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在顶端优势现象中,侧芽生长素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种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性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A.自由扩散 B.渗透作用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组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其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内因时,应设置的实验组为b和c对照 B.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时,应设置c和a对照 C.当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应设置c和e对照 D.上述实验中,所选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须是同一物种的胚芽鞘
|
3. 难度:简单 | |||||||||||||
科学家为研究影响莴苣种子萌发的因素(每组实验中莴苣种子数量均为100粒),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种子萌发率 B.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红光提供能量 C.红光处理可能促进种子细胞内赤霉素的合成 D.赤霉素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营养
|
4.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设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X,则
A.m<X<n B.X= i C.n<X<i D.X>i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受粉形成幼果后,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会使部分果实脱落 B.把成熟的苹果与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使香蕉成熟,起作用的主要是乙烯 C.低浓度的2,4-D可作除草剂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D.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纤维的长度
|
6. 难度:简单 | |
人工控制不同光照下测定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含量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测定结果可以说明 A.光照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B.光照促使生长素向下运输 C.单侧光照导致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 D.光照可破坏已合成的生长素
|
7.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苹果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各阶段激素变化情况,其中①是细胞分裂素,②是生长素,③是乙烯,④是脱落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果实生长发育成熟是细胞分裂素作用的结果 B.乙烯只存在于成熟的果实中 C.果实发育的各阶段中有相应的激素单独起作用 D.脱落酸在果实的衰老阶段中含量最高
|
8. 难度:简单 | |
下面叙述可以描述“群落的丰富度”的是 A.调查池塘中鲫鱼的数量 B.海洋捕捞时最需要获得的信息之一 C.调查池塘中有多少种鱼 D.一座倒塌的寺院几年后淹没在杂草和灌木丛中
|
9. 难度:简单 | |
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胚芽尖端4mm切去,再将剩余10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在室温25℃下放置2天,下表显示实验结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结果证明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B.切去胚根、胚芽尖端的目的是排除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结果的影响 C.10-12~10-8mol/L的生长素溶液促进胚芽生长,大于10-8mol/L 的生长素溶液抑制胚芽生长 D.10条一组的目的是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使实验获得较精确的结果
|
10. 难度:简单 | |
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幼苗。云杉长成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取代,这一群落演替过程表明: 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 B.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适者生存 C.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 D.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
|
11.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利用发生了向光弯曲的燕麦胚芽鞘,制作成切片并观察。他绘制了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细胞形态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结合课本知识可得出的结论是
|
12. 难度:简单 | |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发生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幅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8年,我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04%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
14. 难度:简单 | |||||||||||||||||||||||||||||||
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该群落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
15. 难度:简单 | |
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 C.通常情况下,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
16. 难度:简单 | |||||||||||||||||||||||||
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 B. 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样方法 C. 豚草入侵,不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 D. 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增长
|
17. 难度:简单 | |
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
|
18.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食物网中,能正确描述各种成分和彼此间关系的选项是
A.因为老鼠是蚂蚁的天敌,所以老鹰也是蚂蚁的天敌 B.蚱蜢的数量显著减少时,蜥蜴种群比老鼠种群所受的影响大 C.老鹰可以吃蛇,但是蛇无法吃老鹰,因此蛇与鹰是共生关系 D.仙人掌是生产者,老鹰是消费者,蚂蚁是分解者
|
19. 难度:简单 | |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B.影响因素不同 C.起始条件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
20. 难度:简单 | |
在某适宜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如图结果。预测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种群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的趋势最可能是
A.甲、乙均增强 B.乙强甲弱 C.甲强乙弱 D.甲、乙均减弱
|
21. 难度:简单 | |
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 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 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物种多样性上升
|
22. 难度:简单 | |
下图表示有关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约为流入螳螂能量的100倍 B.其中蝉属于第二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 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 D.这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图中所有生物和光能、 CO2、H2O、N2
|
23.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 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 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
|
24. 难度:简单 | |
我国海关对入境地进口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最可能的结果是 ① 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天敌数量较多 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④很快被淘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5. 难度:简单 | |
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① 生产者呼吸释放量 ② 分解者呼吸释放量 ③ 消费者呼吸释放量 ④ 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 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③表示 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费量相等
|
26. 难度:简单 | |
在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均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虎要获得1KJ能量,则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 A.150KJ B.125 KJ C.100 KJ D.75 KJ
|
27.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是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D.将M只标记,在捕获的n只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
28. 难度:简单 | |
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
29.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水稻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 C.除草等人为活动能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 D.水稻田内不规则分布的杂草,属于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
|
30. 难度:简单 | |
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Ⅱ,出生率如图中Ⅰ,则在哪一时期此种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A.a B.b C.c D.d
|
31. 难度:简单 | |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①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②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 A.400 a·0.8m B.0.8 a·400m C.a·320m D.320·am
|
32. 难度:简单 | |
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第5年到第9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的原因仅是天敌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
33. 难度:简单 | |
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a B.b C.c D.d
|
34. 难度:简单 | |
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35. 难度:简单 |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见下图。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界因素 B.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 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的营养初始供给量少
|
36.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 B.若C增加1 kg,则需要消耗A约41.6kg 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定多于C的个体数 D.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
|
37.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
38. 难度:简单 | |
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 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
39.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导致群落演替的因素包括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体内能量之和
|
40. 难度:简单 | |||||||||||||
下表是一个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
上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41. 难度:简单 | |
下表是科学家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连续五年调查的结果(单位:株/m2 )。 (1)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2)上右图是某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 年,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 (3)05年此地的植物被烧,几年后出现新的群落,其演替的类型是 。演替中群落的变化是( ) A.生物种类越来越多B.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生物种类越来越少E.有规律 F.不可预测 (4)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②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③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④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中; ⑤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⑥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
42.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
(1)写出该生态系统的简单食物链 。 (2)种群丙最快的是在图中的______点。增长速度在A—B段受到限制的原因是: ____ 。 (3)种群丙在A、B、C、D这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是____ _期;在C处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 __型。
|
43. 难度:简单 | |
某生态学家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甲图所示的食物网和乙表中的能量数据,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 条,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的种间关系是 。 (2)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的去向有 、 、 。 (3)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鲈鱼的产量将 。
|
44. 难度:简单 | |
逆境是指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如盐渍、冰冻和干旱等。植物对逆境的抗性强,则植物的电导率低;反之,电导率就高。电导率可以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测出。现在有人认为脱落酸可以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请使用下列材料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脱落酸对植物抗逆性(抗盐渍)的影响。 材料用品:生长在培养瓶中状态良好且一致的黄瓜幼苗10株、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测定电导率的装置、0.25mol/L NaCl溶液、蒸馏水。(注:脱落酸可用喷洒植物的方式处理植物) ①实验步骤:第一步:将10株黄瓜幼苗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第二步: ; 第三步: ; 第四步: 。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