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雄性羚羊角或犀牛角是治疗创伤的中药方剂中用量极少的成分,但是缺少这味药,疗效将大大下降甚至无效。已知动物的角主要由死亡细胞的角化(变性)蛋白质组成,则羚羊角等的有效成分最可能是 A.特殊活性的蛋白质 B.DNA C.微量元素 D.大量元素
|
2. 难度:简单 | |||||||||||||||||||||||||
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化学元素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碳元素的含量说明有机物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 B.表中C、H、O、N属于大量元素,P、Ca、S属于微量元素 C.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D.除钙元素,生物体中直接供能物质包含表中其他元素
|
3. 难度:简单 | |
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
A.一个多肽中A的种类肯定有20种 B.①过程发生所需模板和运输A的工具都是RNA C.B的化学简式是—NH—COOH— D.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
4. 难度:简单 | |
某蛋白质由2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含有氧原子多少个( ) A.n-2 B.n-4 C.n+2 D.n+4
|
5. 难度:简单 | |
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一般来说,每100克蛋白质平均含氮16克,这些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 A.肽键 B.游离的氨基 C.游离的羧基 D.R基
|
6. 难度:简单 | |
含有20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彻底水解后得到的物质种类数最多为( ) A.4种 B.5种 C.6种 D.8种
|
7. 难度:简单 | ||||||||||||||||
某学生对一待测物质进行如下实验,假设实验步骤均正确,其进行的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请回答其可能鉴定的物质及试剂A是 ( )
A.鸡蛋清 斐林试剂 B.鸡蛋清 碘液 C.劣质奶粉 碘液 D.劣质奶粉 斐林试剂
|
8. 难度:简单 | |
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观察到M个分生组织细胞充满整个视野中,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观察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M/2个 B.M/4个 C.M/8个 D.M/16个
|
9. 难度:简单 | |
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片→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叶绿体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
10. 难度:简单 | |
用3H标记的胸苷和3H标记的尿苷(它们分别是合成DNA和RNA的原料),分别处理活的洋葱根尖,一段时间后检测大分子放射性,最可能的结果是 A.前者部分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后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B.前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后者只有局部区域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 C.两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D.两者所有细胞都不能检测到放射性
|
11. 难度:简单 | |
炭疽杆菌之所以引起美国人的恐慌,主要原因之一是它能产生两种成分为蛋白质的内毒素。有的科学家将该菌的大型DNA分子破坏,该菌仍然能产生内毒素。请分析推断,应该破坏该菌的什么结构,才能使它从根本上不再产生内毒素: A.核糖体 B.质粒 C.内质网 D.细胞核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细胞膜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
|
13. 难度:简单 | |
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人体内的几种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 )
A.遗传物质不同 B.DNA的结构不同 C.信使RNA不同 D.线粒体结构不同
|
14.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和酵母菌都有细胞膜、核糖体和DNA B.抑制细胞膜上载体流动性的毒素会阻碍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 C.根尖分生区细胞能不断进行自我更新 D.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细胞都含有叶绿体
|
15. 难度:简单 | |
在下列细胞结构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的一组是①细胞核②中心体③叶绿体④线粒体⑤高尔基体⑥内质网⑦核糖体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③④⑥⑦ D.①③④⑦
|
16. 难度:简单 | |
下列生理活动与生物膜无关的是( ) A.光能变成ATP分子中活跃的化学能 B.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C.抗体与SARS病毒特异性结合 D.原生质体融合成杂种细胞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B.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一样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
18. 难度:简单 | |
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上常用的实验方法,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够被3H—胸苷标记的细胞结构有 ( ) A.染色体和线粒体 B.线粒体和叶绿体 C.叶绿体和染色体 D.线粒体和核糖体
|
19. 难度:简单 | |
在观察藓类叶片细胞叶绿体形态与分布,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四个实验中,它们的共同点是 ( ) A.实验全过程都要使实验对象保持生活状态 B.都需对材料进行染色 C.实验操作过程中都需要用到盐酸 D.都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
|
20. 难度:简单 | |
通过一定方法将细胞质内的各种结构分开后进行元素分析,以下各项中,磷元素含量最低的是 ( ) A.线粒体 B.核糖体 C.中心体 D.内质网
|
21. 难度:简单 | ||||
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如右图所示。 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C.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D.乙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
22. 难度:简单 | |
从下图可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载体协助,所以此图是指物质通过细胞膜时的自由扩散过程 B.可以预测,甲图中随着物质浓度的降低,自由扩散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C.甲图中箭头表示物质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内时物质的转运方向 D.乙图表示物质的运输速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关系,说明自由扩散过程只受物质浓度的影响
|
23. 难度:简单 | |
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细胞膜上甘油载体的数量 C、细胞呼吸强度 D、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
|
24. 难度:简单 | |
下列能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液泡体积变化的图形是( )
|
25.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就应该含有叶绿体 B.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主要是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根本原因还是细胞中遗传物质不同 C.原核细胞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但都有核糖体 D.活细胞中大部分的化学反应是在各种细胞器中完成的
|
26. 难度:简单 | |
浸泡在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与此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 A.液泡 B.线粒体 C.核糖体 D.以上全是
|
27. 难度:简单 | |
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A.酶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酶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酶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酶提供反应所必需的活化能
|
28.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 B. 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C.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D. 酶均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
29. 难度:简单 | |
下列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
30. 难度:简单 | |
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右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 B.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C.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D.若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
31. 难度:简单 | |
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图所示。经35℃水浴保温一段时间后,③、④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①、②不加任何试剂,下列组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
|
32. 难度:简单 | |
下列可以使ATP转化成ADP的过程是 A.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 B.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 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D.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
33.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不是同一物质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
34.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ATP的阶段需要氧气参与 B.ATP与ADP的组成元素相同,都只含有C、H、O、N、P五种元素 C.ATP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多,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D.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ATP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
|
35.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氧呼吸具有而无氧呼吸没有的代谢终产物是( ) A、丙酮酸 B、二氧化碳 C、水 D、乳酸
|
36. 难度:简单 | |
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得到的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以及未经离心的酵母菌匀浆,分别置于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等量的丙酮酸后,可获得终产物CO2和水的试管是 A.甲和乙 B.乙 C.丙 D.乙和丙
|
37. 难度:简单 | |
提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溶胶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内进行的是丙酮酸彻底分解和消耗氧气生成水的过程 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酵解,而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过程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溶液中完成的,不需要消耗氧气 D.有氧呼吸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的
|
38. 难度:简单 | |
右图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呼吸底物均为葡萄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d时,CO2产生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气呼吸的4倍
|
39. 难度:简单 | |
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O原子数目不变 B.肽键数目减少7个 C.C原子减少l2个 D.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
|
40. 难度:简单 | |
有一条多肽链,分子式为CxHyOpNq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分析推算可知,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为 A.q+1 B.p-1 C.q-2 D.p+1
|
41. 难度:简单 | |
下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质量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B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A.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B.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等于A侧高度 C.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 D.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
42. 难度:简单 | |
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图所示),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如图曲线1。则曲线2是指改变左图中何种条件后气体的收集曲线( )
A. ① B.② C.③ D. ②或③
|
43. 难度:简单 | |||||||||||||||||||||||||||||||||||
将质量均为X g的苹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一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结果如下表,由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在O2相对浓度为3%时,苹果细胞既有无氧呼吸也有有氧呼吸 B.X g的果肉在O2相对浓度为3%时每小时分解葡萄糖0.15mol C.贮藏苹果的环境中,适宜的O2相对浓度为5% D.O2相对浓度为5%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强度均最弱
|
44. 难度:简单 | ||||
如下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系统装置,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三装置中种子的质量相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hC>hB>hA B.当种子中的有机物消耗完毕,温度计读数hC最高 C.若取适量的幼胚研碎,滴加少量的DCPIP(一种染色剂,被还原后为白色),一段时间后DCPIP颜色逐渐变白,原因是种子在呼吸过程中产生还原剂[H] D.相同时间内A、B两试管有色液滴右移的距离相同
|
45. 难度:简单 | |
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观察工具,下列相关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设法提高细胞环境温度,有利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植物细胞质的流动 B.低倍镜转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应加大通光孔的进光量 C.若在低倍镜观察的基础上转换高倍物镜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D.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容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
|
46. 难度:简单 | |
(7分)根据下面甲、乙、丙三个图解回答有关问题: 甲 乙 丙 (1)请列举上图甲乙丙三结构中都含有的两种物质 。 (2)利用甲细胞来鉴定还原性糖有什么不妥之处?
(3)请写出两种鉴定甲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乙细胞的分泌物是蛋白质类物质。蛋白质类分泌物除可能是酶外,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可能的分泌物名称)。若该分泌物是H2O2酶,欲比较该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则除需要H2O2酶及必需的实验器具外,还需要哪些实验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丙所示生物常使人及其他生物产生疾病,该类生物与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7. 难度:简单 | ||||||||||||||||||||||||||||
(13分)现代生物学认为细胞是一个系统,其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有人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并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结合图解答下列问题:
(1)请判断甲图中的a、b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 、 ,c在此过程中所起作用是: 。 (2)乙图中的A、B、C曲线代表各细胞结构膜面积的变化,C所指代的膜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曲线C先增加后减少的原因是: (2分) (3)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依据上表数据,请分析构成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异同点是: 。(2分) (4)下列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不同情况:
依据上图指出A、B、C所表示的被动的物质运输方式,是 。上述三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 。原因是 (5)红细胞膜内K+浓度是膜外的30倍,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6倍,维持这种K+、Na+分布不均匀是由膜上的 所控制;红细胞膜上糖蛋白的糖支链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若去掉这些糖支链,就不会发生红细胞的凝集反应,说明细胞膜表面这些糖蛋白是 。
|
48. 难度:简单 | |
(10分)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实验结果。 (1)该实验结果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其硬度降低与细胞壁中的 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 的活性变化有关:也与细胞壁中的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 的活性变化有关。 (2)A、B品种中耐贮运的品种是 。 (3)依据该实验结果推测,桃果实采摘后减缓变软的保存办法应该是 ,因为 。(2分) (4)采摘后若要促使果实提前成熟,可选用的方法有和 。 (5)一般来说,果实成熟过程中还伴随着绿色变浅,其原因是 。(2分)
|
49. 难度:简单 | |
(8分)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2) 点的生物学含义是无氧呼吸消失点,由纵轴、CO2生成量和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 。(2分) (3)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此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 倍。(2分) (4)在长途运输新鲜蔬菜时,常常向塑料袋中充入氮气,目的是 。你认为氧浓度应调节到 点的对应浓度,更有利于蔬菜的运输。
|
50. 难度:简单 | |
(7分)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可以了解细胞呼吸的类型。 材料用具:液体石蜡油、质量浓度为0.1g/mL的葡萄糖溶液酵母培养液、保温瓶、温度计、棉花等,设计活动程序: ① 取二只保温瓶,编号为A、B,如右图; ②A瓶注入煮沸的质量分数为0.1g/mL的葡萄糖溶液1L;B瓶注入未经煮沸的质量分数为0.1g/mL的葡萄糖溶液1L; ③向A、B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酵母培养液; ④向A号瓶中注入液体石蜡; ⑤2个瓶中放入温度计,并用棉团塞住瓶口,以固定温度计并保证保温瓶通气; ⑥24 h后观察并记录2个保温瓶温度数据。 分析讨论: (1)A瓶的溶液煮沸的目的是 ,(2分)该实验属于 实验。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3)A、B两瓶的实验结果不同说明 (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