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中“齐鲁”是古来对山东的别称,这一称谓最早源于(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
|
2. 难度:中等 | |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燕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天子 B.燕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
3. 难度:中等 | |
春秋时期,秦穆公久闻百里奚贤名,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解除其奴隶身份,并拜为上大夫。百里奚辅佐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使秦异军突起。由此可见当时秦国 A.等级观念逐渐消亡 B.贵族政治出现松动 C.践行儒家用人之道 D.军功爵制遭到破坏
|
4. 难度:中等 | |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 ) A.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标志着选官制度的成熟完善 C.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 D.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
|
5. 难度:中等 | |||||||||||||
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右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 )
A. 突出了权力的制约平衡 B. 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 C. 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D. 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
6. 难度:简单 | |
2009年11月5日,乾隆玉玺“八微耄念之宝”(如图)被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折合人民币4000万元左右的价格拍出。皇帝的印章称为“玺”始于 A.夏王启 B.商王汤 C.商王纣 D.秦始皇嬴政
|
7. 难度:中等 | |
“大约有2%的考生能通过地方考试,然后参加几星期后的县城考试,有幸通过县城考试的人(约一半考生)有资格担任较小的官职,并可进一步参加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成功者有资格参加在京城举行的会试。只有6%的考生能通过会试这一‘篱笆’,并获得担任较高官职的资格。这些人中通常又只有1/3的人能通过由皇帝亲自组织并主持的最高一级的殿试。”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更有利于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 C.基本上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通过选拔方式和程序体现公平
|
8. 难度:中等 | |
秦汉时期设立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其相似作用是 A.政务都由朝臣商议最终决策 B.加强皇帝权威 C.利于皇帝决策时的集思广益 D.解决君相矛盾
|
9.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在介绍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财政事务由三司掌管,这是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另外一个独立的实权部门是枢密院,其地位与中书省相当.”材料说到的制度所在的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
10. 难度:中等 | |
1683年,山西遇灾,巡抚穆尔赛奏请皇帝开本地常平仓储,发帑银二十万赈济饥民,康熙回复“亟宜赈济。稗各得所”,遂开仓赈灾;数年后山东遇灾,巡抚王国昌等人因未上奏、“擅动常平仓米谷赈济”,被降职一级,并要求赔补所动米粮。清初巡抚的赈灾举措表明 A.官员命运由君臣亲疏关系决定 B.地方官有执行权而无决策权 C.区域位置决定了巡抚职权不同 D.君主决策的随意性逐渐增强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措施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的是 A. 颁布“推恩令” B. 实行行省制度 C. 废除宰相制度 D. 派文官任知州
|
12.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如果说中国传统政治是皇帝的独裁专制,那么只有明、清时期才符合这种说法。其主要依据是 A. 废除了宰相制度 B. 官员管理规范化 C. 内阁掌握决策权 D. 根除了割据势力
|
13. 难度:困难 | |
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对“权威的根基被摧毁了”的正确理解是 A.以财产多寡取代血缘关系分配权利 B.有利于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C.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 D.否定了奴隶主阶级专政
|
14. 难度:中等 | |
雅典公民认为,人一生下来不仅属于父母,也属于国家,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这一现象体现了雅典( ) A.民主政治渐趋成熟 B.人文主义勃兴 C.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D.城邦利益至上
|
15. 难度:中等 | |
罗马法规定遗嘱继承高于法定继承,同时期中国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导,两者的共同点是 A. 以规则维护社会的稳定 B. 把血缘关系放在了首位 C. 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 尊重物权人的自由意志
|
16. 难度:简单 | |
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该法 A.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B.注重形式,程序繁琐 C.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 D.是法律科学的指导原则
|
17. 难度:简单 | |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政治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 议会的立法权有了法律保障 B. 王位继承权从国王转向议会 C. 首相掌握行政权并受议会监督 D. 国王的权力被完全剥夺
|
18. 难度:中等 | |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当时英国首相艾登联合法国、以色列,准备用武力赶走纳赛尔。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并不支持动武,但她只是问:“你们确定这样做明智吗?”最终,英国还是卷入了战争。这说明英国女王 A. 仍可制约首相 B. 已经统而不治 C. 拥有外交大权 D. 主张和平外交
|
19. 难度:简单 | |
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宪法 A. 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B. 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 C. 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D. 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
|
20. 难度:中等 | |
由于特朗普与国会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问题上分歧严重,无法就拔款法案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局部关门35天,创下了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最长“停摆”纪录。这一事件表明 A. 国会是美国的权力中心 B. 总统与国会维护的是不同阶级的利益 C. 总统权力受到国会的制约 D. 三权分立制度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
21. 难度:简单 | |
19世纪初,德意志各邦国使用的货币曾达到6000种,从柏林到瑞士,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价值。这一现象说明当时德意志地区 A.统一时机不成熟 B.统一市场孕育不成熟 C.宗教改革不成功 D.邦国执政阶级不一致
|
22. 难度:中等 | |
《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卜正民主编)记述到:“清朝也给予英国和美国‘治外法权’,意指这些国家的国民即使在中国涉嫌犯罪,也只会由这些国家的法律及法院审判。”清政府给予英、美等国的这一特权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居住及租地权 D.使馆驻兵权
|
23. 难度:中等 |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4. 难度:中等 | |
《资政新篇》批判重农抑商,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这说明《资政新篇》( ) A. 注重广大民众利益 B. 符合太平天国实际 C. 得到西方列强支持 D.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
25. 难度:中等 | |
就甲午战争而言,日本当然赚的盆满钵满。但放在大历史中看,大获全胜的日本却因此埋下祸端,最终差点落得个亡国灭种的境地。该分析,意在指出甲午战争 A.制造了中日的历史仇怨 B.助长了日本的军国主义 C.激化了美日之间的矛盾 D.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展
|
26. 难度:中等 | |
有义和团揭帖写道:“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义和团这种狂热情绪主要来自 A.朴素的爱国热情 B.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 C.知识分子的宣传 D.对清朝政府的正确认识
|
27. 难度:简单 | |
梁启超曾说:“(民国初年)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这主要反映出辛亥革命后 A. 国民言论渐趋自由 B. 民主政体初步建立 C. 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D. 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
28. 难度:中等 | |
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县长……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辛亥革命 A.前后没有任何变化 B.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 C.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D.使地主和旧官僚走向资产阶级化
|
29. 难度:中等 | |
有位同学在研究抗日战争史时,看到这样一段史料:“有些官兵愤怒而沉痛地说:‘东北军应到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来个你死我活,怎能在周秦汉唐的故地与红军自相残杀?’”史料中的“白山黑水之间”和“周秦汉唐的故地”分别是指 A. 东北地区中原地区 B. 华南地区陕西 C. 东北地区陕西 D. 华北地区中原地区
|
30.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为此,解放军的行动是 A. 发动百团大战 B. 千里跃进大别山 C. 打响淮海战役 D. 发起渡江战役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材料二 朱元璋在总结元亡的原因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尚书省的主要职权及三省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为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明太祖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成立的直接原因和军机大臣的主要职权。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统治末年,普鲁士岁入700万塔勒(货单位),其中的600万塔勒被他用在了军队上。………他终生坚信这样的信条:“朕乃国王,故可为所欲为。……普鲁士是他的私人财产,要按照他的意旨来管理。 ——房龙《人类的故事》 材料二 英国:维多利亚18岁成为立宪君主,女王学会了如何心平气和地与首相共事,尊重政府的决策,哪怕她从心底里讨厌这个首相。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当中,首相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荚雄和偶像。1890年,因为与威廉二世在外交政策上发生分歧,俾斯麦虽然一肚子委屈但还是被威廉二世解除了首相职务。 (1)结合材料一指出,完成德意志统一大业的普鲁士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分析,当时俾斯麦拥有哪些权力?和英国首相相比,德国首相与国王的关系有何不同?同样作为立宪君主,祖孙二人的表现为什么会如此大的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