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2011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极为重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胰岛素和神经递质的分泌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B. 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将改变其结构,但不影响选择透过性

C. 糖被与细胞的保护、识别、免疫和主动运输等有关

D. 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成分和结构相同,功能密切配合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 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 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C. 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D. 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右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I上还是片段II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性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 I ; I                    B. II -1; I

c. II-1 或 I ; I             D. II -1 ; II -1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发病机理如图所示,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发明的“诱导分化疗法”联合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该病。维甲酸通过修饰PML - RARa,使癌细胞重新分化“改邪归正”;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进人凋亡。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 这种白血病是早幼粒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引起的

B. 这种白血病与早幼粒细胞产生新的遗传物质有关

C. 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均改变了癌细胞的DNA结构

D. “诱导分化疗法”将有效减少病人骨髄中积累的癌细胞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 CaCl2和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 用CaCl2溶液处理的时间在1Omin〜15min之间

B. CaCl2可能对细胞壁的伸展起抑制作用

C. 加人赤霉素溶液的时间是35min后

D. 赤霉素可能增加了细胞壁中的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为了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投放一定量的单细胞藻类喂养水蚤(通常全部被吃掉)。分批移走水蚤,移走水蚤的总量即水蚤的收获量。水蚤收获量/藻类投放量为能量转化效率。移走比率(每批移出水蚤数占总数的比率)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所示。曲线①②分别表示移走的是成年水蚤、幼年水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 该实验对能量转化效率的研究是在生态系统层次上进行的

B. 水蚤收获量总是小于藻类投放量,主要原因是种内斗争引起水蚤个体的死亡

C. 移走成年个体的能量转化效率高,主要原因是移走成年个体使种群趋向增长型

D. 该实验对能量转化效率的研究不能表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I下图是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示意图(单位:mg/h)。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00和19:00。请分析回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 在此24小时内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

(2) 测得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为300mg,假设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一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是________mg,光合作用速率最高时,光合作用每小时利用CO2的量是________mgc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O2释放量________(从“大于、等于、小于”中选填)300mg。

(3) 若适当增加植物生长环境中CO2的浓度,B点将向________(左/右)移动.

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施用农家肥的方法增加CO2的浓度,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II下图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模式图和侵人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据研究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如图一)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基因组RNA自身即可发挥翻译模板的作用。其翻译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二分析,当入侵病毒的蛋白质与图中寄主细胞表面的________结合,寄主细胞才能成为效应T细胞识别出的靶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细胞膜上的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物质A由效应T细胞分泌,又能诱导生成更多效应T细胞,则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调节过程,物质A为________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I模型建构、类比推理、假说——演绎等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利用构建模型法,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 DNA双螺旋结构;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利用类比推理,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沃森和克里克所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________模型。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说明: 6ec8aac122bd4f6e的模型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

(2) 利用类比推理,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提出该假说的理由是________。请你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出基因与DNA分子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3) 孟德尔以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设计了纯合亲本的杂交、F1自交和测交等一系列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分析现象一作出假设一检验假设一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自由组合定律。

①孟德尔提出的解释自由组合现象的“假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孟德尔的“演绎”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孟德尔做的测交实验的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

II某种蝴蝶的体色和触角类型均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雌性个体都是白色的,雄性个体黄色(C)对白色(c)为显性。触角正常型(A)对棒型(a)为显性。现利用亲本:白色正常型父本与白色棒型母本杂交,后代F1中雄性个体全部为黄色正常型,雌性个体全部是白色正常型。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                            亲本中父本、母本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F2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雌性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F2中纯合白色雌性个体与F1中雄性个体杂交的遗传图解(仅考虑蝴蝶体色的遗传)。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 传统生物技术与我们现代的生活依旧很贴近,下面是几则实例,请分析回答:

①人类酿酒的历史有5000年了,直到19世纪,法国的巴斯德才发现葡萄汁变酒是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在葡萄汁装入消毒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使用的发酵液使酵母菌能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它微生物无法适应,这种发酵液应具有________特点。

②千百年来,腐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腐乳生产工艺如下。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a过程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

经过发酵后的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原因是:__________。

③利用发酵技术生产泡菜等食品易产生亚硝酸盐,过量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要检测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应后,与N _ 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色,与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 1907年美国生物学家哈里森用一滴淋巴液成功培养了蝌蚪神经细胞,首创了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无菌、无毒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