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辟雍是周天子进行祭祀祖先、布政、施教等活动的综合性场所。周天子在开放空间通过礼乐仪式将传统风俗习惯和国家治理规范传递给无数受众。由此可见,辟雍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 聚集宗室功臣,巩固集权政治

B. 调和贵族关系,促进社会和睦

C. 区分血缘亲疏,维护等级秩序

D. 传递知识信仰,增强文化认同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东汉中后期,皇帝早卒者较多,嗣君年幼,外戚得以擅权;至嗣君成年,则依靠亲信宦官翦除外戚实力,宦官专权局面随之而起。由此,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出现。这主要是由于

A.君主专制体制得到加强

B.外朝官僚机构作用弱化

C.君主软弱权臣有机可乘

D.豪强大族左右政治局势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三省六部制各存实亡 B.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C.有效避免了个人专断 D.权力制约进一步明确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1853年太平天国正式开科取士,规定:“人人都可考,凡应试者皆及第”,考试内容为拜上帝教的教义,考试还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据此判断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

A. 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主张

B. 表达了对封建正统的反叛

C. 争取到士人的广泛支持

D. 向民众普及了天主教教义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甲午战前,英国人赫德认为,中国的“陆军和海军,并没它自己所想象的实力”,“(日本)料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中国方面不免又用它的老战术。但是只要它能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由此可见,赫德认为

A. 中国的国情更适合对日本持久作战

B. 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战术的落后

C. 作战意志是日本取胜的充分条件

D. 军事实力在战争中具有决定作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中国的一日:1936年5月21日》记载:上海租界的小巡捕今天开会新学到的第一件事是认识了一种花——樱花,这种花他之前从没见过,可是碧眼黄发的洋大人告诉他,一旦看到门前挂着类似图案木板的住宅,一定要多加留意,特别保护。这反映了

A.租界注重保护各国侨民

B.日本侵华势力日益增强

C.日本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D.侵华列强利益日趋一致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自1943年1月起,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列强享有的治外法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等在华特权,收回了过去所丧失的诸多国家主权……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中国代表顾维钧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大国地位由此获得体制性确认。上述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在于

A.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C.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的新路

D.中国以自己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赢得国际声誉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并特别指出:“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大舞台

B.突破了美国的包围封锁政策

C.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D.积极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763—1770年,英王乔治三世不停地撤换首相,先后撤换了4个。乔治三世和首相的矛盾使人看清,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寿命不长。同样地,也有一个事实:首相如果得不到议会的尊重和支持,也立足不住。下列对这一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英王仍有很大的专制王权

B.英责任内阁制并不能真正制约国王专权

C.代议制民主的完善是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D.国王和议会分享国家行政权力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王绍光先生认为,无论什么民主,只要是选举,就只能选出精英,最终搞的只能是精英统治,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是“选主”;只有抽签,才能让“所有的人”获得出任领导职务的平等机会,才能打破精英跟一般人的界线,才能有真民主。由此可见,他认为抽签选举制

A.保障了普通公民的政治权利 B.推动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C.有利于排除精英对民主干扰 D.不存在忽视公民素养的弊病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罗马法规定,请求返还所有物之诉,当事人须带着系争实物到庭,如果系争物是不动产或树木之类不便携带,也必须拿一些象征性的标志物(如土块、树枝)到庭,双方并立,用木棒按触其物,装作争夺的架势。如果一方当事人稍有差错,就会导致败诉。这反映出罗马法

A.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

C.强调实物证据

D.保证了公正公平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表为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统计,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时间

被修正数

年平均数

1867—1869年

17项

5.7项

1880—1885年

11项

1.8项

1896—1900年

1项

0.2项

 

 

A.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 B.议会上院势力明显衰落

C.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 D.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小铁片”也有大文化,美国各州的汽车牌照设计色彩纷呈,五花八门。这从侧面反映出美国

A.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特点 B.邦联制下的松散无序状态

C.交通管理没有统一的规范 D.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原则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如图所示。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

B.民众的税收负担沉重

C.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D.财政困难和军备废弛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明末清初,佛山镇、汉口镇、景德镇和朱仙镇的民营工商业特别发达,被称为“天下四大镇’。清代前期,不少有眼光的富户纷纷“遣子弟学工艺、佐懋迁(懋迁:贸易)”于此,使其点为四所巨大的“工商学院”。据此可知,当时的四大镇

A.经济的辐射引领作用较为显著

B.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宽松

C.教育事业的发展得到大力支持

D.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苏州地区明清碑刻中常见“切铺均隶浙绍,在长元吴三邑各处,开张浇造烛铺,城乡共一百余家”,“职等原籍常郡……遵例领帖纳税,开设猪行”,“身等原籍溧水等邑,在苏开张水灶为业,缘异乡投苏,帮伙甚多”等文句。这主要说明了当时

A. 同乡同业现象普遍

B. 城市手工业发达

C. 城乡之间差距缩小

D. 地域性商帮活跃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洋务运动初期,军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调拨各省。19世纪80年代后,沿海各省中哪一省需配备兵船就由该省筹款。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等企业,如果所产某种武器的售价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过多,就会停止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期间的军事工业

A.使沿海军事力量布局平衡

B.无法完全规避价值规律制约

C.高度关注企业的生产成本

D.逐渐由官办向官督商办转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

A. 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

B. 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

C. 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其宗旨

D. 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联邦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这实质上说明

A.各州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

C.美国对英国经济的依赖性

D.政府拥有法定货币发行权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35年,蒋介石提出将川滇黔为中华民国复兴的根据地,把四川作为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后来国民政府确立了以西南地区为新建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开始将沿海工业迁至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这反映出国民政府准备

A. 转向战时经济体系

B. 平衡地区经济发展

C. 建立官僚资本垄断

D. 防止西南军阀做大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斯大林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

A.注意调动农民的奉献热情

B.大力效仿西方工业化道路

C.努力完善工业化建设理论

D.急于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并配有标题“美国人领取救济——在‘世界最高生活水准’的广告牌下,美国人民排着长队领取救济。”该照片最早出自1937年2月美国《生活》杂志的新闻报道,原标题是“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胡佛应对危机的效果十分有限

B.美国忽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巨大冲击

D.教材对该材料的处理存在不妥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通过与私营企业的合作而取得经济的恢复,鼓励物价上涨,从而使利润增加,并用提高工资的方式使购买力增加以刺激复兴。”此处描述的应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传统科举落第文士,大多做教书先生或回家种地。到了明朝又多新的出路,比如可以给官员做师爷,给商人做参谋,甚至还可以去戏班子写戏。据此可知明代

A.科举制度趋于衰落

B.戏曲备受士人推崇

C.城市经济发展繁荣

D.社会等级秩序混乱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孔子时代,儒家比较侧重强调“仁”和“礼”,汉代儒家比较侧重强调“孝”,并有“汉以孝治天下”之说。据此推知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深受黄老之学的影响

B.察举制取代了军功授爵制

C.汉武帝采取诸多尊儒措施

D.汉代巩固统治的现实需要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妇女有财产继承权,法律也允许妇女改嫁、离婚,甚至丈夫外出三年不归,女方就可以主动提出离婚。这说明宋代

A. 妇女地位逐步提高

B. 理学影响范围有限

C. 三纲五常尚未出现

D. 儒家伦理已法律化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武则天称帝前后,按照“上有依于古体,下有改于新文”的设想,亲自创造了十八个新文字(如下图所示),史称“武周新字”。“武周新字”的创造

 

A.推动了唐代文学艺术发展进入新阶段

B.为后代唐朝文物考证提供了历史信息

C.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字走向成熟

D.顺应了古汉字演变发展的趋势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下表反映了

 

国别

代表

主张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提出交换正义的概念。交换正义是人们进行交易的行为准则。

古罗马

盖尤斯

把债划分为契约与私权两大类。

荷兰

格劳秀斯

传播了经院学者的契约理论:恪守契约是至上性的原则。

英国

霍布斯

国家起源于契约。

德国

康德

通过国家契约建立欧洲的统一与和平及全世界的统一与和平。

 

 

A. 契约精神是古今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B. 契约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丰富

C. 契约精神自古以来就是西方的主流思想

D. 契约是关于国家和国家权力起源的学说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在回忆录中写到:“中华民国八年,写成世界公历是最容易记忆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这一年

A.新民主主义理论正式提出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

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思想,在西欧各国都出现过。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了获得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改变了之前许多思想家将粮食、衣服等看做是财富的观点,认为只有货币才是真正的财富。重商主义学者从西欧各国现实出发,研究当时的经济现象,得出了重视商业、重视货币等经济观点,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是一些学者在阐述对于某项政策问题的看法时的一些观点。

——杨建飞主编:《西方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可以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企业,使之最合适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从重商主义到经济自由主义历时百余年,这次经济政策变革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稳定。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但其弊病也逐渐突出,生产急降、企业破产、投机泡沫、经济混乱等经济现象,加上失业贫困严重和阶级矛盾等社会现象,成为常见的危机景象。

——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第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经济政策由重商主义转变为自由主义的历史背景。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500年来世界历史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进程中,西方世界自19世纪初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西方秩序主导者的接力棒在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之间相互交接。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基本上是一种“等级体系”。

——摘编自苏长和《从历史维度认识国际秩序的演进》

材料二  20世纪奉为天条的西方“先进理念”,在21世纪都变成了问题。一是福利制度难以为继,“贪婪的1%”统治“受害的99%”的制度缺陷无法自我修复。二是民主政治制度发生异化,权力制衡、“选举驱动”、政治“媒体化”等使“内斗”加剧。三是国际公信力正在下降,热衷于采用军事手段推行其政治目标,利用货币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极力向外转嫁危机。

——摘编自杨洁勉《西方困境与中国和平发展》

材料三  21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因此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顺应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维护世界和平的必然举措,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坚实的现实基础。

——摘编自任洁《人类命运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导致西方秩序主导者发生变动的因素及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西方秩序陷入危机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