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依次是 A.核酸、蛋白质、细胞、糖类 B.糖类、蛋白质、细胞、核酸 C.蛋白质、核酸、细胞、糖类 D.核酸、蛋白质、糖类、细胞
|
2. 难度:中等 | |
经检测,刚挤出的鲜牛奶中有两种分子,分子式分别为:C12H22O11和C1864H3012N168O221的化学物质,这两种物质分别是 A.蛋白质和核酸 B.乳糖和蛋白质 C.乳糖和核酸 D.蔗糖和蛋白质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 B.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 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 D.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集中分布于细胞两端
|
4. 难度:中等 | |
在下列四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溶液;丙试管:牛奶和蛋白酶;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水。则上述四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 A.甲、丁 B.甲、乙、丁 C.甲、乙、丙 D.甲、丙、丁
|
5. 难度:中等 | |
浒苔是一种绿藻,奥运前大量出现在青岛奥帆赛水域,而去年引起太湖水华的是蓝藻。下列有关绿藻和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是好氧藻类,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B.蓝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两者均含有叶绿素,但后者没有叶绿体 D.两者均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前者没有线粒体
|
6. 难度:中等 | |
某蛋白质分子含有a条肽链,共有b个氨基酸残基。如果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c,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水解时需要的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 A.b(c-18)+18a和18(b-a) B.b(c+18)+18a和18(a + b) C.b(c-18)-18a和18(a-b) D.b(c+18)-18a和18(b-a)
|
7. 难度:中等 | |
将置于阳光下的盆栽植物移至黑暗处,则细胞内三碳化合物与葡萄糖生成量的变化是 A.C3 突然增加,C6H12O6减少 B.C3 与 C6H12O6都减少 C.C3 与 C6H12O6 都增加 D.C3 突然减少,C6H12O6增加
|
8. 难度:中等 | |
人缺氧五分钟脑死亡,但可救活一个落入冰面下冷水中 20min 之久的孩子,其主要原因是 A.冷水温度低,身体代谢慢,耗氧量低 B.冷水中人体细胞不呼吸 C.冷水中,孩子休眠 D.冷水中孩子代谢活动暂时停止
|
9. 难度:中等 | |
图1表示物质扩散的图解,图2是设计证明图1物质扩散成立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水柱a将持续上升 B.图甲中水柱a将先上升后下降 C.图乙中水柱b将持续上升 D.图乙中水柱b将先上升后下降
|
10. 难度:中等 | |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 B.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C.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依次是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分离定律的发现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
12. 难度:中等 | |
若一个只含有31P的DNA分子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四次后,含32P的单链占全部单链的比例为 A.7/8 B.15/16 C.1/8 D.1/4
|
13. 难度:中等 | |
如下表所示,6支试管含有不同的物质成分和动物组织制备物,在保温一定时间后,哪三支试管内会产生CO2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
14. 难度:中等 | |
现有阳生和阴生植物两种。从这两种植物上各取一片彼此相似叶片,分别放在两个透明盒子中。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逐渐增加光照强度,测定放氧速率的数据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取自阳生植物的叶片是A B.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中〔H〕、ATP的生成 C.光照强度为50μmol光子/m2·s时,叶片B产生的氧气大于叶片A D.光照强度>600μmol光子/m2·s时,叶片A放氧速率主要被CO2浓度限制
|
15. 难度:中等 | |
图中甲表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和N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无氧呼吸) A.甲图中的纵坐标数值即为乙图中的m4 B.在甲图中a、b、c、d、e任意一点,乙图中都有m1=n1>0,m2=n2>0 C.当达到甲图中e点时,可以通过增加光照强度来提供光合作用强度 D.甲图中c点时,乙图中有m1=n1=m4=n4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 B.豌豆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正常男孩的某一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有24种 D.破坏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内的高尔基体的结果是染色体加倍
|
17. 难度:中等 | ||||||||||||||||||
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 )
A.TGU B.UGA C.ACU D.UCU
|
18. 难度:中等 | |
在某种牛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体色是红褐色,a是红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是红褐色的,而雌牛是红色的。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了一头红色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基因型为 A.雄性或雌性,a a B.雄性,aa或Aa C.雄性,A a D.雌性,Aa
|
19. 难度:中等 | |
右图为某族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Ⅱ6的基因型为BbXAXa B.Ⅱ7和Ⅱ8如果生男孩,则表现完全正常 C.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红绿色盲症 D.Ⅲ11和Ⅲ12婚配其后代发病率高达2/3 20.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错误的是 A.基因组成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为1/8 B.如果乙图表示细胞中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则②表示氧元素 C.丙图表示某家庭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如5号女儿患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相同基因型概率为4/9 D.从丁图DNA复制可看出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
20. 难度:中等 | |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时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21. 难度:中等 | |
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A.1/88 B.1/22 C.7/2200 D.3/800
|
22. 难度:中等 | |
田间种植的三倍体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其变异不可能来自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变化
|
23. 难度:中等 | |
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方向进化 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 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变化 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
24. 难度:中等 | |
为保持内环境的稳态,当人一次饮水过多时,要通过相关调节维持体内水分平衡。下列能表示调节过程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和渗透压变化的曲线是(纵轴表示激素和渗透压的变化程度,横轴表示调节的时间)
|
25. 难度:中等 | |
某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课题研究,在制定实验方案过程中,下列哪一项可以不考虑 A.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 B.配置一系列浓度梯度 C.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D.进行预实验,确定实验浓度范围
|
26. 难度:中等 | |
如下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a处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是 A.m<X<n B.X=i C.n<X<i D.X>i
|
27. 难度:中等 |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所选择遗传病和调查方法最合理的是 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农村中随机抽样调查 B.研究“甲流”的遗传方式,在市中心抽样调查 C.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多基因遗传病),在城市中抽样调查 D.研究白化病的发病率,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
28.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生物的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 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
29. 难度:中等 | |
使用农药来防治棉红铃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棉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棉红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C.棉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棉红铃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
30. 难度:中等 | |
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按不同比例混种在一起,收集种子并对实验数据处理后,得到如右图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作物处在同一个营养级,最可能是竞争关系 B.如果在该条件下农作物甲单独自然生长,甲种群数量始终小于其环境容纳量 C.当播种比例甲:乙=8︰2时,引起甲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种内斗争加剧 D.甲、乙两种农作物间作时,两种农作物获得总产量最大值的混种比例约为2︰8
|
31. 难度:中等 | |
右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蟾蜍只属于次级消费者 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 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 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一段时间内食草鸟 数目将不发生变化
|
32. 难度:中等 | |
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
33. 难度:中等 | |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储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16%n
|
34. 难度:中等 | |
下列不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是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C.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D.森林火灾
|
35.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C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通过加热使目的基因DNA解旋,没有加入解旋酶和ATP B.在设计2种引物时,需要让引物和引物之间的碱基序列互补 C.缓冲溶液中要提供DNA模板、引物、原料、耐热的DNA聚合酶 D.为避免外源DNA污染,实验中基因枪的枪头、缓冲液等在使用前必须高压灭菌
|
36.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愈伤组织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 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C.用人工薄膜将胚状体、愈伤组织等分别包装可制成人工种子 D.植物耐盐突变体可通过添加适量NaCl的培养基培养筛选而获得
|
37. 难度:中等 | |
下列哪一项属于克隆 A.将鸡的某个DNA片段整合到小鼠的DNA分子中 B.将抗药性的某基因引入草履虫的细胞内 C.将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脾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D.将某种瘤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成一个细胞系
|
38.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限制酶能在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切断磷酸二酯键 B.DNA连接酶可以恢复DNA分子中的氢键,将两条DNA片段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缝隙连接起来 C.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可以用DNA聚合酶代替DNA连接酶 D.限制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微生物内很少分布
|
39.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动物胚胎移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受孕母畜体内的受精卵或胚胎均能移植 B.受体母畜必须处于与供体母畜同步发情的状态 C.超数排卵技术要使用一定的激素 D.试管婴儿只是受精及早期卵裂过程在试管中进行
|
40. 难度:中等 | |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
(1)图中a线段表示 (静息、动作)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 mV, 此时Na+ (内、外)流。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细胞体传向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 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快、慢)。 (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会受一些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 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 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 的结合。若突触小体释放的 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 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的图示是 。 (4)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 ,调节产热活动最 重要的激素是 。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颤,这是机体通过 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 ____ 和 _______ 两种途径来增加散热。
|
41. 难度:中等 | |
为验证DNA的半保留复制,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用含3H标记物的培养基处理蚕豆根尖细胞(2n=12),待其完成此次分裂后,移入含有秋水仙素的普通培养液中,再让细胞连续分裂两次,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检验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的放射性。据此实验分析回答:(秋水仙素作用不影响复制,但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1)实验所用的细胞材料最可能取自蚕豆根尖的___________区,处理根尖细胞的3H标记物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带上3H标记的根尖细胞移入含有秋水仙素的普通培养基中,连续分裂两次,则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如果DNA的半保留复制假设成立,实验结果应为: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全部都显示放射性,其中每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的放射性显示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放射性显示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取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DNA进 行离心,请参照右图①②③,在④中标出DNA分子可 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并在括号中写出各自的比例。
|
42. 难度:中等 | |
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B、b)和乙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请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I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2)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III2与一男性婚配,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推测其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 (3)B基因可编码瘦素蛋白。转录时,首先与B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酶是__________。B基因刚转录出来的RNA全长有4500个碱基,而翻译成的瘦素蛋白是由167个氨基酸组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秒钟,实际上合成100个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若B基因中编码第105位精氨酸的GCT突变成ACT,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mRNA上的_____________为终止密码了。
|
43. 难度:中等 | |
养蚕在我国有3千多年的历史,经研究发现其染色体组成为2n=56。其性别由ZW型性染色体决定。西南农业大学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2003年11月15日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家蚕基因框架图,2006年1月2日,又研制成功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2008年12月。完成世界首张蚕基因组精细图谱,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的使家蚕吐出了天然的金黄、鹅黄、绿、粉红、白、赭色蚕丝,而且永不褪色,重现了中华丝绸之路的光芒。请回答有关问题: (1)欲测定家蚕基因组的DNA序列,应该测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 (2)家蚕的黑色卵(B)对白色卵(b)为显性,绿茧(D)对黄茧(d)为显性,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B和b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现有纯合黑卵黄茧和白卵绿茧未交配过的雌雄蚕若干,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D和d是否也在第2号染色体上。(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等) 实验目的:探究D和d是否在第2号染色体上。 方法步骤: 第—步:用上述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D和d不在第2号染色体上。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D和d在第2号染色体上。
|
44.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能否利用人的皮肤细胞来完成①过程?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必需的酶是______________酶,合成A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 (3)为使过程⑧更易进行,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药剂)处理D。 (4)在利用AB获得C的过程中,必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割A和B,使它们产生_______________,再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才可形成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