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1. 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A.淋巴液 B.组织液 C.血浆 D.唾液
|
2. 难度:简单 | |
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内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
3. 难度:简单 | |
1. 关于人的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B.在寒冷的冬季,要维持体温,此时机体散热等于产热 C.人的体温就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 D.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
4. 难度:简单 | |
1. 下面关于神经元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基本结构是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 B.其细胞体都集中在脑和脊髓中 C.其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D.一般说来其树突数比轴突要多
|
5. 难度:简单 | |
1. 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以一个强刺激,电位计的指针将: A.不会发生偏转 B.发生一次偏转 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6. 难度:简单 | |||||||||||||||
1. 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脚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感受器 D.效应器
|
7. 难度:简单 | |
1. 下图中共有神经突触多少个: A.3 B. 4 C.5 D.7
|
8. 难度:简单 | |
1. 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C.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 D.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
9. 难度:简单 | |
1.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切除下丘脑的动物丧失血糖调节能力 B.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下丘脑 C.机体对刺激作出迅速反应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D.先天性行为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无直接联系
|
10. 难度:简单 | |
1. 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以适当电流刺激①时,该处的细胞膜内的 电位变化是由正转负 C.图中②的结构特点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 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 仍能产生反应
|
11. 难度:简单 | |
1. 切除成年雌犬的垂体,将不会出现的症状是: A.血糖浓度升高 B.无排卵现象 C.肾上腺功能减退 D.类似切除甲状腺的症状
|
12. 难度:简单 | |
1. 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
13. 难度:简单 | |
1. 2008年1月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颠”。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
14. 难度:简单 | |
1. 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
15. 难度:简单 | |
1. 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T淋巴细胞能识别抗原并能产生抗体 B.浆细胞能识别抗原并能产生抗体 C.记忆细胞在免疫的全过程中都能发挥作用 D.T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后在胸腺中发育而成
|
16. 难度:简单 | |
1. 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I和细胞Ⅱ均能识别抗原 B.①和⑨所在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
17. 难度:简单 | |
1. 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B.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 C.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3~4个芽 D.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
|
18. 难度:简单 | |
1.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 ①某一个池塘边的一棵柳树 ②一片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有翅和成熟无翅棉蚜 ③一片农田中所有的普通小麦 ④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 ⑤某一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⑥某草原的全部生物和无机环境 A.①④ B.②⑤ C.③⑤ D. ③⑥
|
19. 难度:简单 | |
1. 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000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株。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 A.15000 B.16250 C.17500 D.70000
|
20. 难度:简单 | |
1. 水华是富营养化水体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从种群特征分析,水华属于: A.不规则波动 B.不均匀分布 C.短期内暴长 D.季节性消长
|
21. 难度:简单 | |
1. 某山区由于滥用农药和滥捕青蛙,导致虫害严重,粮食减产。近年开始向农田内放养一小批青蛙。科研人员对放养后青蛙种群的增长率变化情况进行取样调查,获得结果如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测量时期内,青蛙种群呈“S”曲线增长 B.在图中e点是,青蛙种群数量达到K值,农田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C.图中a~c段,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 D.上述情况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
22. 难度:简单 | |
1. 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有关该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 B.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自然演替不同 C.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不存在垂直结构 D.该群落形成过程为初生演替,先出现的生物多为地衣
|
23. 难度:简单 | |
1. 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促进了种间互助 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
24. 难度:简单 | |
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牧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
25. 难度:简单 | |
1. 在探究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
26. 难度:简单 | |
1. 生态系统的10%定律是指: A.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个体被下一营养级吃掉 B.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C.最顶部的消费者的同化量约占生产者生产量的10% D.分解者生产量约占生产者同化量的10%
|
27. 难度:简单 | |
1. 对草→昆虫→食虫鸟→鹰这条食物链的正确叙述是: A.有4个营养级,2个次级消费者 B.有3个营养级,1个生产者 C.食虫鸟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D.有3个营养级,3个消费者
|
28. 难度:简单 | |
1. 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群落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C.群落中生物的空间配置状况 D.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
29. 难度:简单 | |
1. 某地区的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是W1和W2,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就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A. W1<5W2 B. W1>5W2 C. W1<10W2 D. W1>10W2
|
30. 难度:简单 | |
1. 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如果没有接受、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不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将南种短日照作物黄麻北移可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
31. 难度:简单 | |
1. 某生态系统中含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能使猫头鹰增多的因子是: A.蛇增多、鹿增多、草减少 B.鹿减少、蛇增多、鼠减少 C.兔减少、草减少、鼠减少 D.蛇减少、草增多、鹿减少
|
32. 难度:简单 | |
1. 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办法是: A.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 C.生物技术保护 D.加强立法、执法、宣传教育
|
33. 难度:简单 | |
1. 下列哪个选项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A.丰富多彩的热带鱼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 B.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
|
34. 难度:简单 | |
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
35. 难度:简单 | |
1. 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 1/2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A.10千克 B.20千克 C.50千克 D.55千克
|
36. 难度:简单 | |
1. 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
37. 难度:简单 | |
1. 不属于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是: A.能复制 B. 是环状DNA C.具有标记基因 D. 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
38. 难度:简单 | |
1. 依右图有关基因工程的工具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切断a处的酶为限制酶 B.连接a处的酶为DNA连接酶 C.切断b处的酶为DNA解旋酶 D.作用b处的酶为限制酶
|
39. 难度:简单 | |
1. 关于PCR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PCR是体外复制DNA的技术 B.Taq酶是一种热稳定的DNA聚合酶 C.PCR过程中需要一个模板DNA、两个引物分子、大量脱氧核苷酸原料 D.PCR利用的是DNA双链复制原理
|
40. 难度:简单 | |||||||||||||
1. 下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请根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A.①是c;②是b;③是a B.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 C.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 D.①是c;②是a;③是b
|
41. 难度:简单 | |
1. 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毛细血管壁、2-红细胞、3-血浆、4-细胞内液、5-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 是有区别的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4 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
|
42. 难度:简单 | |
1. 右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绘制的某神经细胞的突触结构简图。下列关于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兴奋从A细胞向B细胞传导 B.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导 C.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导 D.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导
|
43. 难度:简单 | |
1. 有人因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也只能靠人工向胃内注食,但呼吸和心跳能自主。则这位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脊髓 B.大脑 C.小脑 D.脑干
|
44. 难度:简单 | |
1. 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A.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主要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 B.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C.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积极治疗 D.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
45. 难度:简单 | |
1. 右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B.如果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图表示激素调节过程,则a为下丘脑、b为脑垂体、c不可以是胰岛A细胞 D.如果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c代表抗体
|
46. 难度:简单 | |
1. 下列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 A.硝化细菌 B.灵芝 C.根瘤菌 D.蓝藻
|
47. 难度:简单 | |
1. 生物能接受光的信息并产生相应的行为。下列生命现象主要与阳光变化有关的是: A.菊的秋季开花 B.我国植被的东西分布 C.萤火虫的发光求偶 D.动物的周期性换毛
|
48. 难度:简单 | |
1.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有: A.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B.生态经济主要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C.沼气工程常应用于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D.“三北防护林”属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
49. 难度:简单 | |
1. 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C.在该食物网中,A是生产者,其余都是消费者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会发生明显变化
|
50. 难度:简单 | |
1.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重组DNA技术常用的工具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 B.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 D.为培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载体
|
51. 难度:简单 | |
1. (7分)下图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 据图回答: (1)糖尿病患者的曲线是 。 (2)造成AB段血糖升高生理活动主要是 ______ 。 (3)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BC段的主要代谢途径 、 、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等。能抑制BC过程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 。 (4)曲线CD段表示乙处在饥饿状态时的血糖浓度,此时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代谢途径主要是______ 。 (5)画图:假如在糖尿病患者摄取葡萄糖1h后,给他注射胰岛素,请在图中绘出他体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表示出大致趋势即可)
|
52. 难度:简单 | |
1. (5分)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A为大气的CO2,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A→D过程中碳以 为流动形式,E→B过程中碳以 为流动形式。 (3)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上升,要采取的最关键措施是: 。(写2条)
|
53. 难度:简单 | |
1. (10分)下图中,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①②表示不同部位的芽,③④⑤⑥表示茎的不同部位,⑦⑧表示根的不同部位),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据图回答: (要求:用乙图根、芽、茎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甲图相应各点的生长素浓度) ⑴乙图 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经观察②处无法长出侧枝,该点浓度可用乙图中 点表示,要使②正常生长发育,可采取的方法是 。 ⑵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乙图 点浓度可表示④侧生长素浓度。此时,植物茎将 生长。 ⑶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可表示⑧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 点浓度,根将 生长。表示④侧浓度的是 点,因此茎将 生长。 ⑷能够同时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是10-10 mol· L-1到 mol· L-1。
|
54. 难度:简单 | |
1. 金茶花是中国特有的观赏植物,但易得枯萎病,降低了观赏价值。科学家在某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据图回答:(6分) (1)在生物体外,利用 技术可获取大量的②。 (2)要使①与②连接,先要_______________切割①,得到分子末端序列为 则能与①连接的②分子末端是 ;采用 酶将① 与②连接,连接后得到的③可称为 。 (3)在此实例中,转基因是否成功的检测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
|
55. 难度:简单 | |
1. (6分)江苏某农户创建的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农业模式主要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有_______ _________ _____原理、 ______________ _____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性原理等。 ⑵牛棚内产生的____ ____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 ⑶秸秆除了作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放在地上,使之腐熟为有机肥料,这种肥料获得方式称为__ _______。 ⑷在牛的品系、饲料品种和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这种养殖模式,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 。 ⑸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种植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56. 难度:简单 | |
1. (6分)获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瑞典科学家卡尔松的研究表明:神经末梢缺乏“多巴胺”是帕金森氏病(运动时不自主地震颤)的病因,并找到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多巴”,现已知“多巴”可在人体内转化成“多巴胺”;而一种名为“利血平”的药物可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为了验证“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震颤的原因”,请依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品来补充和完善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预测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⑴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品:小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等。 ⑵实验步骤: ①实验分组:把月龄、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为数量相等的 组。 ②实施对照实验并观察结果:给 ,随后将它们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预测小鼠将出现的运动状况是 。 ③继续实验,给 ,然后将它们仍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预测小鼠将出现的运动状况是 。 ⑶实验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