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高考生物复习一轮配套精练: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2(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下列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  )

A.捕食关系         B.竞争关系

C.种内斗争         D.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

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

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平均有18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乙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平均有15个体数平均值是209则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  )

A.=        B.>

C.<        D.无法确定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低

B.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食物链缩短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

D.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草原要研究草原的范围和边界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

蝌蚪存活率/%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20

37

10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6.下列关于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有关该地区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年数

植物类别

1

4

15

25

40

草本

28

27

26

30

34

灌木

0

3

4

12

19

乔木

0

0

0

14

23

总计

28

30

30

56

76

A.表中数据的获得是利用样方法

B.该地区群落发生的是次生演替

C.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改变

D.群落中每一个种群的丰富度均提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生态学家研究了两种近缘原生生物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种间竞争后(如图)提出了“竞争排除原理”对该原理实质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

满分5 manfen5.com

A.两物种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灭绝是竞争相互关系的唯一结果

C.竞争会使适应性最好的个体获得成功

D.两个相似物种不能同时占有相同的资源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满分5 manfen5.com

A.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严重自然灾害

C.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

D.R之前和T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现象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生物对同种食物不同大小个体的捕食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满分5 manfen5.com

A.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乙以甲为食、丙以乙为食

B.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甲与丙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C.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

D.图示捕食状况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再发生变化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部分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群落演替

灌草丛

针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季风常绿阔叶林

群落垂直结构层数

2

3

4

5

叶面积指数

2.48

6.61

11.28

17.76

光能漏射率(%)

62.2

44.7

3.3

1.1

总初级生产量

(t·hm-2·a-1)

17.43

55.50

116.61

150.81

净初级生产量

(t·hm-2·a-1)

1.50

14.52

23.88

26.00

总生产量/总呼吸量

1.09

1.35

1.26

1.21

注:叶面积指数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面积。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      从数据上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                                    

(2)统计数据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截获光能的百分率      总初级生产量增多这可能与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____________           增多有关。

(3)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指全部生产者(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而净初级生产量指全部生产者固定并贮存的能量统计数据表明在由针叶林到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总生产量/总呼吸量有下降趋势试解释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某山坡上山腰处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请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植物

种类

地点

A

地点

B

地点

C

非生物因素

地点

A

地点

B

地点

C

3

5

9

风速

蕨类

植物

7

5

8

距地面1.5m

的光强

灌木

18

4

2

土壤湿度/%

48

35

15

松树

0

2

0

土壤的

有机物/%

6.5

3.8

2.5

落叶

15

5

0

土壤深度/cm

>300

100

<15

土壤含氮量

/mg·kg-1

9.4

4.5

2.4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地点       处的植物群落。地点B处草、蕨类植物、灌木、松树以及落叶树都有分布体现了群落结构的          现象。A区域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除了表中列举的以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该包括                              

(2)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演替演替将向             方向发展。

(3)如果地点ABC处的光照条件同等充足则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的是地点          处的植物群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     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缺氧时抑制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据此可知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落叶树在地点C处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出不少于两个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