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某一制度:“这好比蜂巢,如果蜂巢只有一个大的六棱形,根本就不堪一击。只有依靠一个一个六棱形排列起来,才可能稳定。即便局部崩溃,但是整体不会崩溃。”这里评述的是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
|
2.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社会转型发生在 A.春秋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
3.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
4. 难度:困难 | |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 A. 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B. 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C. 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D. 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
5. 难度:简单 | |
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主要处于分裂时期 B.民族开始交融趋势只限于北方 C.南方农业超过北方 D.佛教传入并逐渐兴盛起来
|
6. 难度:简单 | |
隋朝与元朝的相似之处有 ①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②开通运河,促进南北交流 ③创立新的政治制度 ④末期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7. 难度:简单 | |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改称为凤阁、鸾台,并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旨在 A. 加强专制皇权 B. 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C. 提高行政效率 D. 扩大官员选拔范围
|
8. 难度:中等 | |
隋唐时期,宗教文化政策一直是朝野上下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之一。但总的来说,隋唐帝王对儒、佛、道三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这说明 A.宗教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 B.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异质化 C.帝王力图利用三教巩固统治 D.宗教信徒众多影响社会安定
|
9.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某校高一学生整理的课堂笔记,他整理的是 A.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 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D. 明朝的内阁制
|
10. 难度:简单 | |
“毋庸讳言,统治者的初衷确实是‘为了军事控制’,但是谁曾料到……却引出绵延至明清及近代的中央集权新模式。”材料议论的是 A. 郡县制 B. 推恩令 C. 巡检司 D. 行省制
|
11. 难度:简单 | |
学界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的制瓷业特点。两者的兴盛时代不一致,邢窑白瓷主要繁荣时期是初唐和盛唐,安史之乱后衰落;而越窑青瓷的兴盛则在中晚唐。这一现象说明 A.社会动乱阻断南北交流 B.北方地区手工业的全面衰退 C.南方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D.休养生息政策利于经济发展
|
12. 难度:简单 | |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欲印,则以一铁范为一板”。这段文献记载的是以下哪一种发明 A.雕版印刷术 B.转轮排字法 C.活字印刷术 D.古腾堡铅活字
|
13. 难度:简单 | |
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之中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
|
14. 难度:简单 | |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这说明军机处的特点是 A.地处内廷位高权重 B.跪受笔录奉旨承办 C.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D.参与政务职能单一
|
15. 难度:困难 | |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经济结构发生转型 C.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16. 难度:中等 | |
有西方学者这样概括鸦片战争:“英国决心迫使中国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进入现代的、工业化的全球经济,并且向中国出售鸦片,以此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这一做法遭到了中国的强烈反对。最后,英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据此分析,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违背自己的意愿”反映了中国人对鸦片走私的不满 B.“向中国出售鸦片”是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重要目的 C.“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表明英国对华经济严重依赖 D.“现代的、工业化的全球经济”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17. 难度:中等 | |
—场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之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运动就此终止。自1895年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 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这种剧烈变化可以反映 A. 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B. 民族危机激发国人加快救国实践 C.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效果超过西方 D. 革命成为社会变革的唯一主旋律
|
18. 难度:中等 | |
记录片《复兴之路》说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这“国耻”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日本全面侵华
|
19. 难度:简单 | |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
|
20. 难度:中等 | |
五色旗是辛亥革命中江浙地区首先使用的旗帜,设计者的理念是:“(五色旗)既可表明革命行为系为整治改造而起,非专为种族革命;又能缓和满蒙回藏各族的心理,与汉人共同努力赞助共和。”国旗的设计理念体现了革命者的 ①大汉民族观念 ②民主共和观念 ③国家统一观念 ④平等团结观念 A.①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
|
21.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辛亥革命的推动 B. 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C. “实业救国”新思潮的推动 D.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22. 难度:中等 | |
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爱国救亡成为时代主题 B.马克思主义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C.民主与科学成为运动的旗帜 D.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导
|
23. 难度:简单 | |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
|
24. 难度:简单 | |
阅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出发地是广州 ②革命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③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北京 ④国民革命军的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5. 难度:简单 | |
下图显示的中国革命圣地与选项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 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B.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C. ③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④作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
|
26. 难度:中等 | |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如图所示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27. 难度:简单 | |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这里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 A. 南京解放、瓜分狂潮、九一八事变 B. 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 C. 抗战胜利、《马关条约》、卢沟桥事变 D. 南京解放、七七事变、《辛丑条约》
|
28. 难度:简单 | |
二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 ) 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建立
|
29. 难度:简单 | |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侵华的重点是 A.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 B.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C.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D.进攻正面战场
|
30. 难度:简单 | |
徜徉在中国电影群星璀璨的艺术长廊里,战争题材的电影总是带给观者深刻的印象,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建党伟业》 ②《长征》 ③《建军大业》 ④《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⑤《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③⑤④
|
31. 难度:中等 | |
据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档案》载,重庆谈判前,蒋介石指示谈判代表在政治上对中共可尽量宽大让步,甚至表示可以一再容忍,务取宽大,以此妥协换取军事上的绝对统一。据此推知,重庆谈判最终破裂的真正原因是 A.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巨大 B.共产党针锋相对并据理力争 C.军事统一是蒋介石既定方针 D.重庆政协会议力主和平建国
|
32. 难度:简单 | |
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 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
33. 难度:简单 |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
34. 难度:简单 | |
每年的3月,关于两会的话题出现的频率很高,从历史渊源来讲,“两会”(政协会议和人大会议)分别始于 A.1946年,1949年 B.1949年,1954年 C.1949年,1956年 D.1954年,1956年
|
35. 难度:中等 | |
在1962年9月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长期不变;鼓励社员饲养家畜家禽;进行家庭手工业生产及副业生产;房前屋后的果树竹木,永远归社员所有。由此可以看出 A. 根本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党中央对农村政策作适当调整 C. 恢复发展自然经济 D. 在农村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
36. 难度:中等 | |
针对26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美国舆论认为,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这是因为该事件 A. 表明美国霸权遭到世界抵制 B. 加剧了中美两国间的对抗 C. 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D. 促使美国改变了对华政策
|
37. 难度:中等 | |
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录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放手干”的第一步是 A.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设立经济特区 D.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
38. 难度:中等 | |
1982年,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农业生产责任制。1985年,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全部结束,许多乡镇还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这 A. 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 B. 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C. 利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 实现了农村村民的自治
|
39.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三次会议依次是( ) ① 中共一大 ② 中共七大 ③ 中共十四大 ④ 中共十五大 ⑤ 中共十六大 A.① ④ ⑤ B.② ③ ④ C.② ③ ⑤ D.② ④ ⑤
|
40. 难度:简单 | |
观察中国经济(国民生产总值)发展趋势,这一趋势的出现是因为实行了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41. 难度:中等 | |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诗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诗二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诗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诗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诗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
42. 难度:中等 | |
今年是改革开放41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集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主要表现,并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