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稻田中的稗草随处可见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
3. 难度:中等 | |
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B.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 D.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
5. 难度:中等 | |
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卫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B.在太空中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C.植物的向光性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
|
7. 难度:中等 | |
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传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传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
8. 难度:中等 | |
缺乏氧气或有氧呼吸受抑制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速率将 ( ) A.加快 B.减慢 C.不变 D.不能确定
|
9. 难度:中等 | |
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 ( ) A.生长素 B.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 D.脱落酸
|
10.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一棵植株被不透光的纸盒罩住,纸盒的左侧开口,右侧照光。如果固定幼苗,旋转纸盒;或固定纸盒,旋转幼苗;或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 ) A.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B.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
11.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及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12.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 100,年末时为 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 20,死亡个体数为 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
14. 难度:中等 | |
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下图甲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图乙中的位置是 ( ) A.a B.b C.c D.d
|
15. 难度:中等 | |
研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及作用时,科学家使用燕麦胚芽鞘中段进行了如图实验,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A会向左弯曲生长,乙中B会直立生长 B.生长素由供应块运输到接受块需消耗能量 C.甲中生长素使A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加快了右侧细胞的分裂速度 D.将图中供应块与接受块的位置互换,实验结果不变
|
16. 难度:中等 | |
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茎伸长受抑制均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引起 B.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C.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无关 D.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
|
17.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c点对应时间取样计数时,需对样液适当稀释 B.cd段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约为O C.造成de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缺乏 D.本实验不存在对照,酵母菌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
18.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池塘群落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B.池塘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池塘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区别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该池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
19.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J形和S形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B.在养殖业中,应在b的某时对鱼、虾进行捕捞 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
20.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 B.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D.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
21.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乙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曲线所代表的种群增长过程中无生存斗争存在 B.假设甲种群第一年数量是N0,种群数量下一年总是前一年的1.7倍,则第5年种群数量是N01.75 C.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率最大 D.种群数量越高,该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
22. 难度:中等 | |
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最终是达到 ( ) 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B.降低昆虫的出生率 C.增加昆虫的死亡率 D.改变昆虫的年龄组成
|
23.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 D.M、N将呈现“J”型增长
|
24. 难度:中等 | |
在探究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 ( ) 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
25.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则下列数字最接近K值的是( ) A.15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
26. 难度:中等 | |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B.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
27. 难度:中等 | |||||||||||||||||||||||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形增长
|
28.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丁为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和衰退型两种类型 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
29.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选项与所给图示不相符的是( ) A.若X表示种群密度,a可能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 B.若X表示甲状腺激素,a可能代表促甲状腺激素 C.若X表示T细胞数量,b可能代表HIV数量 D.若X表示垂体,则a可能代表甲状腺、b可能代表下丘脑
|
30.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
31. 难度:中等 | |
如下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a处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是( ) A.m<X<n B.X=i C.n<X< i D.X>i
|
32. 难度:中等 | |
下图四个实验中燕麦胚鞘能继续生长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3.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①表示细胞免疫中溶酶体内水解酶分解细菌 B.吞噬过程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C.④中物质合成受细胞核控制,需要在③中加工 D.若②为处理后的抗原,可能引起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
|
34.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若A、B、C分别是胰岛素、葡萄糖、多糖,则该细胞一定是肝细胞 C.若该细胞是垂体细胞,则A可以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若人体免疫反应过度造成D损伤而引起信息传递中断,人会患自身免疫病
|
35.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1和B细胞都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B.细胞2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暴露病原体 C.合成a所需原料及合成场所都是由人体细胞提供的 D.注射的疫苗可直接刺激细胞3产生大量物质b
|
36. 难度:困难 | |
Ⅰ.下图为某病毒侵入机体被杀伤过程图解,据图回答: (1)甲图中的细胞①为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 ____ 。 (2)乙图细胞为______________细胞,它直接是由_______ 分化而来的。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 。 Ⅱ.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两种方法均在第0天将某种物质注射进人体。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2)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狂犬病病毒可能通过狗的唾液进入人体,这时要防止该病毒使人体致病,方法_________较好,原因是 ______。为防患于未然,应对所有健康的狗用方法 进行免疫,原因是_____________ 。
|
37. 难度:困难 | |
下图表示棉花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 (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说明__________。 (2)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_______________。 (3)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①脱落酸能抑制________,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②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________,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③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若________,则假设成立; 若________,则假设不成立。
|
38. 难度:困难 | |
之前发生过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山区植被进行调查,得到部分数据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区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 (2)若以大树(树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则目前该山区优势度指标最高的树种是__________。若此山区不受人为干扰,若干年后,上述四种植物中,优势度指标最高的是___________。 (3)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 通过对该物种在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的比较,请说明该物种在引入前后有没有发生进化?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
39. 难度:中等 | |
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__________,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_____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_(K1或者K2)。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_____。 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 (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______会变小。
|