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采用什么颜色的玻璃做顶棚更能使温室栽培胡萝卜提高产量( ) A.红色玻璃 B.蓝紫色玻璃 C.绿色玻璃 D.无色玻璃
|
2. 难度:中等 | |
烟草花叶病毒、烟草和噬菌体中含有的碱基种类依次是( ) A.4、5、4 B.4、4、4 C.4、8、4 D.5、5、5
|
3. 难度:中等 | |
实验中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都含有较多的糖,可用于鉴定还原糖 B. 花生种子含脂肪多,子叶肥厚,是鉴定脂肪的理想材料 C. 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D. 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
4. 难度:中等 | |
在做观察黑藻叶中叶绿体的实验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 B.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细胞,再用高倍镜观察 C. 随时保持临时装片中有水状态 D. 若视野比较暗,可调节反光镜和增大光圈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细胞器中不含磷脂的是( ) A. 线粒体和中心体 B. 核糖体和染色体 C.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D. 核糖体和中心体
|
6.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为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 载体数量、能量 B. 能量、载体数量 C. 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 能量、离子浓度
|
7. 难度:中等 | |
某植物细胞间隙的浓度为a,细胞液的浓度为b,细胞质基质的浓度为c,则它因缺水面萎蔫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a>b>c B.b>c>a C.a>c>b D.b>a>c
|
8. 难度:中等 | |
对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 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组成细胞壁主要成分的单体是氨基酸 C.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与精子形成相关的雄激素属于脂质
|
10. 难度:中等 | |
如果我们将溶液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 A.不断上升 B.没有变化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是构成叶绿素分子不可缺少的无机离子是( ) A.钙离子 B.铁离子 C.钾离子 D.镁离子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前项是被鉴定的有机物,中项是使用的试剂,后项是反应所产生的颜色。前、中、后三项相对应的是( ) A.淀粉--双缩脲--蓝色 B. 脂肪--苏丹Ⅲ--橘黄色 C.蛋白质--斐林试剂--紫色 D.还原糖--碘液--砖红色
|
13. 难度:中等 | |
唾液腺细胞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时参与的细胞器有( ) 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叶绿体 C.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D.中心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
14. 难度:中等 | |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水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 ) A.叶绿体、线粒体和中心体 B. 叶绿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C.线粒体、内质网和中心体 D.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
15. 难度:中等 | |
测得某一植物的果实在一段时间内,释放CO2量比吸收的O2的量大,且蛋白质、脂肪含量不变,糖类含量减少.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果实只进行有氧呼吸 B.果实只进行无氧呼吸 C.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 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B.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DNA主要位于细胞核内
|
17. 难度:中等 | |
能正确反映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细胞膜的图解是( )
|
18. 难度:中等 | |
细胞膜的成分中起识别作用的物质是( ) A.纤维素 B. 磷脂 C.糖蛋白 D.蛋白质
|
19. 难度:中等 | |
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哪种物质有与其相同的运输方式( ) A.H2O B. 氨基酸 C. 苯 D.CO2
|
20. 难度:中等 | |
不能以跨膜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的物质是( ) A. 脂质分子 B. K+ C. 胃蛋白酶 D. 苏氨酸
|
21. 难度:中等 | |
如果新鲜的洋葱表皮细胞在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对该洋葱表皮细胞进行下面处理可能使其复原的是( ) A. 转入0.25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B. 转入3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C. 转入2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D. 转入4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
22. 难度:中等 | |
高等植物体内,产生 ATP 的生理过程有( ) A. 呼吸作用、渗透作用 B. 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C. 光合作用、主动运输 D.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
23. 难度:中等 | |
炎热的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反而下降。主要原因是( ) A.蒸腾作用减弱 B. 进入叶肉细胞的CO2减少 C.温度太高,酶已失去活性 D.光照太强,使叶绿素分解
|
24. 难度:中等 | |
不会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的环境条件是( ) A.高温 B. 低温 C.过酸 D.过碱
|
25. 难度:中等 | |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转变的过程是( ) A.光能→ATP→(CH2O) B. 光能→叶绿体→(CH2O) C.光能→叶绿素→(CH2O) D.光能→(CH2O)→ATP
|
26. 难度:中等 | |
下面属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是( ) A. 提供物质 B. 提供能量 C. 提供场所 D. 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
27.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装置,正确的是( )
|
28. 难度:中等 | |
下面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有氧呼吸才能释放二氧化碳 B. 生物有氧呼吸过程全部在线粒体中进行 C.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能释放大量的能量 D. 氧参与了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反应
|
29. 难度:中等 | |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中都会产生的物质是( ) A.氧气 B. 丙酮酸 C.酒精 D.乳酸
|
30. 难度:中等 | |
根据细胞呼吸相关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2)水稻长期被水淹后,根会变黑腐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如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酵母菌细胞产生CO2的影响:A点释放的CO2较多,这些CO2是的产物;由B到C,CO2的释放量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31. 难度:中等 | |
在低温下,将叶片置于研钵中研磨后,将叶细胞匀浆进行差速离心,结果如下图所示。请用S1~S4,P1~P4回答问题。 (1)DNA含量最多的部分是___________。 (2)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___________。 (3)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存在于___________。 (4)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存在于___________。
|
32. 难度:中等 | |
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请完成实验设计和分析: (1)应选取哺乳动物_______(填选项)细胞做实验。 A.成熟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白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_______中,由于_________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将膜成分中的磷脂提取出来,铺在水面上,测得磷脂单分子层的面积为S,那么该细胞膜的表面积约为_____________。
|
33.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所示物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④_______;⑤_______; (2)C和D的化学过程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
|
34.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呼吸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括号内: 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_________。 ②其中产能最多的是___________阶段。 (3)图中A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E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 。 (4)氧气充足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2分) 在无氧情况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2分)
|
35. 难度:中等 | |
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验证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 (1)实验材料和用具: ①新鲜的玉米粒 ②烧杯 ③记号笔 ④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⑤清水 ⑥量筒 ⑦红墨水 (2)实验步骤:第一步:选取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用记号笔标上A和B. 。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观察两个烧杯中玉米粒的着色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实验现象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