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一棵枯木上,生有苔藓、藻类、蘑菇等生物,它们(枯木和生物)共同构成了(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
2. 难度:简单 | |
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 ) A. 蚯蚓 B.硅藻 C.硝化细菌 D. 酵母菌
|
3. 难度:简单 | |
在生态系统中,以朽木和粪便为生的蕈类、粪金龟子、蚯蚓等生物为( ) A.次级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初级消费者
|
4. 难度:简单 | |
消费者的同化量是指 ( ) A.获取的食物中的所有能量 B.被消化吸收的所有能量 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所有能量 D.呼吸消耗的所有能量
|
5. 难度:简单 | |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参考如下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在群体营养级水平上 B.研究能量流经某一种群的能量时,要考虑到能量被利用和未被利用等方面 C.模型中的“能量输入”就是指捕食者的捕食 D.模型中的“能量散失”主要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
6. 难度:简单 | |
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表示的是() A.营养级与能量的关系 B.各营养级能量利用率的关系 C.食物链中各营养级捕食量的关系 D.生物种类与能量的关系
|
7. 难度:简单 | |
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B.在“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兔通过摄食获得的储存在草中的化学能,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
8. 难度:简单 | |
如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 A.一般情况下,三级消费者增加1 kg,至少需要生产者100 kg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
9. 难度:简单 | |
一个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肉食性鱼总比草食性鱼的数量少得多。这是由于 A.湖泊中鱼的密度太大 B.湖泊中氧气不足 C.水鸟叼食肉食性鱼苗过多 D.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
|
10. 难度:简单 | |
右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
11. 难度:简单 | |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通过 (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生物学原理在生产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灌溉、播种等,目的是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B.烟草释放挥发性物质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它们的关系是竞争 C.控制鼠害的有效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 D.抗虫棉由于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所以棉铃虫不会产生针对抗虫棉的抗性
|
13. 难度:简单 | |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采取的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的三个层次是指 ( ) ①基因 ②细胞 ③组织 ④物种 ⑤生态系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
14. 难度:简单 | |
图示为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种子接受某种波长光的信息才能萌发 ②没有信息传递,种子就不能正常萌发 ③光和光敏色素都属于物理信息 ④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成正比关系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
15. 难度:简单 | |
什么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物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增加物种数量 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
|
16. 难度:简单 | |
如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 )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
17. 难度:简单 | |
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B.高温多雨,分解者活动旺盛 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 D.当其遭受持续干旱气候时,往往扩展根系分布空间,以获得足够水分,这属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18. 难度:简单 | |
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生物的任何生命活动都是建立在信息传递的基础上的
|
19. 难度:简单 | |
下图表示法国北温带海洋的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因子随季节而变化的数据,以下那一项对图的解释是正确的 A.提高光强度破坏硅藻 B.硅藻数量增加会降低磷和硝酸盐的含量 C.光强度提高增强了分解者的活力,其结果是养分降低 D.硅藻数量的下降导致养分的降低
|
20. 难度:简单 | |
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 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
|
21. 难度:简单 | |
“一山不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学观点可以解释为() A.虎所需的生活空间很大 B.身强体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C.虎性情孤独,不群聚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也就越少
|
22. 难度:简单 | |
右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A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D.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
|
23. 难度:简单 | |
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Kg要吃10Kg小鸟,小鸟增重0.25Kg要吃2Kg昆虫,而昆虫增重0.1Kg要吃1Kg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率为( ) A.0.05% B.0.5% C.0.25% D.0.025%
|
24. 难度:简单 | |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物质经过了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
25. 难度:简单 | |
甲、乙、丙、丁、戊、己、庚代表某生态系统中的7种不同生物,下图是它们构成的食物网。若此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量最多的生物将是( ) A.丁 B.戊 C.乙 D.丙
|
26. 难度:简单 | |
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
27. 难度:简单 | |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河水、池泥、黑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右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
28.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水族箱或鱼缸中加入适量的池塘水,形成一个小型环境 B.将上述装置放在没有干扰,阳光直射的地方 C.本实验需要统计池塘水中生物种类和每个物种个体数量 D.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
29. 难度:简单 | |||||||||||||
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C.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D.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
30. 难度:简单 | |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弱
|
31. 难度:简单 | |
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2. 难度:简单 | |
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 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 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 )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
33. 难度:简单 | |
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图甲 图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
34. 难度:简单 | |
如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 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
35. 难度:简单 | |
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 ( ) 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 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物种多样性上升
|
36. 难度:简单 | |
图5—46中哪个图能正确表示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
|
37. 难度:简单 | |
右上图食物网中a表示鸟的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0ax+10x
|
38. 难度:简单 | |
如图5—41是某湖泊的能量金字塔,则 A.图中共有四级消费者 B.B中的生物能量比A中的多 C.C中的生物一定是一个种群 D.A中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
39. 难度:简单 | |
已知某一营养级生物同化量为1000KJ,其中95%以热呼吸散失,则下一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A.200KJ B.40KJ C.50KJ D.10KJ
|
40. 难度:简单 | |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 )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引入新的物种 ③对濒危的物种采取迁地保护 ④开发野生生物资源 ⑤改良生物培养新品种 ⑥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⑥
|
41. 难度:简单 | |
)根据右侧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的肉食动物是 ,含能量最多的是 ,A生物与E生物的关系是 。 (2)若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7.1×l09 kJ,A生物种群总能量 为2.3×108 kJ,从理论上计算C储存的总能量最少为 kJ。在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B生物种群的能量除了图中所示的分配外,其余能量的去向还有 ①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呼吸作用被消耗掉; ②一部分用于 储存在B生物的 中; ③-部分能量随着遗体、残枝败叶被分解者分解。 (3)若A种群生物量减少,E和D种群将如何变化?
(4)右图是食物链“树→昆虫→食虫鸟”的两个金字塔。 其中左边为 金宇塔,右边为 金字塔。
|
42. 难度:简单 | |
某生物科技小组对某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调查,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协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对初级、次级消费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禁捕或适当放养____________;用喷洒农药等人工方法来减少__________________。 (2) 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但是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果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狗尾草大量繁殖,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 (4) 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较低,废弃的农田上会发生群落演替,该演替类型是________。 (5) 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图中① ③ ④ 分别表示的是 、 、
|
43.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流通关系示意图,看图回答。(图中△为有毒物质浓度。单位:百万分之一) (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说明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 (2)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由图中可以看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千焦/(厘米2·年)。 (3)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A到B传递效率是________%,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________散失,由于生物在代谢中不能再利用________,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图中无机物箭头是指________和CO2等物质的流通过程。图中D是________,通过它们的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放回空气中,由此可见D在物质流通中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 (5)从生态因素的角度看,存在无机环境中的有毒物质,经________浓缩,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害________。
|
44. 难度:简单 | |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1) 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 作用实现的。 (2) 表中______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____ _。 (3) 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导致大气中____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4) 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 ____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 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
45. 难度:简单 | |
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下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受___________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___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___________,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_____。
|
46. 难度:简单 | |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j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___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___________ (填字母)。 (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___价值。 (4)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___KJ。 (5)图中的B代表__________ C代表______________
|
47. 难度:简单 | |
下表表示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和分解的有关数据。请分析回答:几种类型生态系统的生产和分解特点比较几种类型生态系统的生产和分解特点比较 (1)表中显示净光合生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____________ ,这与 ____________ 等非生物因素密切相关。 (2)根据表中数值,请在表右侧坐标图上用曲线表示枯叶分解率随温度变化的走势。 (3)研究发现,受水浸泡的沼泽土壤可供开发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能源的原因是 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