 难度:中等 | |
政治民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完善。其中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主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史》 材料三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 (2)材料二反映出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变化历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
23. 难度:中等 | |
消费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折射出时代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管子·八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的主张,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苏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色电视机或微波炉,这或许可以被原谅。但是,并不是所有消费社会的产品都具有复杂的技术。实际上,最为简单的莫过于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整个“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 ——尼尔·弗格森《文明》 (3)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三中“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的原因。 材料四 1978-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近5番,增长了30.5倍,年均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实际增长6.4%,比1949-1978年的年均增速高2.7个百分点。 ——2009国家统计局报告 (4)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哪些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农民消费支出的迅速增加?
|
2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少向乡村提供产品,……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 ——摘自《中华文化史》(上) 材料二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1951年以后,英国先后颁布了国民救助法、国民卫生服务法等,进一步完善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福利体系。德国于1957年颁布《农民老年救济法》,开始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1972年建立农民医疗保险体系。法国1952年为农民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60年将医疗保险覆盖到农业从业人员。 ——摘自刘家庆《现代西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与思考》 (1)材料一中,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这种联系给农村带来的影响。 (2)材料二中,两个时期“改变组织方式”分别是指什么?说明后一种“改变组织方式”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内容反映了西方国家二战后资本主义出现了什么新变化?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特点?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对全球化政治内涵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论。有学者曾归纳为3个宽泛流派:极端全球主义者、怀疑论者和变革论者。在极端全球主义者看来,当代全球化标志着一个新时代,其中各个民族日益服从于全球市场的约束,意味着人类行为框架的根本性重组,意味着民族国家的终结,其突出特征是全球资本主义、全球治理和全球公民社会;怀疑论者则认为,全球化在本质上是一个神话,全球化掩盖了国际经济不断分裂为三个主要的地区集团、国家政府依然强大的现实,认为全球化不过意味着更高水平的国际化和区域化,国际化依靠国家的默许和支持,甚至认为与19世纪90年代相比,世界的相互依赖程度更低;对变革论者而言,全球化的当代模式是前所未有的,全球的国家和社会正在经历一个深刻的变革过程,它们努力适应着这个相互联系更紧密、但又非常不确定的世界——其中国际事务与国内事务、外部事务和内部事务不再有清晰的区分,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不确定性的历史进程,既有全球整合的一面,也有分裂的一面,并相信全球化改变着国家权力和世界政治。 ——房乐宪《全球化的多维政治内涵及思考》 评材料中关于政治全球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