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 A.核膜 B.核孔 C.染色质 D.核仁
|
2. 难度:简单 | |
细胞有丝分裂最重要的特征是 A.有纺锤体出现 B.有染色体复制和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C.有染色体出现 D.有核膜、核仁的消失
|
3. 难度:简单 | |
水稻的体细胞有24个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目依次是 A. 24 、24、24 B. 24、48、96 C. 24、48、48 D. 24、24、96
|
4. 难度:简单 | |
右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DNA分子数量的变化,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a—b表示分裂间期 B.b—e表示分裂期 C.a—e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D.f点表示下一周期的开始
|
5. 难度:简单 | |
下图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细胞进行分裂时有细胞板出现的是 A.人的受精卵 B.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 C.马蛔虫受精卵 D.细菌
|
7. 难度:简单 | |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称为 A.细胞凋亡 B.细胞分裂 C.细胞分化 D.细胞癌变
|
8. 难度:简单 | |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 B.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C.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
9. 难度:简单 | |
在一阴湿草丛中,生活着蚂蚁、蜘蛛、蚯蚓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C.种群 D.食物网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
11. 难度:简单 | |
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演替是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 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
|
12. 难度:简单 | |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量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
13. 难度:简单 | |
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
|
14. 难度:简单 | ||||||||||||||||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
15. 难度:简单 | |
下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
16. 难度:简单 | |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哪条为正确的食物链 A.阳光→树叶→蚕 B.兔→狐→狼 C.草→蝗虫→青蛙 D.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草鱼
|
18. 难度:简单 | |
下列群落的演替类型中,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在大片沙丘上进行的演替 B.在火灾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C.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 D.在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
19. 难度:简单 | |
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
20. 难度:简单 | |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
21. 难度:简单 | |
玉米的一个体细胞有10对染色体,经有丝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内各有染色体 A.5条 B.10条 C.20条 D.40条
|
22. 难度:简单 | |
若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这个细胞就停留在 A.分裂期前期 B.分裂期中期 C.分裂期后期 D.分裂间期
|
23. 难度:简单 | |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A.中心粒移向两极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板形成 D.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并向两极移动
|
24. 难度:简单 | |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 A.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 B.纺锤体、赤道板、染色体 C.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 D.细胞壁、核膜、染色体、着丝点
|
25. 难度:简单 | |
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 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26. 难度:简单 | |
下列3幅图分别表示2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3幅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
27.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
28. 难度:简单 | |
下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
29. 难度:简单 | |
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冲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
30. 难度:简单 | |||||||||||||||||||||||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 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 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 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 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
31. 难度:简单 | |
在一定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A.a=b+c B.a<b+c C.a>b+c D.c=a+b
|
32. 难度:简单 | |
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是有害的 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
33. 难度:简单 | |
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
34. 难度:简单 | |
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
35.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当鹿吃草时,能量就从生产者流入第一营养级 B.孔雀开屏是在传递物理信息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同时固定了太阳能 D.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
36.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植物细胞在显微镜下的有丝分裂图像。 (1)填写①~⑤各属什么分裂期: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2)从分子水平看,间期细胞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 (3)细胞核中出现染色体是在___________期,这时期的每一个染色体包括________。 (4)观察和计数染色体最佳时期是 __________期。着丝点分裂是在___________期。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___________期。 (5)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视野中观察到的数目最多的细胞处于_______期.
|
37. 难度:简单 | ||||||||||||||||
“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一种常用的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2hm2(1hm2=1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 。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
|
38. 难度:简单 | |
图B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图B (1)该食物网含有_______条食物链,写出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图中所列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再与 一起,就构成了一个群落。 (2)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有____ 个种群,美洲狮占有_____个不同的营养级。 (3)若狼被捕杀,数量首先会减少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4)若美洲狮的食物2/3来自鹿,其余来自浣熊,则一只美洲狮体重每增加3 kg,至少需消耗青草________ kg。
|
39. 难度:简单 | |
还原氢[H] 在生物的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中,[H]产生自水的光解,作用是在暗反应中将_____________ 还原为糖等有机物。在呼吸作用中,[H]来自有机物的脱氢,有氧呼吸中,[H]受体是_____________,该过程释放大量的能量。无氧呼吸中,[H]受体是丙酮酸等代谢中间产物。将它们还原为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光合细菌中红螺菌科的一种类球红细菌,能在厌氧光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并释放氢气,生物产氢成为新能源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上海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就类球红细菌所作相关研究发现,多种的元素对类球红细菌产氢量有影响。下列是他们完成相关的许多实验之一: (1)配制类球红细菌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严格消毒后分为若干组,各组均加入等量的类球红细菌 (2)向各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钼离子,其浓度分别为5,10,15,20,30,60,100(μm) (3)将各组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下件培养,收集所产生的氢气并测量气体量。 回答问题:写出实验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该实验至少两个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使实验结果更为准确,实验中分组数应为_____________个。
|
40.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甲图 乙图 (1)从图甲可见,光照强度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速度不再增加,且有稳定发展的趋势,这种变化主要决定于 ,此时光合作用的 阶段受到限制。 (2)图乙中C点表示光照强度为B时,是植物生长的 ,出现CD段的原因是 。 (3)请在图甲中绘制50℃时植物光合作用速度变化的曲线。 (4)根据图甲,在图乙绘制光照强度为A时,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