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个个体具有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 B.当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其种群数量增长可不受其他生物因素影响 C.东北虎和华南虎两个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可以交流,所以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D.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同物种之间不可能产生后代
|
2. 难度:简单 | |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 ) A.猎豹捕食斑马 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 D.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
3. 难度:简单 | |
在同纬度一距离大陆50英里的高山岛屿上,发现五种同属的动物,但是在大陆上只发现两种同属的动物。试问,造成该岛上的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原因可能是( ) A.该岛上的物种有遗传隔离 B.大陆上的环境变化较大 C.大陆上的物种发生突变的几率较高 D.岛屿的环境变化大
|
4. 难度:简单 | |
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图( )
|
5. 难度:简单 | |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 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识别 B.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的机会 C.使不同种群各自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 D.使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项说明中,都与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符的是( ) ①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 ②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③环境改变可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 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⑤突变和基因重组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⑥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⑦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④⑤⑥ D.③⑤⑦
|
7. 难度:简单 | |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共同的观点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微弱的有利变异通过逐代遗传得到积累和加强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
|
8. 难度:简单 | |
(2010届南通抽检)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两组,每组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一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后,把后代分成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选出抗药性强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 A.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基因突变的结果 B.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其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C.家蝇的抗药性是家蝇逐代对毒性强的DDT识别能力提高的结果 D.家蝇的抗药性是原已存在,不是DDT诱导的结果
|
9. 难度:简单 | |
一年夏天,武汉遭受22年不遇的强龙卷风。风暴过后,市民见到地面上有许多死亡和受伤的麻雀,检查它们时发现,死亡的麻雀大多是个体较大、较特殊、变异新类型的个体,身体较小,具有常见性状的普通麻雀很少,并且受伤的普通麻雀后来较易恢复。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 A.麻雀的不同性状分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会改变麻雀种群的基因频率 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麻雀的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 D.特殊的变异类型都是不利的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 C.马和驴交配产生骡以完成物种间基因交流 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
|
11. 难度:简单 | |
对于突变与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足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但突变了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D.突变的有利与否不是绝对的,往往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
|
12. 难度:简单 | |
(2009年广东生物)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 A.10/19 B.9/19 C.1/19 D.1/2
|
13. 难度:简单 | |
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B.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 C.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
14.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对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的使用价值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及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措施
|
15.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 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③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④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 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⑥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 ⑦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⑧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⑦⑧ C.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⑤
|
16. 难度:简单 | |
1937年,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的以下几点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C.这是定向的自然选择过程 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
17. 难度:简单 | |
马(2N=64)和驴(2N=62)杂交能产生骡子,骡子能够正常生长,但不能生育后代。这种现象称之为( ) A.杂交育种 B.人工诱变 C.生殖隔离 D.基因重组
|
18. 难度:简单 | |
601药刚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渐降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后来的药量用少了,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
19. 难度:简单 | |
(2009年江苏生物)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
20. 难度:简单 | |
一般地说,干旱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干旱地区种植;潮湿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潮湿地区种植。在这里,干旱和潮湿所起的作用是( ) A.诱发基因突变 B.引起染色体变异 C.选择基因型 D.导致基因重组
|
21. 难度:简单 | |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其后代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是( ) A.12.5% B.50% C.25% D.无法估计
|
22. 难度:简单 | |
(2010届广州质检)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A.随机交配 B.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
|
23. 难度:简单 | |
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种,如果让其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紫茎泽兰相比( ) A.基因库变化相互影响 B.性状始终保持一致 C.很快产生生殖隔离 D.进化方向发生变化
|
24. 难度:简单 | |
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 A.25% B.32% C.50% D.64%
|
25. 难度:简单 | |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新陈代谢,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对生物进化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 A.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B.光合作用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 C.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 O2和CO2的平衡
|
26. 难度:简单 | |
2008年医监会进一步加强了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因为滥用抗生素往往导致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________。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菌抗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________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____________。 (4)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往往只要一到两代就可以得到抗性纯系。而有性生殖的生物,淘汰一个原来频率较低的隐性基因,形成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却需要很多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 难度:简单 | |
图所示在农田中使用农药一段时间后,害虫具有了抗药性(抗药基因A),请回答: (1)害虫的抗药变异最初来源于____________。 (2)害虫种群中抗药变异的差异说明________。 (3)对害虫抗药性的进化,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 A.图中A时期不存在抗药害虫 B.图中AB段害虫对农药进行了选择 C.图中B点不抗药的基因频率变为零 D.图中C点害虫种群中产生了新物种 (4)图中BC段害虫种群数量呈________增长。 (5)决定害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C点时随机抽取一定量的害虫,经检测其中AA占18%,Aa占70%则A基因频率为(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 难度:简单 | |
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体色受到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叶以前,种群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20世纪则上升到95%以上。请分析回答: (1)从遗传的角度分析: ①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________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用现代达尔文主义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①19世纪桦尺蛾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事实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经过长期的________,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________,有利的变异则逐渐________,从而使种群的________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是由________决定的。 ④这个种群是否形成了新物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 难度:简单 | |
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交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 (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1不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F1可育,可采取什么方法?这样得到的后代是几倍体?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与一般物种形成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图),请在下图填出相应的生物学名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E、F为六个物种,请据图回答: (1)假设已知甲岛上B物种为有翅蝉,过了相当长时间后,逐渐演化成了残翅蝉E和超长翅蝉F上,请根据达尔 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甲岛上多风的自然条件,推测甲岛上B物种演变的过程。 (2)甲岛上B物种偶尔有一次乘着季风,飞到了乙岛上居住,试分析B物种进入乙岛后可能会给乙岛上C物种带来的影响。 (3)怎样验证E和F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简述你的思路和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