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湖南省高二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段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如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的影响,“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一句中,

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

B.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C.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

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及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某同学想借附近农民的土地里的农作物用生长素做无子果实的培育实验,但农民要求他不能影响作物的产量,则针对玉米、油菜、花生、西瓜四类作物中,可达上述目的的是花生 

②若油菜在盛花期因暴风雨影响了传粉,则可通过施用硼肥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③②中的状况可通过人为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④②中状况施用硼肥与喷洒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均无济于事 

⑤若茄果类蔬菜在盛花期遭遇②中状况,则可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予以补救

A.①③         B.②⑤         C.④⑤         D.①④⑤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赤霉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它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为验证这一结论,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方法,图2是生长素合成与分解的过程示意图。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下列关于赤霉素促进植物生长的验证实验中,说法错误的是                 

A.是否对幼苗施加赤霉素溶液是该实验的单一变量

B.如果对幼苗1施加了赤霉素,则放置琼脂块的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

C.实验小组如果继续探究赤霉素提高生长素含量的机理,可以提出两种假设:赤霉素促进了生长素的合成或抑制了生长素的分解

D.幼苗1和幼苗2可以来自不同种类、生长状况不同的植株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2,4—D浓度( 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30.2

53.6

53.6

43.7

33.0

30.2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   

C. 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15—20 mg/L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休眠状态的红枫种子与湿砂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1~2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如图表示红枫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从图中可以看出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B.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在协同关系

C.导致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各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植物的生命活动,不只受单一植物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如图是细胞分裂素对黄瓜果实发育的影响(CK、250×、500×分别表示不稀释、释250倍和500倍),能得出的结论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和生长素的作用一样具有二重性

B.细胞分裂素的浓度越小,促进作用越大

C.细胞分裂素具有促进子房发育的作用

D.果实的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如果测量幼茎靠近物体一侧和远离物体一侧的生长素浓度和细胞体积大小,下表中正确的是                      

 

生长素浓度

细胞体积大小

靠近物体侧

远离物体侧

靠近物体侧

远离物体侧

A

B

C

D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CCTV“人与自然”节目报道,1998年8月湖北省麋鹿自然保护区将一只雄麋鹿和七只雌麋鹿放生保护区,回归大自然,经过一年来的追踪观察,这些麋鹿已经适应野生生活。根据以上材料,请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无意外灾害,这些麋鹿将发展成为一个自然种群

B.这些麋鹿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显然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可以预见,该麋鹿种群发展过程中种群密度将增大

D.该种群发展过程中,要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水体富营养化的错误叙述是                               

A.富营养化是因为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元素含量过多引起的

B.池塘、湖泊中发生富营养化的现象叫水华

C.相对封闭的海湾不易发生富营养化

D.化肥、农药和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是发生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图代表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两种群在夏季和秋季的食区范围。两种群均以橡树为食,图中X所指部分最可能表明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这两种群在秋季竞争食物,但在夏季不发生竞争

B.两种群在秋季产生地理隔离

C.夏季氧气供应充分,但在秋季供应不充分  

D.两种群在夏季发生随机交配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生物群落K到Q包含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中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危害程度逐步增加)时,这些群落中的哪一个受到的影响最小                         

群落

K

L

M

N

P

Q

种1

50

92

75

0

0

0

种2

30

4

5

25

2

65

种3

10

0

5

20

3

20

种4

10

0

5

20

5

10

种5

0

1

5

20

40

3

种 6

0

1

5

5

50

2

种7

0

1

0

0

0

0

种8

0

1

0

0

0

0

A.K            B.L               C.Q            D.N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已知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

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

X—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废物积累

Y—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害物质积累

Z—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突变结果,出现了新的菌株,它们能代谢原有菌种产生的有害废物。以下哪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的配对是正确的: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固定不变的

B.自然状态下群体的增长可以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

C.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D.种群数量的变化是增长和减少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圆满结束。北京“绿色奥运”中“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生态、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等。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在城市绿化时应尽量使用本地树种、草种

B.垃圾资源化的生产模式应是一个绿色城市首选的生产模式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

D.以自然景观为对象的生态旅游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⑦     C.②⑤⑥⑦        D.②④⑤⑥⑦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在决定鲸的捕捞量时,研究了右图,该图表示了鲸的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曲线1代表死亡率,P代表该种群的最大数量 

②曲线2代表死亡率,P代表该种群的最大数量 

③曲线1代表出生率,P代表环境允许的最大数量 

④曲线2代表出生率,P代表环境允许的最大数量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秸秆焚烧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某调查小组通过走访相关部门和查阅网上资料,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不能大面积推广的建议是          

A.把秸秆作为饲料,再将动物产生的粪便施入农田

B.建沼气池,作为发酵原料,再取出肥田  

C.将秸秆粉碎后,作为食用菌栽培基料

D.将秸秆直接覆盖在农田表面,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 

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右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示意图,有关的选项正确的是      

A.从生态学观点看,图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B.图中仅有5条食物链

C.细菌在此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是流入蛇的能量的1000倍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下列与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的驱动

B.物质与能量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流动,信息的流动只在生物之间发生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

D.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大气中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生活于树木茂密的森林中的鸟类,最可能通过哪种方式传递信息       

A.飞翔行为      B.鲜艳的羽毛      C.性外激素        D.鸣叫声音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生物学原理在生产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灌溉、播种等,目的是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B.烟草释放挥发性物质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它们的关系是竞争

C.控制鼠害的有效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

D.抗虫棉由于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所以棉铃虫不会产生针对抗虫棉的抗性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某种群死亡率如右图中Ⅱ,出生率如图中Ⅰ,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A.a B.bC.cD.d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2007年11月20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第四份全球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海水酸性已达数千万年最高,将加剧全球变暖;海水酸化导致海洋生物不断灭绝,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即便CO2的释放从现在开始停止,海水也需要数万年才能恢复原样。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不断酸化的海水逐渐吞噬珊瑚,使营养级较低的浮游生物丧失栖息地而破坏食物链

C.海洋吸收了人类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减缓了气候变暖

D.人类工业生产排出的大量CO2多数被海洋和森林吸收了,尽管造成了温室效应,但是对物种的多样性没有影响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率”是指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下列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能保持稳定的是种群增长率

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沙丘逐渐演变成树林的过程中,主要的诱导因素是                

A.发生了次生演替              

B.气温是影响演替方向的主要环境因素

C.该地区年降雨量较丰富        

D.群落中所有种群数量都呈S型增长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右图是某生态农庄能量流动模式图,①~⑥表示能量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该生态农庄稳态的维持主要取决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与人无关

B.增大输入能量①可增加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以提高该系统输出的能量

C.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⑤/②X100%

D.C代表该农庄中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所有C构成一个种群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尖端及胚芽尖端各切去4mm,再将剩余10 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保持在25℃下培养2 d,实验结果如下表:

生长素

溶液浓

度(mol/L)

10-13  

10-12

10-11

10-10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2d后平均长度(mm)

胚芽

12.3

12.3

12.7

13.5

14.7

16.0

15.1

12.2

10.8

10.0

胚根

11.3

12.1

12.7

13.6

12.6

12.0

10.9

10.0

10.0

10.0

 (1)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的小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避免____________。

切去胚芽尖端及胚根尖端的主要原因是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知:与胚芽相比,胚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较____________。

(3)某同学用切去尖端的胚芽作为实验材料验证生长素(IAA)与赤霉素(GA)对胚芽生长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如下图曲线所示。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从图中判断,该同学的实验结果能不能准确说明“生长素与赤霉素对胚芽的生长有共同促进作用?_________,其主要原因:               .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将数量不等的大豆植株幼苗随机移栽到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地块,每一地块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

地块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地块植株数

20

40

60

80

100

荚果数/植株数

8.3

6.8

3.9

2.7

2.1

每个荚果中种子数

3.0

2.9

3.2

2.9

3.0

(1)请用生态学原理解释“地块植株数”“荚果数/植株数”两个统计项目中数据产生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                                               

(2)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全面调查了解5块地块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查。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下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

(2)自然界中,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因此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________

(3)若此图表示老鼠如群数量变花,则从图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灭鼠方案_________________。参照该法,据所学知识,写出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至少写出三种方法)

_________                                                      ________。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种群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

0.0037

0.0037

0.035

0.035

0.34

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在秦岭某区域的一片锐齿栎林中选取锐齿栎(乔木)、木姜子(灌木)、披针叶苔草(草本)等3种有代表性的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得到如图1所示曲线,同时测定森林不同高度的光照强度日变化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不同植物分别配置在森林中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

(2)从图1可以看出,锐齿栎的光合速率要远远_____木姜子和披针叶苔草,而且有“午休”现象,导致此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和________。

(3)在正常CO2浓度、最适温度、高湿度条件下,测定上述3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得到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当光照强度等于光补偿点时,锐齿栎和披针叶苔草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__和__。当光照强度等于光饱和点时,木姜子的净光合速率为______。

(4)研究者在灌木层另选取了三种植物,测定其光合速率,发现同处于灌木层的植物的光合速率差异不大,这几种植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发现植物的落叶在土壤里会逐渐腐烂,形成腐殖质。他们猜落叶的腐烂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原则。

(2)以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均分为A和B。实验时A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 ℃的恒温箱中灭菌1小时。B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中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同学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若干天后(2)中实验组的落叶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同学们用带有相同量同种植物落叶的冻土苔原和热带雨林的等量土壤为实验材料,分别模拟原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条件进行C组和D组的实验,定期抽样检测样品土壤中未腐烂的落叶的含量,请根据预期结果在图中绘出相应的曲线。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