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邯郸市2013-2014学年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材料反映了

A.西周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

B.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

C.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D.血统是西周等级制度的唯一标准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

A.满足皇帝的私欲 B.彰显皇帝的权威

C.强化君主的权力 D.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由此反映了元代政治的特点是

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C.中央对地方实施多层次管理 D.地方分权,各机构相互牵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之一。清代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突出表现在

A.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B.设三司分化地方权力

C.打破山川地理之势重划行政区划 D.设置卫所加强军事控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 B.作者主张控制人口增长

C.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 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易经·文言》中提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由此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

A.知性理性合一的特征

B.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特征

C.注重对真善美的追求

D.注重对科学与真理的追求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朱熹强调:修齐治平。其反映的共同主张是( )

A.人本主义 B.经世致用

C.重道轻器 D.积极入世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小题目命制不适宜的是

A. 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B. 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

C. 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D. 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她是诗歌的一种,是合乐的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

A.北方民歌 B.骚体 C.宋词 D.明清小说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的是白色,包拯的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

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

C.凶猛残暴

D.刚直果敢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近代以来,中国相继发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反映的基本趋势是

A.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生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辛的时代课题作出的最符合中国实际的选择是

A.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实行全民族抗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图是反映中苏关系的一幅宣传画,其创作时间最早可能出现在

A.过渡时期

B.三年困难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独立报》经济编辑奥格雷迪认为,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越美国。报道引述专家分析,中国在国际问题上亦愈来愈愿意发挥其政治及文化的影响力,由全球暖化到达尔富尔危机,以至朝鲜核问题,中国将愈来愈起关键作用。这一判断( )

A.肯定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超过美国

B.承认中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C.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D.认识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A.重视证据

B.公平公正

C.契约至上

D.注重程序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如果把整个西方文明比作一座大厦,那么它则是由两根柱子支撑,即“两H”:Hellenis和Hebraism,亦即“两希”:希腊和希伯来。抓住了西方传统的这两个方面,便是抓住了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下列不属于希腊对西方文明的贡献的是

A.强烈的进取精神 B.民主平等精神 C.人文精神 D.信仰精神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美国麦迪逊曾说:共和国无论多小,为了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下列说法符合他的主张的是

A.既要让公民行使权力又要限制行使权力的范围

B.应该采取中庸原则,处事不偏不倚

C.应该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

D.代表机构既能体现广泛性又要精干有效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易中天在《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说:一群不知道国家为何物的乡巴佬,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参考;更邪门的是,二百多年来,这部宪法没有改动一个字——如果遇到问题,美国人也仅仅搞个修正案来弥补。天下奇事甚多,美国宪法却是奇迹中的奇迹。作者意在( )

A. 说明美利坚民族缺乏创新精神 B. 肯定美国宪法相对稳定

C. 强调美国宪法存在明显的不足 D. 赞赏美国宪法非常完善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

A.工厂制组织形式 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机器大工业生产 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18世纪初,一位叫罗伯特·克莱夫的英国人在到达印度后的几年里,曾写信告诉父亲:“我得到的财富使我能在祖国过上我做梦也想不到的好生活……我已经给姐妹们每人汇去2000英镑,并将在适当时候照顾弟兄们”。罗伯特·克莱夫信中“我得到的财富”最有可能来自于(   )

A.对殖民地的掠夺 B.大规模商品输出的回报 C.贩卖黑人奴隶 D.海外资本输出的回报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833年,英国颁布法律,宣布在大英帝国范围内废除奴隶制。而美国到了1863年才宣布废除参加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制度。导致英美30年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A.宪法颁布的时间差异 B.政治体制的形式差异

C.工业革命的进程差异 D.代议制完善程度差异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工人在失败面前无所畏惧,并已准备好在德军进城后引发的武装冲突中与敌人血战到底……新成立的临时政府的首脑……担心工人们会用国民自卫军的武器把自己武装起来激怒德国人。该材料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 D.纳粹占领巴黎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最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对苏联某位领导人的经济改革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据此推断这位苏联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向右转”。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

A.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D. 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主要是因为

A.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强

C. 各国逐渐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D. 各国经济政治利益趋于一致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2004年,在联合国第58次大会上,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以纪念一个具有划时代物理学贡献诞生100周年,并盛赞是它改变了传统物理学固执而绝对的不合理状态。这个划时代物理学贡献

A.改变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B.开启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大门

C.从微观领域完善了经典力学体系

D.从运动角度论证了世界的相对性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这种文化思潮酝酿于19世纪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在西方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遍流行。它是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反驳,也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不满与反抗,其中凝结着现代人对自身的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下列作品可以体现这种文化思潮的是

A.《唐璜》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母亲》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越礼),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材料三 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

材料四 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居民消费主要追求三转一响的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8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家用电器普及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热潮,以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成为集中的消费热点。新四件基本普及后,电话、空调、家用电脑又逐渐进入城镇居民家庭,汽车、住房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城市家庭。

——摘编自凤凰财经网

请回答: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消费观念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消费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的变化。综观古今,你认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唐朝工商业分布图                                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图

比较上述两幅地图,提取两项有关古代工商业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与三十年代之交,我国因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币制难以维持,国内的货币发行也未趋统一,杂乱不堪。国民党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元在市面上流通,并强制将白银收归国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国民政府法币政策的实施。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条文: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七款……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进行复议。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思想原则?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两国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8年在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建立了保卫和平的组织。1949年4月在巴黎和布拉格召开了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有72个国家的代表参加,选出了常设委员会,大大推动了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1950年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常设委员会发表了《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并开展了签名运动。半年中签名的达5亿人。许多国家建立了全国性的保卫和平委员会。1950年11月在华沙召开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材料二  美国于1965年8月向日内瓦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一项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草案。同年9月,苏联也向联大提出一项条约草案。1966年秋天,苏美两国开始秘密谈判并于1967年8月24日向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联合草案,1968年3月11日美苏又提出联合修正案。1968年6月12日,联大核准该条约草案。1970年3月5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大会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5票弃权的压倒多数票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是一项旨在促进全面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核裁军进程,从而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条约。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战后和平运动的主题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

(2)相比材料一,材料二在防止核战争方面有何新变化?简要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李鸿幸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知猛然打响,在中曰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怀揣富国弦兵的同样梦想,李鸿幸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略迟,然而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大清王朝愈加摇摇欲坠,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世事波云,人生飞絮,同样是“经世之才”,一个身背骂名,抑郁而终,一个大功告成,奇勋盖世。出现这样悬殊的结果,令人深思。

——《文化博览》2007年第五期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日近代化大比拼”分别指什么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造成李鸿章人生悲剧的原因有哪些?据此谈谈你对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悲喜人生的看法。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