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4 位同学分别对人体内环境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绘制了概念图,正确的是( )
|
2. 难度:简单 | |
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 ) A.正常生长 B.增殖并分化成多种细胞 C.分泌抗体 D.杀死各种病原菌
|
3. 难度:简单 | |
在高等动物体内,激素调节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 A.通过体液运输 B.微量和高效 C.作用于靶细胞 D.产生神经冲动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人类神经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反射弧中,兴奋始终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B.相邻神经元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以便于兴奋的传递 C.突触只允许兴奋由树突末端传到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D.轴突末端细胞质中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
5. 难度:简单 | |
如图表示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⑦过程调节 C.如果感受器、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为图中的内分泌腺 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减少
|
6. 难度:简单 | |||||||||
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现象如下表:
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
7. 难度:简单 | |
如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 ) A.温度适宜环境中 B.炎热环境中 C.寒冷环境中 D.剧烈运动中
|
8. 难度:简单 | |
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全身出现性过敏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
9. 难度:简单 | |
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④为细胞免疫,A为淋巴因子;⑤为体液免疫,B为抗体 B.与B加工、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C.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e、f、g D.病毒入侵人体时往往先通过⑤免疫,再通过④免疫,才能消灭抗原
|
10. 难度:简单 | |
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棉农会适时摘除棉花植株的顶芽,其目的是( ) A.抑制侧芽生长 B.解除向光性 C.解除顶端优势 D.抑制细胞分裂
|
11.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有关燕麦实验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燕麦胚芽鞘的某些部位纵向插入了云母片。请分析图中a至f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一组是( ) A.a<b、c=d、e=f B.a<b、c=d、e<f C.a<b、c<d、e=f D.a>b、c=d、e<f
|
12. 难度:简单 | |||||||||||||||||||
某中学生物科技小组对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种群密度为6.5 株/m2 B.用此种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密度完全相同 C.此方法为标志重捕法 D.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
13.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某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2000个 B.在0~5天内该生物种群呈直线增长 C.在0~5天内该生物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D.6天后该生物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
14. 难度:简单 | |
图中表示物种Ⅰ和物种Ⅱ属于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 )
|
15. 难度:简单 | |
某种群进入一个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中,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可能为
|
16. 难度:简单 | |
病原体侵入机体时,非特异性免疫首先起防御作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B.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浆细胞分泌抗体 D.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
17. 难度:简单 | |
在园艺上应用生长素处理植物可以奏效的是( ) A.促进果实成熟 B.获得无子果实 C.处理扦插的枝条以促进生根 D.促进细胞的分裂
|
18. 难度:简单 | |
大多数人注射乙肝疫苗(抗原)后,引起体内产生( ) A.相应抗体 B.生长激素 C.记忆B细胞 D.乙肝病毒
|
19. 难度:中等 | |
根据图示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 ) A.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B.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C.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D.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
20. 难度:简单 | |||||||||||||||||||||||||||||||||||||
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 (数/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丙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
21. 难度:简单 | |
(6分)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___。 (2)从图虚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
|
22. 难度:中等 | |
(6分)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_____________,促使其释放_______________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 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如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______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________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_________。
|
23. 难度:简单 | |
(8分)如图是高致敏型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E为有关的物质或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是指病毒经过______细胞的处理和传递后,特定抗原刺激T细胞,经过②过程形成[B]______细胞。 (2)T细胞成熟于________,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________、传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等功能。 (3)图中细胞[A]在T细胞传递的抗原刺激下,形成 ________________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 (4)[C]与[D]的识别、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5)[E]的最终消灭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
24. 难度:中等 | ||||||||||||||||||||||||||||||||
(17分) Ⅰ.连续6年调查某块2 km2的稻田,发现东亚飞蝗的数量(只)连续6年依次为100、260、320、400、402、395。 (1)该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第一、二年分别为__________只/km2、__________只/km2。 (2)该东亚飞蝗种群的增长曲线是什么类型?____________。 (3)东亚飞蝗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若在稻田中增加适量的青蛙(东亚飞蝗的天敌),则东亚飞蝗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结果, (物种数:种;密度:个/m2)请分析回答:
(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________________进行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___________,而且身体微小;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数法;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鉴定动物时最好使用__________________观察。 (2)收集土壤小动物时采用白炽灯照射土壤,这是利用土壤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3)在有机肥田中,这几类动物与其他生物组成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其中跳虫类种群数为______个。 (4)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越大,土壤通气状况越好,越有利于作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化肥作用快而持续时间短,有机肥作用慢而持续时间长。联系生产实践,你会如何根据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情况指导农民施肥?
|
25. 难度:中等 | |
(12分)假若你是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请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探究2,4-D(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理作用同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材料用具:大烧杯、葡萄枝条、营养液、清水、一定浓度的2,4-D溶液。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若干葡萄枝条,平均分为甲(实验组)、乙(对照组)两组。 第二步:将甲组枝条浸泡在_______________中;将乙组枝条浸泡在________中,浸泡时间为24 h。 第三步:将浸泡后的甲、乙两组枝条,分别插入盛有营养液的大烧杯中培养,培养时应注意__________和保持适宜的________,连续观察插枝的生根情况,并记录。 预测实验结果及分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